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以来,武汉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肺炎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现已传播到国内外许多地方。截至2020年1月22日24时,中国25个省市共报告57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其中重症病例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疑似病例393例世卫组织将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国家卫生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对甲类传染病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院前急救作为挽救患者生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环节,必须面对日常急救中可能遇到的疑似患者,并承担起转移医疗机构确诊病例的责任。为了有效防止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的感染或疫情扩散,确保院前医疗急救和转运的安全,在回顾和分析2003年“非典”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相关文件的精神和最新进展,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 院前急救和转移防护技术、转移工作流程、转移去污技术等方面,并组织专家形成以下共识,为全国院前急救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1疑似病例
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有以下3种临床表现,有任何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为疑似病例临床表现包括:①发热;②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③疾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或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流行病学史包括:①武汉市在发病前14天内有旅游或居住史;(2)在发病前14天内接触来自武汉的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患者;(3)与确诊病例存在聚集性或流行病学相关性
1.2确诊病例
有下列病因学证据之一的疑似病例为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3疑似聚集性病例
疑似发作病例是指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建筑工地、单位等)发现的确诊病例。)14天内,同时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或以上。在上述情况下,发现2例或2例以上确诊病例,且由密切接触引起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由病例之间的共同暴露引起的感染的可能性被确定为聚集病例。
1.4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病例发病后有下列接触情况之一,但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人接触情况包括:①与案件共同生活、学习和工作,或与案件有密切接触的其他人员,如与案件密切接触或与案件同住一间教室或同住一间房子;(二)在诊断、治疗、护理和访视过程中,与病例有类似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如直接治疗和护理病例、探访或者留在病例所在的封闭环境中、与病例在同一病房的其他患者及其随行人员;(3)与患者同乘一辆交通工具,并与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顾患者的人员。患者的同事(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过调查和评估,发现了可能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4)经过调查,现场调查人员评估,他们满足了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人员的要求。
2防护用品
2.1个人防护用品(PPE)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救人员由于与各种伤病人员接触,很容易被血液、分泌物、飞沫等传染性病菌污染,因此在整个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采用标准的个人防护措施标准保护措施包括基本保护和特殊保护。基本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穿戴工作服、手套和医用口罩。如有必要,应佩戴更高级的N95面罩和护目镜/防护面罩。在疫区流行期间从事日常急救工作的院前急救人员,应当按照基本防护标准执行应根据事件类别单独准备特殊保护。运送疑似和确诊病例时,应按照特殊防护标准进行,并穿戴隔离服、防护口罩和防护口罩等。此外,急救人员秦英洗手并消毒,以避免急救过程中不同伤病员之间的相互污染。
2.2救护车防护设备(APE)
运送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应由负压救护车运送所谓负压,就是用技术手段使救护车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力,空气只能从车外流向车内。此外,负压还可以将无害化处理后的车内空气排出,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体传播,降低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几率。救护车每小时有20次换气,负压在-10帕到-30帕之间。过滤分离率为99.9%救护车应配备全套防护设备、消毒剂、含氯消毒片、酒精棉片、医疗废物容器、利器盒、一次性担架床,以及诊断盒、心电图仪、监护仪、气道管理设备、氧气瓶、吸痰器、简易呼吸器等应急设备。根据运输需要。
2.3负压隔离室
负压隔离室又称负压隔离担架,主要由负压隔离室、过滤罐、风箱和电池盒组成负压产生系统建立并维持密闭舱内的负压环境,舱内的污染空气未经净化不会溢出,从而对救护车内的急救人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负压控制可以自动调节净化后新鲜的外界空气可以实时补充到舱内,从而保持舱内合理的氧气浓度,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稳定的环境。负压隔离室可以有效抑制各种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如图1所示
▲图1负压隔离仓
3转移流程
3.1调度识别和调度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应急调度员应高度重视发热对救护车的需求。在有发烧和咳嗽病史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并应优先考虑转移专门从事发烧转移的救护队。同时,应优先转移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疑似和确诊病例对于日常急救,院前急救人员应根据个人基本防护标准穿戴个人设备,尤其是医用口罩或较高等级的N95口罩。对于因发热不叫车的患者,急救人员当场询问病史后,怀疑其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转到当地指定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调查。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院前急救人员应按照特殊防护标准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将患者转移至指定医院
3.2穿戴和脱下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是确保应急人员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在救护车启动和出发前,应按照要求实施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手部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具体的穿脱过程见图2
▲图2穿戴和拆除个人防护设备的参考流程
3.3转移和移交
在收到120个调度指令后,急救人员应按照流程穿戴和准备好清洁区域的防护设备和急救设备,开车到患者所在地,将患者的情况移交给转出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转移期间为患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并将患者置于救护车上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室和医疗舱之间的窗户应在病人上车前关闭,窗户或排气扇应打开通风。冬季应注意保温。如果病人的情况允许,他们应该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捂住口鼻,然后将卫生纸扔进医疗废物桶。使用负压救护车或负压隔离舱运送病人时,打开负压装置时,应保持医疗舱关闭,并保证医疗舱或负压隔离舱的负压在正常范围内。到达指定医院后,与接诊医生交接病情后返回,并对个人和车辆进行消毒。
3.4
(1)医用防护口罩可连续使用6~8 h,如有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手上有伤口时,请戴双手套或乳胶手套
(3)急救人员将护目镜从患者所在位置转移到医院接触患者和受污染物品后,在进入驾驶室前将护目镜推到头顶,并用酒精棉片消毒双手
(4)医用防护口罩在运输过程中如有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当手套和隔离衣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和污垢损坏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脱去污染防护用品应放入黄色垃圾袋
(5)急救人员在运送病人时不应进食、喝水、吸烟、上厕所、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等活动。
(6)戴眼镜的人员在进入清洁区域前,应使用酒精棉片擦拭和消毒眼镜
(7)应急人员和司机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加强泡沫、空气隔离和/或接触隔离措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及时更换防护用品,并按程序拆除。
(8)应急运输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和担架应专用于特殊车辆,驾驶室应与医疗舱密封隔离。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由一辆车和一个人单独运送。
4消毒
4.1救护车消毒
窗户自然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没有窗户的车辆可以打开排气扇,负压车辆需要确保负压装置工作良好。运送病人后,应对车内空气、地面、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1)小型电动喷雾器和0.5%过氧乙酸水溶液常用于车内空气和表面的组合喷雾消毒。首先是表面,然后是空间,然后依次是空气和表面。地面和地面被喷上了湿气。喷涂后,密封1 ~ 2 h,打开门窗通风。消毒器上车对固定在车内的仪器设备进行消毒(不能喷洒消毒剂的固定在车内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覆盖塑料薄膜和透明塑料袋)。取下盖子和薄膜,用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或含氯含防腐剂的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并用高压水枪或清水擦拭地板。经过消毒和清洗后,车辆进入干净的停车场。
(2)在用1000毫克/升的有效氯和氯消毒剂擦拭救护车内的物体表面后,用流动的紫外线灯照射空气1小时(以不小于1.5瓦/立方米的速度安装)对于一般污染物,可用3000毫克/升的有效氯或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对于明显的痰液和分泌物污染,浸泡60分钟以上,浓度应增加到5000毫克/升。(3)消毒液擦拭消毒法用于消毒救护车驾驶室和医疗舱壁、门窗、地面和车内物体表面,以及带车锁、扶手、安全带等不规则多面体形状的外门把手。擦拭和拖地消毒应做两次。消毒剂选自0.2% ~ 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 ~ 2000毫克/升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所有上述方法都应在使用消毒剂30~60分钟并充分通风后用清水擦拭。
4.2手和皮肤的消毒
取适量的快速手部消毒剂(3~5毫升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酒精混合物)并用洗手方法将双手擦干
4.3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消毒
用50,000毫克/升的有效氯消毒液或5%的84消毒液原液按2份加1份污物的比例处理上述粘稠污物,对稀薄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的处理按1份消毒液加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 在两部分之间加入等量的消毒液(病人的痰液加等量的消毒液),混合均匀2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次治疗被上述污染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和表面需要用5000 ~ 10000毫克/升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擦拭60分钟以上
4.4医疗设备的消毒
呼吸机的清洗与消毒入院前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根据污染程度,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和容器在清洗、消毒和灭菌之前,应立即浸泡在5000 ~ 10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中30 ~ 60 min以上。温度计、血压计袖带用1000 ~ 2000毫克/升有效氯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诊断盒应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和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听诊器、仪器和除颤器的电极板应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溶液擦拭消毒。物品(手机、精密仪器等。)用透明塑料薄膜和袋子密封,每次都要更换。
4.5防护用品的清洗和消毒
(1)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手洗衣物和裤子等纺织品在有效氯为250~ 500毫克/升的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送到洗衣房进行高温清洗和消毒
(2)防护眼镜和口罩在75%乙醇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并干燥,以备后用
4.6医疗废物处置
各种针头和锐器均配有防渗漏和防穿刺利器盒。其他医疗废物、被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作者简介
:韩(北京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