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火药,你可能会想到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爆炸场景,那是雷鸣般的碎石四处飞舞。虽然令人震惊,但它们非常危险。今晚节目中的主角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有着独特的雕刻技巧,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每天都在几十公斤的“炸药堆”中工作。他被称为为太空引擎塑造固体燃料粉末的“一把刀”。他就是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所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粉末成型组组长。
3-徐立平所做工作的学名是空间发动机固体燃料表面成形。需要特殊的工具来轻微改变火箭发动机和导弹的燃料。改进型火药的大小、形状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导弹的飞行轨迹和精确射程。除了极高的标准和对精细度的要求之外,这项工作还有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风险。因为火药是一种非常敏感和易燃的物质,一个小小的撞击,甚至衣服上的静电,都会立即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1987年,徐立平从航天技术学校毕业,进入中国航天发动机粉末塑料车间工作。他非常清楚,安全离不开细致的工作,更离不开优秀的技术支持。从假药模型到小药丸,当时还没有开始工作的徐立平从来不敢忽视。他总是愿意成为团队中最努力的员工。这些年来,他已经练习了30多刀,但他的手越来越多的感觉。一旦接触到它们,他就会知道如何雕刻出符合要求的药面。固体燃料发动机粉末表面的最大允许误差值为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并且没有两片A4厚的碎片,非常完美。
5-然而,在这种结结巴巴的技术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1989年冬天,刚刚工作两年的徐立平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验。那一年,我国关键发动机的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一台即将测试的发动机很快就发现了一大块脱粘的疑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开发进度,专家组决定成立一个突击队,就地挖掘毒品。这意味着操作者必须钻入装有十多吨火药的狭窄的谷物中,这是很难翻转的,并且一点一点地挖出装满的火药以找到问题地点。21岁的徐立平成为缉毒突击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一次只能有一个人进入发动机的内室,空间极其狭窄,附近有数吨炸药。一次只能铲出四到五克药物,但每个人都坚持不懈。队员们以精湛的技术和非凡的勇气赢得了这场持续两个月的战斗。
随着科技的发展,固体发动机燃料的能量越来越高,危险性也越来越大。2001年,一位与徐立平并肩工作的同事对工作中工具接触金属外壳产生的火花导致发动机剧烈燃烧深感悲痛。徐立平暗暗发誓要开发一种更好、更科学的塑料工具。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他根据不同的发动机类型、不同的成型阶段和不同的零件,设计、制造和改进了30多种刀具。九种刀具已申请国家专利,两种已获授权。
今晚,我们将听到火药整形外科医生徐立平的故事,他将细小的火药碎片刻得毫发无伤。每次放下刀子,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但比“不安”更强的节奏是“坚定”他和他的同事们远离死亡,铸造了国家的利器,一次又一次地保证了火箭发射的精准威力,一次又一次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做出贡献,也保证了我们当前的和平生活!今晚21: 10,请期待“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