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我的家乡在哪里,山西洪洞槐树祖屋的名字是什么,老鹳在大槐树下的巢”,这首流行的民谣讲述了许多关于移民和明初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元末,政府失势,兵荒马乱,水旱灾害,蝗灾,人民生活不佳。在中原,“骨头暴露在野外,千里之外没有鸡叫”。在山西,东部有远行的危险,西部有吕梁的屏障,南部有大河的屏障,北部有沙漠和雁门的庇护,山川便利,士兵和瘟疫很少受到影响。结果,山西大部分地区年复一年都是好天气、好收成,人民安居乐业,
明朝为了巩固政权,增强国力,制定了“屯田开垦”的政策山西人口稠密,平阳县是第一,而洪洞县是平阳县人口最多的县。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地理条件优越。它是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的主要交通路线。政府在洪洞县北部贾村驿馆旁的广济寺设立了移民局,并对其进行登记、组织、整理和分配四川资金。广济寺前的槐树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移民的聚集地,也是他们移居国外的聚集地。
据《明太祖实录》等史料记载,从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共有18次官方大规模移民,人口近百万。这些移民分布在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18个省(市)的500多个县,涉及1230多个姓氏,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和满族。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民族迁徙,势头强劲,范围广泛。
,当移民离开时,正是秋天和冬天,草都枯萎了。大槐树还剩下几片叶子,但是老鹳巢到处都是移民们三步一步地说再见,一个接一个地停下来,五步一回头地看着他们的家乡。他们慢慢地逐渐走远。最后他们只能看到大槐树上的老鹳巢。结果,大槐树上的老鹳巢成了移民告别家乡的标志。
“防御灾难,防御灾难,遮蔽九洲”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派兵攻打山西革命军。无论他去哪里,他都被焚烧、杀害和抢劫,没有留下任何家人或财物。当志愿军继续向南移动,到达洪洞的大槐树时,士兵们停下来,一个接一个地下马。原来他们大多是冀、鲁、豫等民族。他们互相说:“他们回到了他们家乡洪洞的大槐树下。”他们没有抢劫,而是把钱给了大槐树。结果,多亏了这棵大槐树的优点,洪洞的人们从灾难中得救了,槐树成了这棵树的象征,被人们虔诚地崇拜着。
就是所谓的你,来自我的故国,告诉我那里发生了什么!民国二年,洪洞贾村大器王与其同乡刘子林积极倡导在明代大槐树遗址旁修建碑亭。之后,他们筹集资金修建了碑亭、茶馆、牌坊等。碑亭建在老槐树上,雕梁画栋。它精致而精致。亭子里立着一块绿色的石碑,上面刻着五个隶书字“在古槐上”古塔遗址的建造不仅是为了纪念明初移民的伟大壮举,也为移民的后代提供了寻根祭祖的机会。
槐树景区分为四大主题区,即“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旅游区”和“汾河生态区”。这里有60多个文化景点,包括根雕门、根字影壁、槐香桥、鹳鸣桥、干邑、千年塔根、祭祀广场、洪雅古洞等。
“树体被几棵树包围,树荫覆盖几亩”。第一代大槐树早已随寺庙被分水河冲走。现在景区里有两三代大槐树,它们和古老的大槐树在同一个根上繁殖。它们枝繁叶茂。它们很优雅,有100多年的历史。大槐树生长不息,以它为载体的中华民族的根和祖先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寄托了他们对祖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