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必须务实,扶贫过程必须扎实,扶贫成果必须真实”,以此为指导,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以务实的方式推进扶贫工作,注重实际行动,追求实效,切实解决“如何帮助、帮助什么、如何帮助到位”的问题
01
精准扶贫,晒“杏”幸福:
萨拉丁·伊斯梅是新疆喀什市蜀福县铁日木乡1村4组的一户贫困家庭,一家5口,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劳动力。这个家庭有10亩土地,在田外种植杏树。前几年,由于农忙季节,杏树的收获被忽视了。大部分都掉到地上腐烂了。看着他们,他们感到苦恼,但又忍不住。今年,中国电信在该村建立了杏干烘干场。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下,萨拉耶丁·伊斯梅尔的妻子和儿子与村民们一起,把成熟的杏子摘下来,拖到了干燥的农场。这些杏干质量好,价格也很高,今年,原本只卖几百美元的杏干净赚了一万元。
2018年,蜀黍县铁日亩乡拥有20,000亩杏林和约13,000亩水果这里的新鲜杏子质量很好,但是因果成熟期只有20天。来不及出售的新鲜杏子不易储存,而农民自己晒干的杏干质量差,商业价值低,导致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中国电信希望了解农民的想法和他们担心的事情。与乡镇主要领导沟通后,投资76万元建设2个3600平方米的集中干燥场,可干燥200吨鲜杏和约50吨优质杏干。其产值超过200万元,是传统方式下农民收入的两倍多。据统计,2018年,2个村庄、283个贫困家庭和1 095人直接受益。
"该干燥场建成后,一次可容纳近200吨鲜杏,为解决农民干燥困难、质量差、收入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增加了农民收入,村民们非常高兴。舒福县铁日木乡党委副书记兼益拉姆江乡党委书记阿布·杜克木说
02
造血扶贫,感受强烈的“七月鲜”枣情:
| 22:00 1992年10月16日018,南疆深秋干燥、寒冷、干燥、多风然而,在新疆喀什市蜀福县赛八乡14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一片哗然,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原来,有一个“中国电信新疆水果‘七月鲜’红枣采购付款发放仪式”阿伊兹穆古里·奥斯曼(Ayizmuguri Osman)手里拿着1230元购买的鲜枣,他有一张快乐的笑脸,像十月份新疆的红石榴一样娇嫩美丽。与此同时,该村26名农民仅鲜枣就获利15023元,后期干枣获利30000元。新疆喀什市蜀福县赛巴格乡14村是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庄。该村100亩老枣园挂果少、果重小、果型和口感差、品种单一、种植面积广,产品价值低、效益差、市场销售困难。2017年干枣的收购价格约为2元/公斤鉴于目前土地和鲜枣的浪费情况,中国电信扶贫工作组急切希望看到这一点。2018年2月,大胆引进“七月鲜”鲜枣新品种,投入18.9万元帮扶资金,改造枣园82.5亩(当年嫁接60亩即可结果;新种植22.5亩幼苗,第二年开花结果),并与电子商务企业达成保证购买协议。60亩枣树嫁接使当年的收入从每亩不到200元提高到600-700元,使农民“零投入获得高额利润”,并被乡镇政府领导誉为“为农民生产血液的行业扶贫”
03
生态扶贫,让好风景变成好东西:
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奥伊塔克风景名胜区,有一个叫阿陶伊纳克的迷人村庄。虽然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人们一直保存着美丽的风景,但他们从未能够摘下贫困的帽子。中国电信新疆公司阿克套县奥伊塔克镇团队入村后,依托“绿色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把当地的好风光变成群众的好时光。
团队对有机、生态、无污染的土味和野味农产品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这类农产品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增加。它立即决定与时俱进,发展优良的养殖。专案组组织农牧民成立绿色生态精品农垦合作社,动员村民通过转让土地经营权购买合作社股份,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樱桃树进行精品农垦。西瓜、葡萄和其他经济作物在园中套种,村民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000-3000元。此外,还将在环境优美、无污染的上马场公园建立生态养鸡示范基地,开展黑土鸡生态养殖试点工程。现在,成群结队购买甜西瓜、乌鸡和其他绿色农产品的游客已经点燃了整个山村。
随着近年来新疆旅游业的繁荣,游客聚集在赛马场公园。电信常驻团队看到商机,组织村民在景区找工作,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养殖、绿色有机产品和旅游产品以生态养鸡示范基地饲养的黑土鸡为食材,树立“村里吃鸡”的品牌,开展旅游、餐饮和接待服务,利用“阿肯色戏唱”等文化特色吸引四方游客。除了鼓励村民在景区周边发展餐饮、住宿等产业外,Ateo Inak村还积极引导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农场餐饮等产业,扩大旅游业的“溢出效应”,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为使景区发展更有后劲,电信常驻团队计划建立“合作+基地+农户”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建立生态、立体、循环的优质农业生产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同时,计划投资150万元建设一个大型生态餐厅。此外,利用援助资金建设综合服务区,打造销售生态有机农产品的“小集市”,为游客和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打造吃、喝、玩、享的“一站式”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随着许多措施的逐步实施,当地村民对战胜贫困的信心变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