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夕县同样重视扶贫、搬迁和安居。

扶贫搬迁,未夕县集中“搬迁”,安置点位置不能偏,交通方便,建筑清晰,让群众愿意搬迁;注重“稳定”,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善,让人们享受到舒适的生活;以“致富”为重点,提供就业援助,设立扶贫车间,保障民生。

安居

如何成功完成搬迁工作,让各族人民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中安居乐业?近日,记者来到未夕县集中安置点康恩嘉园进行现场采访。

安居

三月的春天,春风吹着,香气阵阵进入康恩故土,沿途新建的扶贫搬迁安置区尤为引人注目,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疫情的影响,街道两旁的商店还没有完全开放,但各种摊位和路人使整个搬迁现场充满了生活气息。“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幸福生活党要努力工作,发家致富,回报党的厚爱”等口号,反映了康恩同胞“奔向小康社会,感受党的厚爱”的夙愿

“搬迁是手段,扶贫是目标未夕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胡志远表示,未夕县以“脱贫、稳定、致富”为目标,坚持“脱贫”与“转产”并举,安居乐业并重,脱贫并举,真正让人民告别过去,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普通人选择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新房子是一栋水、电、气、电一应俱全的建筑,周围有学校、公园和医院……”傈僳族妇女于新华(音译)从康普镇的第二和第五山区搬到了她在康恩的家。“生活完全改变了,她感到非常幸福!”

“为人们选择最佳居住地!”未夕县艺兮扶贫搬迁指挥部临时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俊清表示,按照这一理念,他们在康恩避开了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在县城、医院和学校附近建了家,交通便利,水、电、气、光纤等设施齐全。同时,还承诺落实“三不变”原则,即搬迁地原有承包耕地、林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变,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彻底消除了搬迁人员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康恩家园已迁入863户3519人。

“为搬迁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工作推荐和帮助”

在每一个用餐点,在康恩之家方便食堂工作的俞新华(他曾拆散了康普镇普勒村的第二批搬迁俞新华)变得异常忙碌。她说:“我每天都在这里工作,我的月薪超过2000元。我有五种保险,包括食品和保险。”父亲是残疾人,孩子在学习,像我这样的家庭主妇在家工作真的很方便。”“于新华家里有6个人顶层是老人,底层是年轻人。考虑到她必须照顾家人的事实,她在附近提供了一份工作。”李俊清说

安居

4-

进入种薯产业蜡质山药种植示范园,只看到一片繁忙景象。“最近,我一直在示范园工作,包括吃午饭。我一天能挣100元。与我的家乡相比,我现在不太累“2019年,潘天阁乡新乐村的傈僳族妇女余建英(音译)因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挖走了我们村的村民,并搬回了她在康恩的家。据政府介绍,该家庭的两名工人在迪庆香格里拉盛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附近的诺山药种植基地工作。“康恩祖国的生活现在已经变得索然无味了。毕竟,我们最担心的生活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可以赚钱和照顾家人。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余建英说事实上,同样的感觉仍在彝族妇女马的心中涌动:“我是从永春乡沱支村无棣村组搬下来的。我已经在山药地里工作好几天了。只有当我有事情要做时,我才能过上新的生活。”“

安居

朱春华,典丽修远的创始人,在康恩嘉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工作会刺绣培训的第一阶段,在康恩嘉园教妇女刺绣技能。“我们主要吸收了一批留守妇女和贫困家庭在家工作。我们传授了一种技能,使大众能够同时实现就业和生活。”朱春华说

据未夕县人力资源市场经理李强介绍,到目前为止,在康恩嘉园的2088名16-59岁的劳动者中,839人参加了技能培训,1259人在县城就业(958人是户籍居民),94人在外省就业(88人是户籍居民),108人在省外就业(104人是户籍居民),户籍居民平均人数为1.8人

安居

"迁出只是第一步,稳定和富裕才是最终目标“为了帮助更多的拆迁户帮助穷人在附近找到工作目前,未夕县委、县政府已与迪庆香格里拉盛能农业有限公司、云南金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分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采用“培训+就业安置”模式,安排群众搬迁实现就业。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与此同时,还将扩大康恩本土的非遗产扶贫工场,继续开展弩、竹编、乐器等各种民间工艺制作的技术培训,让更多的民族工艺爱好者和技术人员参与非遗产扶贫工场的运作。

“搬迁只是出路,扶贫是目标”李俊清说下一步,未夕县将以“迁出后怎么办”为中心,加大对搬迁农民的产业发展、创业和就业援助力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解决他们长期的生计问题,让搬迁农民安居乐业。(余福泉、央金拉姆、卢荣柱)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