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新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夏)3月24日,由腾讯研究院和腾讯产业情报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数字竞争力论坛”和“疫情公共政策系列研讨会”的“新基础设施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前景”。

新基础架构的核心是什么?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之间有什么关系?新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怎样的动力?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招生专家在会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

巡视员李颖在研讨会上表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是“新基础设施”的价值所在,它将加速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发展,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以下是李颖的讲话全文: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新基础设施”的关键在于“数字基础设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尤其是新皇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在预防和控制疫情、恢复工作和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加快“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遏制疫情、刺激投资和提振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关系到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长期计划”。

1。深入理解新数字基础设施的内涵

新数字基础设施是以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据传感(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应用、安全等功能的基础设施与以“铁路公用事业”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础设施具有“新经济基础”、“新投资收益”和“新治理体系”的特征

(1)数字新基础设施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础

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以数字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数字经济新阶段,相应的基础设施必须作为基础和保障。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从传统设施转变为数字设施。纵观前三次工业革命,它们都以相应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由蒸汽机推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铁路建设为标志。由内燃机和电力驱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道路和电网的建设。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互联网的建设。美国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引领了世界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并培养了许多互联网巨头。纵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投资“两基一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这一战略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但投入对象和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云、网络、终端“三端”的新数字设施和一切互联成为关键。传统设施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在基础产业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交通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现代基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有两个特点: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

第三,新的数字基础设施有三大功能一是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的需求。第二,投资将促进基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第三,“两基”合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支柱产业。

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这个局被打破了。大力推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在顶层设计和集中建设方面的制度优势,还可以满足数字中国建设和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需求。这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数字新基础设施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新投资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边际效益下降、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是规避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新的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工业互联网、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涉及产业链更长、应用更广、更深。与此同时,新基础设施及其所承载的应用的集成越来越紧密,相应的工业生态系统也越来越丰富。它将有效推进传统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快技术转型升级,产生长期和大规模的投资拉动效应,对稳定投资、增长和就业发挥重要作用。以5G为例,5G网络建设不仅涉及工厂、基站、电源等大量基础设施投资。,还将刺激各行业转型升级,带动工厂改造、建设运营、系统升级、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1.2万亿元,相关投资总额将超过3.5万亿元。

(3)数字新基础设施是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起点

一方面,数字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模式,建设的交叉整合程度更高,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更多。在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注重基础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如PPP、PE、风险投资等增加投资,充分发挥全社会的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新的数字生态。同时,通过加强产业协调,激发企业活力和需求,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基于新的数字技术设施的各种大数据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准确执行政策的能力,及时有效地解决人员流动的“痛点”、物流和运输的“拦路虎”、中小企业现金流的“断裂点”和原材料供应的“症结”。信息流将推动人才流动、物质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的高效循环,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2。新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迎来新的转折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力,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据互联、生产资源各要素的网络协调和生产活动各场景的智能化应用数字转型和传统产业转型是“新基础设施”的价值所在。“新基础设施”将加速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发展,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1)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数字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在防疫和生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疫情防控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监测分析、病毒追踪、患者追踪、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等。全国20多个省市已经实施了“大数据网格”社区管理模式。“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为防疫一线配置了约65000台医疗设备。“非接触式”便利服务和“屏幕对屏幕”的投资促进和资本引进已经加快。在疫情期间,政府服务“没有下降”在恢复工作和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材料收集、供需对接和动态配置等产品和服务,缓解了恢复工作材料的短缺,协助产业链合作恢复工作和生产。新的软件产品帮助企业“在云上”恢复工作。江苏、山东、浙江、湖南、重庆等地推广了近1000种软件产品的免费使用。在稳定的经济和社会运行方面,网上招聘、员工共享和灵活就业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就业困难和昂贵的问题。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和高校的网络开放教育资源都在努力保护疫情期间的“停课停学”。百度健康、京东健康等一批在线咨询手机应用上线,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的短缺。在新动能的培育方面,“黑光工厂”和无人工厂已经在钢铁、石化等行业推广应用,汽车和电子行业依靠工业互联网加强产业链的协同运作能力,确保疫情期间的稳定生产。在

(2)流行病压力测试下,制造业和市场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已经启动,数字化“新基础设施”的基本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在疫情的催化下,刺激了企业对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疫情造成的空间隔离以及依赖数据、算法、网络和平台等数字资源的企业的灵活运作,为过去缺乏应用场景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对防疫、恢复工作和生产、在线协作办公、远程教育以及远程诊断和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云的价值已经得到强调。疫情恶化导致的制造业发展困境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从线下整合向线下整合转变,加速数字化转型然而,另一方面,这种流行的压力测试不仅是对线下真实行业的一个大测试,也是对数字世界的一个大测试。前所未有的洪峰导致大量在线应用软件崩溃,应对激增的在线需求、数据资源孤岛分离、无法开放和共享数据以及缺乏由数据驱动的准确决策能力,所有这些都暴露了中国新数字基础设施的各种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立足我国实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弥补短板,拓宽长板,前瞻性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3)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了向行业的渗透,促进了新基础设施、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和新经济的同步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最活跃、交叉最密集、渗透最强的领域。通过其在实体经济中的深入应用,它正在引起行业中系统的、革命性的和群体性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变化。一方面,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推进行业内多专业、多领域、多环节的多维度、深层次合作和联合研究,以集成创新为先导,实现集成领域新技术的系统突破。另一方面,通过激发数据这一核心驱动因素的潜能,制造业从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等维度进行重塑,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变革。因此,建设和完善新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所有要素、所有产业链和所有价值链中的整合和应用,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应用、新业态扩散和新产业崛起,实现制造业发展从数量积累和突破向质量飞跃和系统能力提升的渐进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潜力

3。以新基础设施为契机,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后

流行病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浪潮中,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刺激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协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在加紧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的“龙头鹅效应”,构建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工业关键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提升现代工业智能治理水平。构建全国战略物资保障和调度平台,增强行业应急能力。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工业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

2是加强系统布局,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制定和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紧急标准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企业使用云,全面深化数字技术在研发、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数字转型加快组织变革、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

3是不断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构建安全可靠、数据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生产、网络化协作、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延伸等新模式,培育工业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产业链金融等新模式,打造“云”产业链,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4是促进数据治理标准的制定和数据的开放共享数据所有权的变化带来了数据安全、隐私、伦理等现实问题。它需要一套新的政策、标准和科学研究来保证数据在统一的框架下有序流动,并在数据安全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加快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突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高效管理,激活公共数据价值。

5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控制供应链安全。充分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确保供应链的完整性,构建工业互联网监控分析平台,开展产业链安全评估,及时识别和预警产业发展风险,组织工业企业灵活转换和能力共享,帮助保持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避免在疫情影响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快速转移和替换。

6是为工业互联网创建一个开源生态开源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封闭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问题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社区建设,聚集全国乃至全球众多开发者的力量,加快培育重点开源项目,完善双赢开源推广机制,推动开源成果在重点制造业和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加快大规模应用和技术研发的双向迭代,支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