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PMI反演解码

3年采购经理人指数超过市场预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上个月大幅下跌后,在3月份跃升至峰值,并在最近几年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较上月大幅下跌后大幅上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0%,较上月上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为52.3%,较上月上升22.7个百分点。接受

采访的专家认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高于预期的反弹是对上月历史低点的连续修正。2月份,由于经济活动停滞,创下35.7%的历史新低,3月份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生产略有改善,推动了采购量、就业和原材料库存等指标的改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经济也没有表现出好转的趋势。一些专家发现,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略低于2月份的-5.4%,但仍未出现明显反弹

应高度关注3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手头订单指数分别为46.4%和46.3%,仍处于收缩区间。当月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例分别为41.7%和52.3%,分别比上个月增长2.6%和4.1%。随着这种流行病在世界上的迅速蔓延,对外贸易订单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在生产方面,而是在需求方面。

生产利润率提高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2月份创下35.7%的历史低点后,在3月份飙升至52.0%,反弹了16.3个百分点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大幅反弹显然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199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在预期范围内大幅反弹。“许多人不知道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个环比数据。由于2月份经济活动停滞,基数达到创纪录低点,3月份工作和生产恢复明显,供需双方也明显改善,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明显改善是可以理解的。”

国家统计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强调,PMI是一个环形指数,反映了本月与上月相比发生的经济变化。二月受到了流行病的袭击。采购经理人指数甚至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但3月份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好转,企业复工生产明显加快。

截至3月25日,在全国采购经理调查的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的劳动报酬率为96.6%,比2月份的调查结果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报酬率为98.7%,提高了13.1个百分点。

“很多人认为3月份外部环境明显恶化,使得PMI指数很难反弹这么多。为了消除这些人的困惑,我们比较了三月份和三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继元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告诉记者,根据不同的参数,同比增长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尽可能将图表的波动形态与近几年的经济周期相匹配的基础上,结果是制造业3月份的PMI指数经同比处理后为-4.9%,略窄于2月份的-5.4%,但仍未见明显反弹。

交银黄金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刘学智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急剧上升是对上月历史低点的一次环比修复。在国内疫情的改善、政策的增加和生产的加速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企业有可能进行心理修复。他强调,3月份生产指数反弹至54.1%,为五个分项指数中的最高值,因为前两个月受疫情影响,许多订单难以完成,而积压订单自3月份以来已经完成。陈,

,认为生产的边际改善是该指数反弹的主要原因。由于3月份大规模恢复工作和生产,生产活动趋于活跃,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普遍较好。其中,生产指数为近年来最高,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52.7%和49%,分别比上个月增长23.4%和15.1%。随着许多地方防疫应急水平的降低,人员流动明显加快,企业员工回报率提高,员工指数为50.9%,比上个月上升19.1个百分点。

那么,PMI回到繁荣-萧条线是否意味着经济的完全复苏和趋势改善?

国家统计局相关官员表示,PMI是反映经济趋势的月度指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经济的短期变化。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的上升反映了当月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较上月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当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三个月以上朝同一方向变动时,可以反映经济运作的趋势变化。只有当月度数据升至涨跌线时,才能判断经济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趋势有所改善。仍然有必要不断观察这些变化。国家统计局

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清河指出,虽然3月份制造业PMI大幅回升,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很大。本月,分别有41.7%和52.3%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较上月分别上升2.6和4.1个百分点。

陈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对一大批中小企业来说,还面临许多困难。3月份,大、中、小企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52.6%、51.5%和50.9%。虽然小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反弹至扩张区间,但仍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新订单指数为49.7%,处于收缩区间。在

PMI公布之前,陈发现社会物流总量大幅下降,他认为这是社会总需求萎缩风险的重要信号。“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改善在生产端和供应端更为微小。然而,令人十分担忧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和手头订单指数分别为46.4%和46.3%,仍处于收缩区间。我们的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企业订单不足,未来订单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在生产方面,而是在需求方面。256岁+199岁的赵清河表示,从外部环境来看,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影响,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严峻挑战。3月份,中国制造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4%和48.4%。尽管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的收缩区间。

陈指出,目前疫情已蔓延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关闭了他们的国家和城市,企业已经停止工作,商店已经关闭,世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海外需求高度不确定,中国的出口面临严重的订单压力。

在陈看来,有必要密切关注需求不足沿着产业链向生产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传导,形成多米诺效应。“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开工不足,这意味着现金流中断,债务违约风险增加,一些企业可能会倒闭;对员工来说,这意味着收入下降甚至失业,这将进一步抑制有效需求。”

刘学智也有同样的担忧,他表示,当前需求更多的是在完成积压订单,新订单的情况并不理想,这可能导致当前生产指数难以持续回升,而3月份以来的高频数据显示,企业已经不再复工,实际产出水平可能不如PMI表现积极。

“就宏观经济而言,鉴于1-2月数据普遍较低,尽管3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后,恢复工作和劳动力的速度有所加快和改善,但大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长率仍可能较低,难以抵消第一季度整体下降的趋势。”[

]陈指出,在国外需求极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只能立足国内,从国内需求中挖掘更大的潜力。

关于货币政策,陈认为,随着新一轮全球宽松政策的推进,中国也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但中国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必须有针对性地放松。“财政政策仍有很大空间,这首先体现在税费的削减上。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应该免除企业的税收、社会保障和贷款。中国肯定会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在未来,它可能会在投资和其他领域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