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编著《2018年环境公益诉讼案例》

关注中国绿色发展协会,订阅《绿色未来

环境公益诉讼案例选编》(2018卷)是2017年12月绿色发展协会与生态环境部签署的2016年环保维权项目的内容之一。该项目旨在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提供法律服务并开展相关研究。《纲要》汇集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涉及社会组织、检察院和其他检察机关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其中,数十名专家、学者、检察官和法官对选定的公益诉讼案件发表了评论。

中国绿色发展协会会长胡德平为该案撰写了序言,并从时代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前言如下:改革开放以来,高速车轮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发展的“引擎”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红色火车头”,这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2009年,我将提出“绿色火车头”的概念,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机世界,从而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将这一概念融入基金会的名称和业务范围。

199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思路和新战略。他明确指出,只有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

199党的十九大报告回顾了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建设美好中国的全面推进。“视生态环境为生命”,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推进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首次将社会团体纳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范畴。随后,《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法修正案(九)》相继修订,颁布了《环境保护税法》……8月31日刚刚过去,《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已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多部法律的修订及相关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的颁布,开启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领域的“破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之路。

环境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保护公民的合法环境权利和利益,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未来。随着新的环境保护法首次赋予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近1000个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加入了环境保护和法治领域。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也深入参与了环境保护工作,如污染调查和环境违法信息报告。我还将充分结合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积极投资环境法制建设,总结实践经验,以促进我国环境正义的进步和完善

中国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系列“绿色”足迹,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施的第四年,《环境公益诉讼案例选》一书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总结了过去的环境司法案例。它的诞生可以说是及时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制不断进步,这也是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中国的迫切需要。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们在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过程中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

胡德平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任

[公益项目]

地球最喜爱的环保人士

进入捐赠链接

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