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和120年,在童贯、蔡京的鼓励下,宋徽宗沉浸在书画自娱之中,突然想起自己当初即位时“收复岩云”的雄心壮志。他与完颜阿骨打签订了海上同盟,从南北两面进攻辽国,打开了征服的潘多拉魔盒。
是巧合。100多年后的公元1234年,也就是端平元年,宋朝的统治者再次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联合北方新崛起的游牧民族来攻打金朝,并用鲜血为他们的健康复仇。我们现在对结果很熟悉。公元1644年(公元256年)+
年,士兵们开进北京,强迫崇祯皇帝处死。“冤有头,债有主”,已成为南明士大夫的共识。从结局来看,这也可以算作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
历史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为什么北宋、南宋和南明王朝都重蹈覆辙,一只接一只地引进狼?在它的背后,是偶然的决策,还是由相同的历史动机和相似的氛围造成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三个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并探索它们可能的相似之处。(如果你熟悉它,你可以在文章的结尾阅读它。)
3-1-120年的宋朝已经有了王朝灭亡的景象。
农民起义像旋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中下阶级社会。普遍的不满通过极端暴力发泄出来,在民间社会引起了普遍的动荡。奢侈的统治阶级公开出售官员和头衔,腐败猖獗。冗员、冗员和冗费三大问题,导致宋徽宗执政20年来财政支出比20年前增加了四倍,加重了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使人民生活贫困。所有
的迹象都预示着王朝的结束,而宋徽宗作为皇帝,在奸臣的煽动下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1年和115年,在湖埠大港战役中,金军以极小的兵力(约2万人)打败了号称70万人的辽军,严重打击了辽王朝的主力,给了南方统治阶级更多的“信心”
早在1111年,一个名叫马谡的辽国人就向宋徽宗提出了“投名状”。他说:“女真讨厌辽人割骨头。若动之,必攀赖,涉海而进,结好女真,攻辽而兴。”并说,如果“王师出来”,这些遭受诽谤之苦的“老人”一定会带着食物和饮料来迎接王师宋徽宗非常高兴,给他起了个姓赵,叫赵良嗣1112年,他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成为与宋朝晋人接触的重要人物,最终被提升为“光禄卿”
的金辽统一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宋仁宗时期富弼“李辽统一”政策的延续。宋朝也希望通过“远亲近攻”来制衡辽朝的侧翼然而,高丽是一个典型的骑墙派,并不打算摧毁辽朝,所以他在辽朝和宋朝之间“左跳右跳”。
米辽在和一批公务员、士大夫心目中极具魅力。“收复燕云”长期以来一直是宋朝官员和人民的困扰,在历史上成名的情感冲动盖过了理智。因此,在当时的宋朝官僚中,没有多少人看到金朝的危险。相反,高丽,一个女真族的附庸国和邻居,看得很清楚。早在1114年,朝鲜派往宋朝的特使李自成就接到宋徽宗的密令,要求他下次来时带上女真使者。李子以“女真族面对野兽,是野蛮人中最贪婪最丑陋的,不能通过这个国家”为由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
年,朝鲜国王王浩在1118年对宋徽宗说:“当朝廷听说要用武力进攻辽国时,辽国是一个兄弟国家,它省了足够的钱来保卫边境。黄金是一个老虎和狼的国家,不能移交。”
但是宋徽宗已经失去了理智,再也听不到这样的话了。童贯、蔡京和其他马屁精也煽起了宋徽宗的火焰所以在1120年,在金人俘虏了廖并去了北京之后,宋金海联盟就成了现实双方同意以长城为边界。金军进攻北面的大定州,宋军进攻岩云,说原来给辽朝的旧币都已经交给金朝了。
和当时正处于溃败过程中的宋江、方腊起义,暂时推迟了进攻廖的计划直到1122年,童贯和蔡有财才带兵北上。但是这时候的宋朝军队一方面纪律松懈,另一方面战斗力很差,骑兵只能抱着马脖子才能正常骑马因此,在那一年五月和十月的两次进攻中,宋朝的军队都被辽国军队的残余所摧毁。
童贯为了完成既定的“收复岩云”的任务,只能借助晋军重金收复燕京,这彻底暴露了宋朝军事力量薄弱的事实,也为金人处理投降指挥官张觉不当提供了借口。
金朝从“联晋灭辽”战略中获益匪浅,获得了大面积的辽朝疆域、人口和军队,并从宋朝获得了丰厚的“赏赐”,满足了金人的侵略欲望,导致了金人南进和靖康的耻辱。
公元1234年,宋理宗再次效仿亡国之王宋徽宗的策略。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宋论》中无情地写道:“消灭契丹,消灭契丹,消灭契丹,消灭契丹,消灭契丹,消灭自己,如果你同意凭证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嘲笑余梅的临近,也没有一个人不嘲笑李宗俊和他的大臣们的愚蠢。”
,不过,他下一笔,说“虽然,把尸体摆到地方,李宗应该这也是困难的“
统一蒙古灭金,为什么在王夫之眼里,是一个可能的无奈选择?
因为这不是一个纯粹荒谬的举动或奸臣煽动的结果,而是南宋精英集团经过慎重考虑和充分讨论后做出的唯一符合当前形势的正确战略决策。
1年和214年,在野虎岭等战役失败后,金国选择了把整个国家撤到南方,撤退到潼关-黄河前线。中国北方的大片土地被移交给了蒙古人。虽然看起来金国的行为在军事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日益缩小的生存空间导致了金国国力的急剧下降,为其灭亡奠定了基础。在
年,宋朝的官僚们也了解了北方蒙古人的新精神。早在十几年前,宋金使者魏京回国后就对宋宁宗说:“弱肉强食,强敌生。快乐还是不够的。”“
而面对金国百姓可能很快就要毁灭国家的形势和金国困兽的斗争,南宋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战派官员面对时局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以乔行健为代表的主要和平派官员表示,“强大的达赖集团正在获得势头,其潜力足以摧毁黄金。”过去,我是敌人,现在我是掩护。古人的嘴唇是死的,牙齿是冷的。他们应该配有硬币,这样他们就不会成为达赖。“乔兴建的观点对吸取上次大一统金王朝灭辽的教训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金朝可以成为对抗新兴蒙古人的屏障
和以甄为代表的战乱官员,他提出要利用晋人的衰落来报复他们的宿怨,以激励民众,争取自强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蒙古应该警惕,并给出了类比“今天的女真,即过去的廖之死,和今天的鞑靼,即女真”
宋宁宗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进退两难,解决办法正在充分讨论之中。然而,两党的行动大大加快了他们的决定过程。
1 217年,金宣宗严鸿勋和宰相舒启“推诿一切议决”,决定“向宋朝索取赔款”,并以没有缴纳年币为由在南方发动战争。
这时,晋国的人民已经知道,原来只剩下一个缺口的晋国,不可能供养30万大军。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是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入侵南方更富裕的土地。
但是此时的宋朝经过长时间的休养,已经和虚弱的金国军队打了一战在七年的战争中,金国“输了十次,输了十次”和“国家的精英差点输了”。他们不但没有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反而走向了亡国的绝境。
当时,南宋朝廷中“联合黄金护国”的呼声只能逐渐消散。在战争状态下,任何与敌人结盟的言论都被视为叛国行为。成吉思汗看到了
宋金之间的敌意。当他在1227年去世时,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说:"如果你假装在宋朝,宋朝和金朝之间的世仇,你一定会允许我。"”然而,南宋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多次拒绝蒙古使节借道的请求。然而,由于边境上一些军事指挥官的疏忽和无能,1231年,由拖雷率领的4万蒙古军队从陕西向四川进军,并越过宋朝边境进攻河南。面对15万的金大军,他们在三山大获全胜。
此后,金国赖以生存的关河防线消失了,蒙古对黄金的破坏只是几秒钟的事。这时,金爱宗开始向宋朝求助,理由是他的嘴唇死了,牙齿冷。
面对这样既定的现实,如果你是宋朝的君主兼大臣,你会选择帮助金国吗?
后来,著名的反蒙古士兵孟珙对石的侄子石松之说:“如果国家的资源多得无法应付,就不应该使用士兵和粮食。”其次,他掌权是为了帮忙。否则,黄金将会被摧毁,而(蒙古)将会贪得无厌,并且会到达我这里。“
如果金朝的衰亡已经成为既定的现实,还不如冲进混乱中去分一杯羹,获得现实的好处。它不仅能消除耻辱,还能激发朝廷的精神。因此,统一蒙古摧毁黄金不能简单地被视为邀请狼进屋。他也有积聚力量并最终奋起反抗的意思
王夫之也以同情的口吻写道:“因此,石松之没有任何关系。他宁愿走童贯垮台的道路,也不允许自己陷入交火之中。”一个昏庸的部长不能被自己原谅。“
值得一提,为了不重蹈“以弱敌强”的覆辙,宋朝派出的两万大军是王朝中最精锐的。在宋与蒙古的联合军事行动中,以为首的军队表现出色,令蒙古人刮目相看。蒙古王子塔扎尔成为了孟珙的结拜兄弟,因为他崇拜他。
结拜兄弟成为宋朝的民族英雄,其中一个成为忽必烈的第一个英雄。然而,他们的忠诚者将遇到剑和武器从朝廷,留下普通人的李人的尸体和分散的血肉。
12-如果在选择“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时还有妥协的余地和充分的讨论时间,那么“联虏灭寇”就是封建文人在所面临的道德前提下唯一可能的选择。1991644年3月18日晚,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明朝和大顺正式结下了“杀父”的血海深仇
这时,明代的官僚文人集团和宋代的文人集团也大不相同。朱的理学实际上成为时期的正统经学,而明代则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形式。
因此,在南宋时期,仍然可以找到诸如浙东功德学派这样的实用主义学派,而在明代,这种说法消失了。直到亡国时期,像三先生这样的人才反省自己的错误,掀起了一股实事求是的学习浪潮。
因此,当面临道德困境时,宋代官僚也可以基于现实利益做出理性决策,而明代官员往往首先考虑道德状况,从而做出非黑即白的二元选择。
因此,被视为“宦官”的马士英和“千古忠臣”的史可法,在党和政府持续执政的条件下,就团结起义军和起义军的基本战略决策达成了基本共识。
史可法在1644年6月写道,“我们为了攫取钱财而摧毁寇寺,已经有几个星期了。“乞令速行,报国耻”,明确强调“一举消灭寇”
。南明朝廷对吴三桂在清朝的行为知之甚少。它甚至认为吴三桂是一个“破贼的假俘虏”,是一个“报国”的正义行为这无疑是南明高层官员的集体共识,但年轻的中下层官员也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兵部对子龙(明朝第一位诗人,刘和老帧)说,“如果你只依靠别人的力量,比如说,宋人用黄金灭辽,元人用黄金灭金,那你就更有病了!”,并说“与敌人合作实现权益,自强不息是基本的战略方针”
在事件中号召张“先进步”,指出现在有“黔驴技穷”的危险
、张等中低层官员无疑有独到而准确的见解。然而,在他们的理解中,大顺军不是一个可以团结的目标,而被戏称为“贼”
顾城
,明代历史专家,因此,即使在理性判断的前提下,受儒家八股文训练的封建文人也无法决定与大顺农民军联合,从而给满族人很大的政治优势和回旋余地,从而从1644年到1645年初夺取了山东、河北和豫东的大片地区,为下一次西征做了充分的准备。
明代著名史学家顾城在其著作《南明史》中,公开痛斥了一批南明士大夫:“当朝的文武大臣(包括史可法)都是一群目光短浅的政治侏儒。”大量资料证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反抗农民,面对中原的多次侵略,当时忙于夺取桂府等地的清政府,在“利用鲁剿匪”的如意算盘下,盲目退却,围绕“决策”、“反例”、“随例”争夺权力和利益”
从以上史料来看,联合黄金灭辽、蒙古灭金、鲁平寇,表面上只是一些决策者的类似决策,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有一定的分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个类似的决定背后有一些历史原因和趋势。
1,自己的能力下降了既然这是摧毁另一方的联合攻击,就必须承认它并没有单独摧毁一方的军事力量。北宋后期和南宋李宁时期的军事实力与南明初期相当。清末出现了各种政治和社会危机,矛盾突出,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2、成就导向观不健康宋明时期的政治生态由儒生和官员主导,是典型的文官政治。历史上类似的策略是摧毁黄金。宋朝两次引入狼,主要是由制度性矛盾推动的。学者型官员集体追求短期利益,放弃长期考虑,以不健康的成就取向观点看待问题。即使是看似聪明的官僚也无法从这样的体系中解脱出来,因此产生了一种共同利益的集体意识。
在士大夫眼中,历史评价当权者>人民的实际利益因此,一旦面临“名存实亡”的巨大诱惑,文官和文人的集体短视并不少见。
“侯丰不是我的愿望,我希望海波平戚继光的长远眼光和人们的“成就感”在封建王朝是罕见的。
3。面临道德困境的集体选择这三个决定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问题。“
”灭辽联盟是右云十六国的夙愿。
联合灭金是对金王朝的仇恨。
联盟摧毁鲁平口是对李自成的仇恨迫使崇祯皇帝死亡。
儒学有其弊端。情感思考经常被用来代替理性的兴趣考虑。
这里借用萧功秦先生在《危机中的变化:晚清激进与保守的政治》中的评论:“清教党眼中的政治是一种中世纪的‘伦理政治’,而不是一种以现实效果为选择尺度的‘世俗理性政治’。在中世纪,诚实的人认为政治是道德伦理的一部分。政治选择必须以道德标准来严格衡量。为了反映政治的伦理本质,宁死不屈。”
正是在这样一个泛道德主义的概念下,面对涉及道德问题的讨论,士大夫群体往往会集体得出同样的结论,从而忽略了现有的可能更有利于形势的选择。
一般来说,虽然时间和形势不同,情况略有不同,但公务员主导的封建政权的制度缺陷在本质上是突出的,因此在遇到类似的历史环境时,他们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