最近,随着新发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许多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等措施,以确保国内食品供应的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警告说,这种流行病已经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这可能会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
对中国粮食供给和价格有什么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从全球角度看,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存在于分配领域,总体平衡没有问题。受新流行疾病引起的恐慌的影响,最近全球食品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其向中国的传播有限。中国的粮食产量年年丰收,而且有充足的储备。大米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粮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食品出口禁令源于流行病恐慌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7个国家发布了食品出口“禁令”。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计划从4月到6月对主要谷物实施临时出口配额。埃及将在未来3个月停止出口各种豆制品
此外,哈萨克斯坦将对11种农产品实施出口限制,泰国将从3月26日起对鸡蛋实施7天出口禁令,塞尔维亚也宣布暂停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柬埔寨将禁止出口白米和大米,只允许出口香米。胡冰川,
,认为现有的粮食出口限制主要是对疫情恐慌的压力反应,另一个结果是最近全球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从8%到10%不等但这并不是因为越南和其他国家限制出口,原因仍然是全球对疫情的恐慌。可以说,价格上涨和出口禁令是同一原因的两个结果。
何提到,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前全球农业资源、产量和库存可以完全养活全世界78亿人口。新出现的流行病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的威胁不是供应短缺,而是资源分配问题。最不发达国家将是最大的受害者。非洲和其他国家原有的国内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进口成本过高,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道主义灾难。
“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宣布食品出口禁令,但这些国家并不是全球食品贸易的主要参与者。”胡冰川表示,除非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疫情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正常的贸易和经济活动,如港口不开展,否则全球粮食贸易不会受到影响。目前,虽然这些国家之间的人员交流受到影响,但大宗货物贸易仍在正常运行,这可以保证大多数国家的供应。
国际市场对中国食品供应影响不大。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隐忧也引起了中国的广泛关注。国内食品价格是否会飙升,是否有必要囤积粮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胡冰川看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年年丰收,并有足够的储备。大米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很小。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带来的农产品贸易限制不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海关总署
199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小麦320万吨,占国内总供应量的2.38%。大米和大米总进口量为255万吨,占国内总供应量的1.25%。玉米进口量为479万吨,仅占中国玉米供应总量的2.04%。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豆进口主要依赖进口,2019年大豆进口总量为8551.1万吨,同比增长0.5%胡冰川提到,从粮食角度看,中国去年的产量约为6.2亿吨,粮食进口量为1800万吨,粮食出口量为320万吨,净进口量为1500万吨,净进口比例约为2.4%,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很低,大米和小麦的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整。玉米和大豆将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但影响有限,在疫情结束后将引发一波价格下跌。胡冰川,
,认为全球粮价上涨对中国粮价有一定传导作用,但影响不会很大。目前,食用植物油价格显著传导,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大豆、棕榈油和菜籽油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食用植物油价格普遍进入上涨阶段,受疫情影响重叠,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有所上涨。可以预期,这种增加将是相对有限的,并且在控制范围内。短期看涨和长期看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就
199的粮食储备而言,粮农组织估计,中国目前的大米和小麦库存分别为1亿吨和1.3亿吨,相当于全球的1.8亿吨和2.8亿吨。这意味着目前全球口粮库存的一半在中国。“中国是稳定全球粮食安全的锚胡冰川说:“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需要去国际市场抢粮食,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很多国家可能买不起粮食。”“事实上,中国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而目前的农业生产体系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胡冰川提到,面对疫情,我们的农业生产系统正在有效运转,而不是束手无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包括防范风险的能力,一直是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一项持续不懈的工作。成熟的粮食安全体系包含应对紧急情况的概念“
”对中国来说,食品安全没有问题,进口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也在控制范围内。我们躲过了非洲猪瘟引起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食用植物油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信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