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关于孟凡华

孟凡华”关于身份的声音经常出现在作家研讨会之后的作家研讨会、各种名称的奖项、全国各地举行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以及作家和评论家聊天和交谈的餐桌上。他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虽然他不能说什么,但他说的每一个字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他是个高端评论家,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然而,我们忽略了他仍然是一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和学者。如果我们能安静地阅读他的所有文字,就很容易看出批评家的才华几乎盖过了他作为理论家的形象。他的纯学术著作《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学术史》、《中国当代文学史论》、《神的狂欢》等,显示了一个理论家所具备的一切品质。他在理论上的贡献甚至超过了他在评论上的贡献,至少是同等的。

我们可能需要再次了解孟凡华他在理论上的成就首先表现在他构建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的能力上。无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还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以前都有人做过。然而,孟凡华有他自己的系统,这是完整和严格的。由于体制不同,他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面貌和侧重点。有些在其他系统中可能不被视为重要的方面,但它们在这里可以被解释为关键点。解释的结果是,许多被其他系统忽略的重要现象得到了解释,许多其他系统无法注意到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得到了注意,许多问题的原因得到了更充分和更有解释力的解释。

系统相关主题是角度孟凡华总能找到一些角度进入历史并解释这个话题。这些角度在过去可能被认为是不重要或重要的,但它们并没有被指定为特殊研究的重要文学现象,如一些重要的会议。孟凡华更注重通过会议的历史来描述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是由一个重要的会议联系在一起的,会议的历史几乎就是文学史。从这个角度进入,选择点是独特和有效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会议的内容,而且会议作为一种形式是意识形态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会议的神秘力量和风格在其形成的背后有许多含义。

还有另一种做理论的能力:演绎能力。演绎是系统构建的必要工具,系统是演绎思维的必然产物。没有没有演绎的系统。孟凡华的学术文章和作品不仅表现出良好的归纳能力,而且表现出良好的演绎能力。在他获得一个论点后,他凭借深刻的推理机制无限地增加了这些想法,因此他有了一本书又一本书。毫无疑问,孟凡华的评论是一流的。面对作家的作品,他以权威的身份说话。人们对他的演讲和判断很有信心。他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他的评论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正是这个理论帮助了他。

解读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需要情感力量和直觉力量,但最根本的是要有理性力量的支持和促进。例如,从鲁珉、林白、周大新等作家及其作品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理性的光辉。通过对谢冕、陈晓明、谢有顺等批评家以及批评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在评论中更加认识到他作为理论家身份的真实存在。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也许不可靠的想法:衡量一个批评家是否高端,不仅要看他对作家作品的评论,还要看他是否能评论批评家,尤其是理论家对于那些能够对批评家做出精彩评论的批评家来说,他们可以被称为一流的批评家。这是试金石,因为这样的评论反映和证实了他的理论基础。

提醒我们,孟凡华也是一位批评家和理论家。这是我的第一个话题

孟繁华

孟凡华

理论与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更确切地说,新时期文学评论存在诸多弊端一个主要的缺点是评论是理论话语权的附属品,甚至是奴役的对象。许多评论都是评论,但事实上它们是批评家为了满足他们宣传某些理论的愿望而写的。评论的对象(作家、作品、某种文学现象)被提及,其目的不是呈现对象并以真实的方式解释它。客体只作为理论材料,作为解释大理论的起点而存在。讨论的焦点不是在对象上,而是从一开始就在理论的阐述上。当时只有理论,被评论的对象早已被遗忘在九重天之外。当我终于想起被评论的对象时,理论上的宣泄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为了表明他是在评论一个对象,他很快就建立了联系,但这种联系很快又陷入了由理论引起的眩晕,评论对象又被抛弃了。掌握大量理论的批评家越多,他们越有可能写出这样的评论。那么,孟凡华呢?他不仅掌握了一种理论——他掌握了无数的理论,包括其他人的老式理论、福柯、詹姆逊和海德格尔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甚至中国古典理论。可以说,他是最有可能写这种所谓评论的批评家,但他没有

他的第一个态度是尊重批评家——作家和作品我从他众多的评论中推断出,他真正开始酝酿他的评论是在充分阅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这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评论态度和责任。据我所知,许多批评我们的人在写评论时没有仔细阅读文本,只是浏览了一下——甚至没有浏览一下,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评论。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他们根本不关心课文。他们有答案,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理论话语资源,可以用于奢侈品。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下,他们用理论包围着文本,并展开评论。观众和听众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评论是彻底和深刻的,但他们总是想:文本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在读孟凡华的评论——无论是对谢冕、陈晓明、周大新等重要批评家和作家的评论,还是对无名作家作品的评论,我们都没有这样的怀疑。因为他总是以文本为基础,他的眼睛总是盯着文本,他很少发现自己沉浸在某个理论领域而不是文本中。他的评论很深刻,但它是对文本的深刻分析,而不是理论本身。他非常关注理论之光的力量,但在这里,它只是用来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并使价值在理论之光的指引下呈现给我们。他没有在文本实际上没有价值的情况下,使理论之光对文本的价值不真实,使我们误以为它是文本的价值。

199批评的科学态度一直是他的坚持。因为对他来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任何作家和任何作品公平公正。

理论/评论,“诗交替唱”这里的交替演唱可以理解为同一首歌的二重唱。这种歌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相互亲和、相互友爱和和谐。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秦和硒一起唱”

在孟凡华,我们避免了阅读评论的尴尬,但却被理论所迷惑。在一些评论中,理论只是一只猫,而评论是一只老鼠。如果猫想“解闷”,它会抓住老鼠,逗它几下,然后把它扔掉——这绝对不是对彼此的“解闷”,而只是对理论的揶揄进行评论,也就是仅仅通过理论来解闷。在孟凡华的位置上,理论和评论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是竖琴和七弦琴一起唱的“交替吟诵的诗歌”。

199孟凡华评论的精彩之处在于,他只留下了批评家的形象,而隐藏了理论家的形象。这也许是评论的最高境界。

关于投机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孟凡华是一个在舞台上或桌子上的人我们可以有很多机会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他的声音,无论是在博士论文答辩中,在颁奖典礼上,还是在各种级别的研讨会和讲座上。他不是一个隐居的典型学者,只是坐在书房里。说笑可以看作是他的写照。他可以在那里收集各种各样的笑话。他将永远是笑声的发源地和制造者。晚饭后讨论的话题通常都是非常实际的,甚至是非常实际的。它们只不过是葡萄酒、东北葡萄酒和素描。我们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情感中。但是在读了他的很多话之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猜测他的另一个形象——这个形象除非你偷看,否则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的这种形象只有在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才能形成,因为他,只要在他面前还有另一个人,就会立即成为一个自然人我们不能知道,我们只能推测,那时,他正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或倚在床上,或在夜幕的掩护下悬挂在窗边。在无边的寂静中,他们都在进行着他的思考——非常形而上学的思考,关于民族国家的思考,关于现代性的思考,关于文化批判的最终结果的思考,关于中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之间的差距的思考,关于先锋派文学的意义和必然结果的思考,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思想的起源的思考,关于民粹主义的思考,关于资本神话的思考,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需要在一种非常严肃和极其寒冷的气氛中进行

也许孟凡华是当时真正的孟凡华。

在阅读过程中,他不可低估的持续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感动了我。那天我情不自禁地打电话给高秀琴,说老孟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我说的是他的思想和他的思维能力

对于那些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问题和现象,必须加以澄清和区分,这是他一直想做的在他的思辨过程中,辨别成了一种强烈的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他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些差异可能是细微的差异,而在他看来,这看似细微的差异,但在本质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他坚持不懈、不可阻挡的思辨思维表明,他已经从“什么”转向了“为什么”我们通常的推测是直到“它是什么”,也就是说,仔细而准确地呈现一种现象或一种状态,并结束这个推测过程孟凡华不遗余力地识别和澄清“什么”以及看到模糊的真相,看到口头结论的缺陷,并仔细描述因果关系。然而,他不会满足于此,必须向“为什么”的层次再迈进一步。在这上面比在它是什么上面花费了更多的努力。他纠正了许多因果关系,并给出了一些定义,这些定义通常是他在完成一个推测过程后会做的。这是他的标志

投机的力量可能部分来自他的本能这是一个热爱推理、热爱推理、喜欢移动推理的人,并且只有当对与错被理清时才能感到轻松。但是主要的驱动力必须来自知识与一些年轻学者相比,他的知识来源可能更广泛。他和后来的青年学者一起,满怀热情,满怀向往,欣然接受了几乎所有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这证明他可以恰当地评论陈晓明。在此之前,他还接受了俄罗斯、苏联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当然,也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当我们的前辈送来告别的时候,卡尔和杜,以及后来邀请的福柯、詹姆逊、海德格尔、萨特等人,而年轻的学者们则认为这是所有的话语资源,的小组早已花了很长时间告别了卡尔和杜。他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传统理论的熏陶。由这些可能相互矛盾和对立的知识形成的整体知识结构可能对猜测有更强的推动力。它也可能更适合思考中国和中国当代文学艺术。

关于孟凡华,我们还有其他话题要讨论。例如,“智能叙事”的主题由于中国特色的语境,它考验了所有想讲述它的叙述者的智慧。在这一点上,孟凡成是个聪明人。例如,关于善意文学批评,他通过自己的批评实践告诉我们,善意文学批评也是合法的文学批评,善意是文学批评的美德。另一个例子是“旧说新话”“旧词”一些“新词”的话题他非常善于用新的单词、句子和意图来讲述一个旧的真理,从而使旧的真理闪耀着光芒,就像它刚刚在今天清晨诞生一样。

这篇文章是中国图书报的原创作品。如果你需要重印,请留言。欢迎来到你的朋友圈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