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家寻找“理想城市”,2018年全球科学家调查报告发布

王雪莹

2018全球科学家“理想城市”调查报告涵盖

9年10月29日上午,“2018全球科学家“理想城市”调查报告”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为了分析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吸引和聚集人才的优势和劣势,支持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上海科技学院和斯普林格自然基金会于2018年联合对来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654名一线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了解世界各国科学家选择居住、工作和创业的城市和地区的主要原因,以及城市吸引国际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因素,本文还提出了上海进一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王雪莹

上海市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石倩主持新闻发布会

王雪莹

上海市科学研究院创新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常静解读报告

王雪莹

斯普林格自然集团周莹女士发表演讲

本次调查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654名一线科学家(图1)在对世界上最适合科学家工作的城市的调查中,上海在中国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依次是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和杭州)。约1.8%的受访科学家将上海作为他们理想工作城市的首选。在全球22个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排名中,上海排名第16位,前5名分别是波士顿、旧金山(湾区)、伦敦、纽约和柏林(图2)

王雪莹

图1所有被调查科学家的地区分布图

图2理想工作城市被调查科学家的选择

科技创新资源和条件“硬件”优秀,上海对全世界科学家的主要吸引力在科学家对其首选工作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的评估中,上海在科研经费支持方面得分最高,超过了世界前两大城市波士顿和旧金山(旧金山湾区)。上海的其他优势依次是领先的科研机构、科研工作机会、高科技产业和科研基础设施。然而,就科学家的收入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以及创业环境而言,上海的表现相对较弱(图3)

王雪莹

图3被调查科学家对上海科研工作环境各方面的评价

从被调查科学家的角度来看,科学家希望在上海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上海能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机会,有60%以上的人被选中。其次,上海在这个领域有一个领先的科研机构,大约四分之一的人选择这个项目。第三,它得到了强大的科学研究基金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的支持(图4)

王雪莹

图4科学家想在上海工作的个人原因

与国际国内竞争城市相比,上海的主要不足在于缺乏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大约30%的被调查科学家认为上海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优势。根据世界主要城市的调查结果,波士顿、旧金山、伦敦和纽约等国际顶尖创新型城市之间以及北京、深圳和香港等中国城市之间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被全球科学家普遍认为具有优势(图5),而上海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可见,上海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积极性和便利性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不相匹配。

王雪莹

图5国际国内创新领先城市在科研环境方面的主要优势< br>

2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有着突出的吸引力

在科学家最想居住的城市调查中,上海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三,深圳位居第三,而杭州凭借其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生活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依次为:杭州、香港、上海、深圳、北京)约0.9%的受访科学家选择上海作为他们理想居住城市的首选。上海在全球22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18位。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旧金山(海湾地区)、伦敦、巴黎、纽约和波士顿(图6)< br>

王雪莹

图6全球科学家对理想居住城市的选择

城市文化已经成为上海吸引全球科学家的重要优势,语言仍然是海外学者来上海定居的最大障碍被调查的科学家喜欢住在上海的主要原因包括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现代时尚的城市面貌、便利的生活、便利的交通和宜人的气候。在参与调查的五个中国城市中,上海是唯一一个文化得到全世界科学家高度认可的城市。与国内外城市相比,上海对科学家的吸引力相对较短,首先是语言障碍,其次是空气和环境质量,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等。(图7)

王雪莹

图7被调查科学家对上海生活环境各方面的评价

3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创新文化是吸引科学家的关键因素

选择工作城市时,科学家主要考虑科研平台的条件,尤其是领先的科研机构根据调查结果,全球科学家在选择理想的工作城市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该城市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约70%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选择大量人才的其他主要因素依次是世界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丰富的科研基金支持以及全球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广泛机会。不太重要的因素包括该市作为全球科技中心的声誉、科学家的高收入、充足的科研机会、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图8)< br>

王雪莹

图8科学家选择理想工作城市的主要考虑因素

科学家在选择居住城市时首先考虑城市的创新文化环境根据调查结果,全球科学家在选择理想城市居住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创新文化。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项目。选择大量人口的其他主要因素是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现代/美丽/时尚的城市风格、洁净的空气和环境、便利的交通以及为儿童提供理想教育的能力等。不太重要的因素包括城市的气候、语言、饮食和生活成本(图9)

王雪莹

图9科学家选择理想居住城市的主要因素

4年轻副教授更喜欢上海

年龄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科学家倾向于跨地区流动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40%的人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会在上海工作和生活,19%的人更愿意。随着被调查科学家年龄的增长,他们流动的意愿逐渐减弱。11%的35-44岁的科学家有强烈的意愿来上海发展,9%的45-54岁的科学家,只有6%的55-64岁的科学家(图10)调查结果还显示,副教授和研究科学家(相当于助理教授或研究人员)是流动性趋势最强的学术职位。在这两个职位的受访者中,13%和14%的人表示他们非常想去上海,而只有8%的人表示他们非常想从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和学术水平较低的博士后那里搬到上海。在35岁左右的时候,副教授级别的科学家正处于其学术生涯中实现创造力和知识积累之间最佳平衡的阶段,这也是产生重要成就的最高阶段。科学家们对上海的这部分好感是非常有价值的。

王雪莹

图10不同年龄的被调查科学家移居上海的意愿

北美科学家比欧洲科学家对上海的发展更感兴趣从世界各地科学家聚集的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吸引力方面仍有很大优势。科学家的五大理想工作城市和理想生活城市都位于欧洲和北美。从科学家的移民意愿来看,上海对亚洲科学家的吸引力明显高于欧美,对北美科学家的吸引力也明显高于欧洲。亚洲(不包括中国大陆)有17%的科学家强烈希望在上海发展,北美有7%,欧洲只有3%最低的是大洋洲,那里的科学家愿意以0%的比例来到上海

5全球科学家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更加乐观的态度

在上海全球科技创新现状调查中,共有46%的被调查科学家认为上海已成为全球十大创新城市,约5%的被调查者认为上海现已跻身全球五大创新城市24%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尚未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先城市。34%的受访者认为上海目前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而另外55%的人认为上海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更加积极(图11)

王雪莹

图11被调查科学家对上海全球科技创新状况的评价

绝大多数被调查科学家认为,上海作为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地位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提高24%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将在未来十年跻身世界五大创新型城市之列,41%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将在未来十年跻身世界六至十大创新型城市之列。32%的受访者认为,上海作为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地位将在未来10年有所提升,但仍难以进入全球十大创新型城市。只有3%的受访者认为上海作为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地位在未来10年将保持不变或下降(图12)

王雪莹

图12被调查科学家对上海未来十年科技创新状况的展望

6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选择与对策

问卷调查问全球科学家各种创新政策对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科学家认为,鼓励大学在生产、教学和研究方面与产业界合作是最有价值的政策选择,将这一选择作为首选的人数已达到所有受访者的一半以上。此外,科学家认为,对上海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政策还包括创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鼓励企业投资研发、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深化区域和全球创新合作等。(图13)< br>

名受访科学家普遍预期上海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开放性,为海外学者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多机会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意见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组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王雪莹

图13被调查科学家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br>

1是加大全球吸引人才的力度,重点吸引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张江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和全球创新源的创建需要更多国际科学家的参与。一方面,上海应该继续引进取得巨大成就的顶尖科学家;另一方面,它应该着重引进大量30-40岁的科学家、副教授或处于创新高峰的同等水平的人。为了给国际科学家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其才能的平台,他们应该勇于创新新科研机构的管理机制、海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机制、外国科学家承担科技项目的机制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机制。要积极探索体制机制上的突破,以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优越的科研基础设施、包容的创新体系环境和文化环境,吸引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家参与上海引领的前沿创新。

2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上海应该降低姿态,减少担忧。既要“引进”又要“走出去”,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频率和深度。充分发挥浦江创新论坛的作用和影响,搭建全球科技、产业和资本的高层对话平台,在年度盛会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创新合作机制,使浦江创新论坛成为“科技达沃斯”我们将利用年度论坛的机会,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人员交叉招聘、建立机构合作关系、在上海建设新的科研机构和平台或“走出去”等长期形式,努力“留住”世界级人才,让高层次专家不断为上海贡献智慧。积极组织开展以我为主体的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向世界前沿提出创新问题的能力,组织大型科技项目,为创造全球创新源奠定基础。

3是积极推进跨境协调,进一步完善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上海和长三角在大学集聚、研发总部、中介服务、金融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创新组织和治理的优势,促进不同类型创新实体之间的频繁、高效的密切互动。进一步深化综合创新和改革示范,优化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在新兴领域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业,培育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服务机构和组织,发挥创新与实现价值的纽带作用。在城市规划中,要重视创新,为创新预留空间,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周边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社区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创新“场效应”,塑造世界知名的创新集聚“热圈”

[1]被调查的科学家都是斯普林格自然集团所有的学术期刊的撰稿人和订户,是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比例随机挑选的。问卷由上海科技学院委托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放。< br>

贡献:上海科学学院作者:王雪莹,博士,上海科学学院创新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本文中的观点并不代表主办组织的立场。

编辑电子邮件:science cepie @ 126 . com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