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化:中国最大的发展名片

凤凰国际智库

国际视野、政治和商业内部参考

点击右上角的蓝色注意!

唐世平

今年1月下旬,笔者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上发表的《中国农村现代化新三论》第一篇文章中指出:没有一个国家不实现农村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民收入的现代化,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全民财富的现代化。中国的任何现代化进程都不能绕过村庄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出当今中国农村的空心化、贫困化和边缘化为中国下一步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发展潜力。

中国的农村现代化,为什么能肩负起重建下一个中国现代化的重任?为什么农村现代化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最大基石和名片,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不久前,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一个小通知,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现代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能量,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根据住房和建设部《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将在“尊重农民住房需求和农村住房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建设一批功能现代、地方特色、经济实惠、结构安全、环境保护的宜居示范农村住房”,促进中国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特别有意思的是,该通知列出了具体的任务目标。这是基于今年完成的一批示范农场房屋。到2022年,全国试点经验将得到推广应用,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体系将初步完善。到2035年,中国农村地区将实现“农家书屋建设的普遍管理,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特色的普遍改善,农民将基本生活在适应新生活方式的宜居农家书屋”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将会实现。

是一个“自愿公开”的通知,对于“欧洲的城市和非洲的村庄”对中国的长期印象有不同的解释想象力丰富的人会直言不讳:“这是中国房地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即使有理性和平衡的评论,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发声气球”表明,在中国的顶层设计中,房地产和日益被掏空、贫困和边缘化的中国村庄的整体特征,尤其是那些在农村的村庄,正在成为下一个“发展和改革目标”这一幕的拉开将为中国经济和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那么,到2035年,中国农民将基本上生活在“适应新生活方式的宜居农村住宅”中。这个“中国第二波房地产”(农村住宅市场)将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多大的空间?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发表的一系列赞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的文章,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其中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从2012年到2016年实现了年均5.4%的增长以此类推,到2018年底,中国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应该超过50平方米。这里,我们把人均50平方米作为中国农村居民的官方认可住房水平,并以此来计算中国农村住房现代化的主要经济账户。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度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大陆1.39008亿人口中,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为42.35%。也就是说,农村户籍人口率为57.65%,全国农村户籍人口为8亿(80138.1万)

按照农村居民人均住房50平方米的官方水平,到2017年底,全国农村居民住房总建筑面积应达到400亿平方米。然而,实际上,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房总量是多少?此外,有多少现有的农村住房需要拆除和重建成现代、结构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现代宜居农业住房?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在中国大陆244.9万个村庄中,7.56亿注册居民拥有住房246.2亿平方米(人均32.6平方米)根据这一计算,8亿农村居民拥有2600.8亿平方米的住房。如果乐观地估计,这些房屋中有三分之一符合“适应新生活方式的宜居农村房屋”的标准,那么三分之二的现有农民房屋(约174亿平方米)需要翻新和重建。

此外,要达到农村居民人均50平方米的生活水平,现有农村住房存量与400亿平方米的总量仍有巨大差距,需要139.2亿平方米的新住房来填补。这意味着在未来15年内,中国农村地区将需要改造总计313亿平方米的新建农村住房。

中国农村居民住房不同于城市房地产。他们大多数人建造自己的房子。政府土地出让金和开发商的利润都不高,这基本上是投资成本。根据住房和建设部出台的现代功能、安全结构、环保的宜居农房标准,从土建施工到房屋竣工(包括简单装修),预计新建农民住房每平方米造价约为2000元改造和建设313亿平方米的农民住房将直接带来62.6万亿元的私人投资。除了

,房地产的发展还将对其他行业带来高强度拉动(从钢铁建材、家居装饰到电器设备、交通物流和商业服务等)。)基于学术界常用的世界银行数据模型(即每套100元的住房可以带动130-150元的其他消费),考虑到中国农村住房的价值计算和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事实,将拉动系数设定为100:120,可以发现农村新建现代宜居住房62.6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12亿元。两者的结合将在未来15年带来137.72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如果只有一种新型的宜居农民住房建设达到标准。

唐世平

个村庄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宜居的农民住宅改造和建设,还需要改造和扩建其他生活、经营和商业用房,以及新兴产业和城市转移的其他各种产业的工业用房。保守估计显示,房地产行业及其带动的行业将超过40万亿元。加上新建和改建宜居农民住房可能带来的137.72万亿元,农村住房建设15年投资需要177.32万亿元。这11.82万亿元的年度投资相当于201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的14.3%。试想,在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发展中,还有什么能比农村住宅和工业住宅的现代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以上,或农村现代化住宅和工业住宅可能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城市现代化相比,仅从“硬件”投入来看,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乡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电等市政公用设施、环境绿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每年都有超过10万亿元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设想,如果全国的乡镇能够达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的水平,这方面的农村现代化将为建设和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

根据中国住房和建设部2017年的统计,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661个城市和1526个县城,城市和城市暂住人口分别为49139.8万人(分别为40997.7万人和8164.7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56225.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55155.5平方公里(城市总面积198357.2平方公里)。)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有18,100个城镇和3,926,000公顷(39,260平方公里)的行政区,532,017个行政村(2,448,785个自然村)和13,922,000公顷的现有村庄(仅2016年的数据,相当于13,922百万平方公里)乡镇分别有1.55亿登记居民和7.56亿登记居民,总人口9.11亿,建制区面积和村庄用地面积合计178480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农村地区的18,100个城镇和2,449,000个自然村(533,000个行政村)之间的人口比例是186比1(9.11亿:4.9亿),实际土地面积的比例是3.17比1(178,480平方公里:56225.4平方公里),而中国是661个城市和1526个县城。

如果中国大陆对乡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相当于对市县的投资,将会有多少发展空间?

这里,我们不计算具体的项目(如水和气体渗透率,万人拥有公共交通工具,平均道路面积和公园绿地面积等。)一个接一个。只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总分类账与乡镇的城乡人均法进行比较。

根据中国住房和建设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大陆661个城市和1526个县的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总额为19327.6亿元。如皋的城乡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根据上述1.86:1的城乡人口比例,当年中国大陆对乡镇的年均投资应为3589.43亿元。然而,实际情况是,根据住房和建设部的统计,中国只有1867亿元(186.8895亿元)投资于乡镇一级的市政公用事业,2529亿元(252.9457亿元)投资于村级。两者之和为4396亿元,仅略高于中国城市人均投资的12%。换句话说,如果用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来计算,2017年我国乡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必须补充3155.333亿元,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的3.8%。

以上在现有“硬件建设”(农村住房、工业用房和基本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等)的现代化方面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2017年,仅上述年度贡献率就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1%。

除了现有存量资产的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增量发展一是国家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市产业“下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把“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和政策体系”作为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多来,在这方面,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没有取得很大成绩。这并不是说在这方面很难取得巨大的成就。相反,正是由于传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治理模式的惯性思维,这一领域的创新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和平衡。早在一年前,作者就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中文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农村振兴,城市中产阶级的希望》的文章,呼吁政府突破顶层政策设计的门槛,开辟一条“阳关大道”,让城市退休人员去农村养老。据估计,7000万至8000万城市老年人将花费11.6万亿元用于农村养老和养老住房的建设和改造(10年周期平均为1.16万亿元)。此外,7000万到8000万的老年人和伴随着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回归的养老和其他服务产业链,数亿新增农村人口的回归,每年也将为农村增加1.8亿元的消费市场。仅农村养老每年就能为中国农村带来近3万亿元(2.96万亿元)的工业发展,仅这一项就相当于201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的3.6%。如果把城乡一体化的其他方面带来的农村经济增长考虑在内,城乡一体化每年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就不是梦了。

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新兴产业的“下乡”以及传统城市产业向农村的转移,将进一步受到商业成本(如住房、工业用地和住房、劳动力价格等)急剧下降的影响。),远程办公生产在信息时代的便利性(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智能工业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工厂等带来的农村地区在互联网上的振兴附加。特别是,乡村创业的回归(互联网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数亿农村劳动力和消费人口的增加,将使这方面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产生跨越式发展

唐世平

以上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农村现代化的“硬件”方面,这可能为中国在未来15年走向现代化发达国家带来发展空间。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不仅仅是这些方面,大量的“软件”建设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巨大投入和建设。例如,在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基础教育、文化和体育方面,中国对农村地区的投资远远低于城市。

只是城乡基本医疗保健的一个例子。根据一份研究报告,在中国年医疗费用总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4.5% ~ 5%的低水平下,城乡医疗费用总额的分布也极不均衡。从2003年到2012年,城市卫生总支出增长了近四倍(从4155.32亿元增长到21.065.69亿元),而农村卫生总支出仅增长了约2.8倍(从2433.78亿元增长到6781.15亿元)城乡卫生总支出占全国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从55.6%大幅扭曲到44.4%,从67.2%扭曲到32.8%(2007年城市最高比例为77.5%)2012年,中国城市人均卫生支出是农村的2.81倍,人均卫生支出也是农村的2倍多(本段数据引自刘一鸥《中国城乡卫生资源投资比较研究》)可以说,在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中,只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要求每年增加几万亿元。

总之,中国将在未来15年大力推进和实施农村现代化,这将为未来发展提供至少200万亿元的市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实施和完成工作减半,会计也将至少提供每年7-8%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的最佳发展道路。中国渴望通过发展和创新来重振低迷的经济增长,抗击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贸易衰退的负面能量”。这也是不受他人限制的最大的一张牌。

当然,中国农村现代化市场每天需要的投入超过200万亿元,绝大部分不能来自政府的公共财政,而主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市场化资本投入。政府需要做的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下的各种障碍,使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各种市场因素能够在市场的驱动和诱导下承担起建设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任。

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降低成本和负担”。相反,只有当中国各级政府投入数倍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并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掏空和贫困,才能真正承担起重建中国下一个现代化的可能性。

这里还应该指出,政府对农村现代化的公共财政投入翻一番,并不意味着相应的财政投入需要在中国政府的整体财政板块中同时增加。政府对公共财政的压力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来缓解。在中国政府“稳步增长”的习惯思维中,“铁公基”一直是主旋律。即使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因过度饱和而为负值,它也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增长和就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无疑将为政府的高效创新和有针对性的投资开辟一条新的“金光大道”。

(作者是长江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资深媒体人)这篇文章只代表了代表的观点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24小时最新国际政治新闻

唐世平

5-

关注后,回复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独家内部参考和信息!

免费获取高价值凤凰国际智库独家“每日内部参考”的完整版本。请注意并回复每日内部参考

智库产品

军事家|领军军|大国小鲜|凤凰政策

智库团队研究团队

顾问委员会:
魏建国|李稻葵|王|阎

|金灿荣|唐世平|文'安立|李|邱振海< br>

研究团队:< br>

俞 蔡雄山|曹磊|陈小帅|楚音|董梅|黄|胡博|冷帅|喜欢奥博|刘亚伟|王曼红|余承志|余万里|赵金科|朱中华|王靖雯|谢袁涛|宋宏军

商务合作|转载申请|白名单

点击右上角的

与朋友分享

每天获取独家内部参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