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可以说是现代上海上海上海文人的标志性范本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在上海至少发表了15次演讲(7次用中文,8次用英文)。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钱索桥教授引用了第一手英语资料,并从演讲地点、组织者和听众、中英演讲的侧重点差异以及“演讲风格”对现代白话文的贡献三个方面对这些演讲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揭示了林文学与文化实践的跨语言性和跨界性(中英文双语,跨越中外海洋),重温了近代上海学派的场景,为民国时期的上海研究做出了贡献。
4年17月,《林语堂传:中国文化再生之路》的作者、林语堂研究专家钱所桥先生将访问复旦大学,与所有学者分享他的研究经验。演讲者
钱所桥
|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他曾在中国大陆、美国和香港的许多大学任教,现在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汉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性、中西跨文化研究他出版了多部中英文作品,包括《林语堂与中国寻找现代重生》(2017)、《小评论:林语堂双语集》(主编)(九州出版社,2012)等。活动时间
2019/4/17(星期三)15: 00-17: 00
活动地点
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714
相关书籍
《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路》
189他10岁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旅行在中国,语言研究和报刊的创办为当时的文坛开启了一股新的“幽默”潮流。在国外,他们批评时事,介绍东方,并以独特的眼光诠释“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
》是一部穿越文山历史的传记,追寻其思想轨迹和生命轨迹,以重新发现林语堂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批评家、哲学家和思想家。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思想资源然而,林语堂将有形和无形的东西留给后代,在新世纪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也将带来对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