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的感觉就像是身体里面有两个灵魂,
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人”
双相障碍是很严重的精神疾病,那些饱受双相障碍痛苦的人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忽然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也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前一秒还在思考怎么结束自己,后一秒就觉得自己可以改造世界。
但生活中人们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往往不够了解深刻,或者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究竟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它与“躁郁症”是一回事儿吗?
如何鉴定我是否有双相特质?
双相有遗传吗,能否生育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马燕桃老师,她将结合她多年与双相障碍工作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增进人们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减少对它的社会污名。
分享嘉宾:马燕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障碍协作组专家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精神科分会双相障碍工作组专家委员
国际双相障碍联盟(ISBD)中国分会委员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
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学者
曾获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全球青年科学家奖”
一、“双相障碍”与“躁郁症”是一回事吗?
我们今天的讲课内容,初步拟定了8个小题目,这8个题目我相信可能在座的各位有些兴趣,我也会结合一些案例来讲解。首先,要讲讲双相是怎么回事儿?先讲一个故事,在我职业生涯中碰到的第一例双相的病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他是我们的医疗同行,也是一位心内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海归的博士。当时他回到国内之后,由于业绩很突出,当时医院,也非常愿意提拔这个医生,但是后来发现他有一点点不对劲,不对劲在哪儿?他虽然是一个科室的主任,但是他不是医疗方面管理层的干部。可是,他有一段时间,不管什么院长级别的大会小会,都要跑去主动发言,并且侃侃而谈,表现得非常的积极,甚至说过分积极了,大家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不去看一看。这是我接诊的第一位双相的住院患者,而且他还是我当年的一个带教老师。我第一次意识到,有这么一类人群,他们可以工作很出色,生活也不错,但是这种情绪的出现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心情好,或者是心情不好不太一样,到底是什么是双相?
我们就要讲下另一个故事,双相障碍这是词汇是个外来词,它是翻译过来的,从老美那翻译过来的,最早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1898年。我们精神科讲,1898年是个重要时间节点,出现了这样一个诊断名称,双相障碍和躁郁症曾经在中国是一回事儿。但是,在最近的20年里很有意思,这两个称谓发生了不同的走向,在20多年前,一听到某某障碍、某某情绪障碍,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alien(陌生的),一个非常诡异的名字,跟我没什么关系,所以很多人非常不喜欢使用。在那时,躁郁症其实是被一部分人群所了解的,为什么?这是因为躁郁症,首先它是一个什么什么症,听起来不重。其次,我们回想一下,在20多年前,中国社会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抑郁症走进中国。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了情绪它也可以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你还得重视它,躁郁症在那时是与抑郁症一同进入到中国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我们诊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化,双相障碍的这个名词在经历了一个低谷后,又逐渐地重新回到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认识里。我们所谓的bipolar 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英文词汇,大家现在觉得它相对会更加客观,而所谓躁郁症这个词,在经历了一段时髦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这个可能大家觉得不太好理解,为什么同一个病的两个称谓会有差别。差别反映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当我们说某某障碍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把它认为是一类有确定症状和有一定生理基础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某某障碍现在用的比较多,什么什么症?它有可能是个心理问题,有可能是个医学问题,所以躁郁症?在这几年里,实际上是提法越来越少,是因为大家对这一类的情感障碍有一个趋向的认识,就是认为双相障碍是有一定生理基础的。另外,双相障碍的全称叫做双相情感障碍,但是,由于英文的原文里没有情感这个词,没有mood(心情)这个词,也没有emotion(情绪)这个词,它的英文原文就叫做bipolar disorder,所以后来,我们把这个疾病的名称简化了叫做双相障碍。
二、我的情绪我做主?抑郁与躁狂真的水火不容么?
双相障碍说的是什么事儿?简单来说,说的是情绪的事。那么,它说的是情绪的什么事情?它说的是情绪的特殊变化,而且这个特殊变化不是1天,不是3天,要有一段时间。情绪在一段时间里有显着的,并且是持续的,与众不同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想一想,我们的情绪是否有了一些问题。双相障碍我们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它包含了情绪的两个迹象,就是高的迹象和低的迹象。第一个迹象,很多同学也了解说,我知道抑郁症怎么回事,你不用跟我讲了。双相它确实包含抑郁这块,但同时它也包括了一个所谓抑郁的反向,就是躁狂,或者是我们讲的轻躁狂,这两块的问题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是假如先后出现,在诊断上,它有可能是符合双相障碍诊断的,这是我们对这个疾病的理解。但是,双相障碍又比较复杂,它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非常典型的抑郁或者躁狂的,它会有很多的发展,或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状。这个就涉及到了我们所说的,既然是情绪的问题,我的情绪怎么来判断,是不是我觉得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另外,情绪的好与不好,这两方面是否有所矛盾的,一个非常极端化的例子?就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领导干部,他特别有意思,他有20年的病史,我问他说,这20年里,您怎么能工作和治疗都不耽误?他说我早上的时候,一般是心情不大好,下午的时候心情会好一些,所以我通常把我的工作安排在我状态好的时候去做。所以,没耽误大事,但是说实话,情绪低的时候非常痛苦。
这个情绪它有一个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情绪是主观化的,所以我们在对情绪判断和理解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的是站在情绪背后的这个人,这个人他的体会是什么,这是一定要去理解和倾听的,当然,除了本人的理解和评判,我们也同时会去了解周围的人,比如说他的照料者,他的伴侣,他的朋友是怎么评价他的?在一个医生的眼里,需要把这两方面的工作整合起来,才能够判断这个情绪,到底是真的有问题还是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医学过程,我在这里突然就想到一个细节,就是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如果你们的情绪障碍可以这样去判断,看起来挺容易的,那我能不能装出抑郁或者是装出躁狂来?我说,你可以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像。但是,如果要装得真的很像抑郁,或者是很像躁狂,那还是需要一些功夫的,不太容易装。为什么这么讲,就是我们刚才谈到情绪改变的程度,它超出了我们一般的理解范围,比如说,平时讲到的情绪不好,这个情绪不好和我们一般说的,今天碰到点事儿很懊恼,很低沉,是不太一样的。
在业内有一个词叫做pathological(病理性的),病理性有什么表现,比如说抑郁的时候,很多人的自我描述为像进入了一个漩涡,是一个低的漩涡。这个漩涡进去之后,你没办法通过自我调节百分之百回到你的正常水面上来,这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体验。躁的时候其实也类同,在躁狂发作或者是情绪亢奋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自己做一个有效调节的。简单理解来说,凡是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把情绪回归到一个相对正常节律的,它至少不是一个重型病,即便是有问题,也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我们对情绪的理解。当然,这里如果通过一些精细化的判断,还能把程度区分得更清楚一些,这是可以做到的。有的同学说了,那我的情绪出了问题,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两边不能融合融合嘛,两边一匀,我不就好了吗?第一,如果是处在某种情绪状态,比如说抑郁的发作或者是亢奋发作来说,它不存在融合的可能性,但是它存在转换,我们有个词叫做swing(摇摆),这个词说的是情绪的摇摆,有的人说,我的情绪摇摆摇摆也不错,就像你刚才说那个例子,早上情绪低,什么也不干,晚上情绪高,我干两倍的活不就匀起来了。话这样讲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这个情绪摇摆的过程中,其实带来的痛苦体验是很多的。
三、情绪变了,我还是我么?谈情绪和认知的亲密接触
这也涉及到我们现在对情绪的理解,不仅仅关注高与低,更关注这个转换的过程,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情绪背后的这个人,他会有什么样的体验,有什么样feeling(感受),或者他的外在行为有什么变化,在情绪的改变中,有很多的人做这样的研究,不管是做面孔识别,不管是做脑影像的研究等,当然,也包括临床的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我们意识到一个人,一个有理性的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分两块的,简单来说,一块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其实很多情况下说的是情绪,但是除了跟着感觉走,还有你的理性化思维告诉你,这事能做还是不能做,那么这一块,在神经心理学上叫认知,所谓认知,简单的理解,就是你如何理解感受,以及判断这个世界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神经心理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比如说我们所理解的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等,它都属于认知的基本过程。
情绪和认知?我们讲这是一个人的两条胳膊,这俩胳膊不一定一样长,不一定平行,但是他们俩的合作非常密切,有非常多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了抑郁情绪和负性认知的关系。什么叫负性认知?我们一听到negative(负性)这词,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负性认知,简单来说就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感受,负面的,负能量的,什么都是不好的。不同情绪的背景对于认知的方向是有影响的,就是我们说,高亢的时候,可能我们特别乐观,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倒我们,这个世界踩在我的脚下,这是一个极度乐观或者是个正性认知。抑郁的时候我连起床都很困难,连走出这个门都很困难,打了电话都很困难,我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是处,这是个负性认知,所以情绪和认知,它们是相互影响的。这是问题的一个层面,这是我们大家能够知道的层面,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认知也可以影响情绪,这一点上,有的时候会被我们忽略掉。
认知是怎么影响情绪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在认知行为治疗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客户经理,他今天需要和他的客户做联系。本来,他们约了今天要去一起吃工作餐,到约定的时间来临了,这个经理就给客户打了一个电话,但是客户告诉他说,今天的会面取消了。这是一个事件,一般来说,听到这样一个电话,多少是有点小情绪的,但是除了有情绪,我们还有一些是对这个电话的判断对不对?这个判断其实就属于认知的部分,一般来说,这种认知可能分3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他没有和我预约成功,可能是他太忙,一般来说这是一个趋于中性化的认知,就是没什么反正他有事,另外一种情况,可能会趋于负性认知,就是他不和我见面可能是他不想理我,他认为我不值得见面,这是个负性层面。当然还有些会正性层面,一般较少,比如说,我认为他不接我的电话,可能是想选择一个更重要的时间和我联系,都有可能。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比较差的时候,有可能他会倾向地认为是对方在否定他,就是负性认知会比较多一点,我们刚才谈到了认知会影响情绪,也就是说你对事物的看法,同时也会调节你的情绪。这样一件事情有什么样的意义?在很多心理工作过程中都体现出来,它对于改善我们的情绪有重要作用的。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我心情好了,这个事情能做好对不对,这是一种理解,其实还有另外的一种理解就是,如果我把事情做好了,我的情绪能够随之改善。我们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的,就是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为什么要谈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因为这个工作很重要,这个对于我们理解情绪有帮助,对于改善和调节情绪也有帮助,现在有很多心理治疗的技术,比如说我们了解的BT,行为指导的技术,包括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认知行为治疗,它充分的、大量的使用了情绪和认知的这种关系来做调整,也包括在双相障碍里,有一种非常特定的治疗技术,叫做人际社会节律调节,其实也用到了情绪和认知的这种关系。
四、帮助我自我识别的情绪工具
有的朋友就会问了,我情绪发生了变化,我怎么能知道这一点?或者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什么工具,让我更早地知道这一点,这样对我是有帮助的。这几年,随着学术的发展,随着大家对这个疾病的关注,实际上有越来越多自我评价的工具进入到临床中。借助我们的互联网技术,你也可以在网络中轻松得到这样的工具。我在这里谨慎地挑选了几个工具,为什么叫做谨慎?因为实际上评价的工具非常多,我们希望工具是帮助到我们,但是,不扰乱我们的自我感受,太多的评价工具有可能会扰乱到我们的自我感受。
所以这里,我们介绍3款工具。有一款是和抑郁情绪相关的,抑郁情绪的我反而介绍的比较少,因为首先有关抑郁情绪的工具网上有很多,比如我们所了解的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蒙哥马利评估量表,都是评价抑郁情绪的。但是我要说的这一款,是帮助自我识别的。这款在去年刚刚完成了中文版的信效度验证,所以它是一款可用的有效工具。这款工具的英文缩写叫做QIDS,它是一个抑郁快速评估问卷,有15个条目,自我评价起来很方便。一般评价的是您在过去两周里的总体情绪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在网上找一找,如果大家找不到,没关系,到时我把这些工具的名字缩写告诉大家,大家可以再进一步的去做测评,另外还有两款,是专门用来评价我的情绪是否过高了,也是自我评价的,也就是说,不需要医生或任何其他人来做,您自个就能够完成这个过程。第一个工具叫做轻躁狂症状清单,他有一个缩写叫HCL-32。实际上,它是一个评价轻躁狂的情绪、能量和活动的清单。在12年的时候,这款工具的中文版就已经完成了,后来又做了一些不断地修缮,它特点是有32个条目,您打是和否就可以了。然后,它有一个界值分的,这个界值分,有12分,有15分,也有17分。我个人建议,找一个相对标准严一点的,一般我们是推荐15分或以上,如果在32个条目里有15个条目,您都打是的话,需要注意了是不是有一些情绪偏高的症状?这个工具的全称叫做Hypomania Checklist(轻躁狂症状清单)。还有一款叫Mood Disorder Questionnaire(心境障碍问卷,缩写MDQ),它是一个躁狂或者是轻躁狂的评价的工具,也是自我评估,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它只有13个条目,非常好用。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这些工具评出来的结果不是诊断,所以大可不必惊慌,说完了,我评出有轻躁狂,就说明我有病,不是这样的。这仅仅是一个筛查,举个例子,您今天去测血压,您的血压超过了一百二十这个国际标准,您变成了一百二十一,或者是一百二十八,那是不是说您就是高血压?显然不是的,它试着提醒您需要注意,至少血压是有一些偏高的倾向。
五、女性和情绪化及双相障碍是不是特别近?
好,刚才谈的,基本上是一些有关双相障碍的常识性的问题,我们后边会谈的一些和女性相关,另外,还有一个是这个疾病与人格相关。开始我看了一下群里大家发的问题,也有人问到了,说这个病是不是终身疾病,得一辈子吃药,不能结婚,不能生育,还会遗传给后代等等。这些问题听起来是挺悲观的。我们要讲几件事情,一个是女性和双相障碍的特点,女性和情绪化这肯定是有密切相关的,情绪化是个生物学的素质,男性和女性相比,女性的情绪化是比较强的,这是个生理学的一个基础,但是生理学的基础没有决定一切。双相障碍发展到今天,生理学基础也不是决定双相障碍的唯一因素。现在有很多大样本的、全球性的研究,不管是做遗传的是做影像的,或者是做HPA就是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这些,都是在研究情绪的问题,在双相里有一个大家认同的规律,就是女性和男性在双相障碍患病比例上没有差异,是1:1,男性和女性在双相的患病上,做到了机会平等,这是一个特点,所以并不是说是个女性就趋近于双相,不是这样子的。在抑郁障碍里,女性的发病率会偏高。但是在双相,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患病的性别比例上不太强。
但是,我们在临床有这样的感受,似乎我们看到的女病人更多,不管是在病房或者门诊,是不是调查方法出现了错误?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其实,这个问题是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的。我们女性人群实际上对疾病的关注,以及自我照料的程度,还有包括依从性,其实比男性要好,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女性的患者,经常会主动就医,自己主动前来,或者,在一些情况下由家属陪伴,家庭的照料也比较多。男性的双相障碍患者,主动就诊的程度相对会差,第二个,就是家庭管理相对困难,所以这是会造成我们临床上的印象,感觉好像女性患者多,其实不是,患病率是同样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女性如果有情绪方面的问题,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双相障碍,对抑郁也是一样的,在这两个疾病里,同样都是一个敏感话题。
六、关于双相的遗传与生育
大家注重女性得病,担心其是否会影响生育,会不会有遗传。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潜藏着两层的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我们对这个疾病本身的性质不了解。我们想知道它的遗传负荷和遗传风险是多大,这是一层问题,还有另外一层,就是我们更多地会关注,治疗可能带来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我觉得这两个层面问题的关心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这件事情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基本内容。双相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包括我们最近10年做的研究,也包括全球做的大规模的种族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抑郁或双相的遗传风险比例是高的,这个高和什么比,是和健康人群相比。
我们说双相障碍的这个遗传风险比例大概有多少?这个数据到底是多少,国内外的研究不太一致,但是,有一些转载比较多的,或者是比较权威的结果显示,双相障碍的遗传风险是80%,也有60%。我们一听到80%或60%这样的数字的时候,我们心里会有一种恐惧,会觉得我的孩子得双相,那不是板上钉钉了嘛,肯定是跑不了了。所以,需要对这个遗传风险这件事情做一个解释,我们也经常请教遗存学的专家。到底这个遗传风险80%是什么意思?80%代表了一种几率,这个几率比我们讲的任何一个事件出现单一可能性的50%的比例要高30%,50%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一个健康人群生一个疾病孩子的比例。再强调一下,这个80%不是和0%比,不是说健康人群一定是健康的孩子,而是说健康人群,一个健康的个体生一个疾病孩子的风险概率是50%,这可能会超出大家的想象,觉得你这说的好像不对,这是一个概率统计的一个算法。从这个角度讲,30%肯定是风险提高了。但是不代表说,如果我或者是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家里人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就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遗传风险对我们来说,是提示风险因素,我打一个比方,就像现在我们大家在做这个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很多女性特别害怕的一点,就是怕自己出现这个HPV的感染阳性。HPV,是一个人类乳头瘤状的一个病毒,它只感染在女性的生殖器官,有可能出现子宫的一些癌变。有很多人一听到HPV感染阳性,就吓得不得了,觉得自己肯定就是宫颈癌。其实,在早期筛查技术里,HPV感染是告诉你,你有这样的风险,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免疫力是有可能转阴的,它起的是这样一个作用,用这个例子来比较,说明我们双相障碍的遗传风险是同样的道理,所以风险提高了不代表您就得病,这两个差别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这一点,不要太悲观了,觉得好像我就是双相了,不是这个意思。遗传风险虽然有,但是好像我们还是可以做一点工作的。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做早期识别的工作,做系统干预和治疗的工作,做家庭支持的工作,做心理治疗的工作,做随访的工作,所有这些都可能规避,包括降低你家庭的后代出现这种疾病发作的风险,这是可以做到的一件事情,所以,所谓的遗传风险对我们来说是个好事,让我们能够更早期的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我认为这是个积极因素,这是一层含义,还有一层含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就是如果说我现在很倒霉,我有双相并且还吃着药,我的日子往后怎么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包含的意思,首先是说第一是不是这药一旦吃上一辈子就停不了,第二个意思是说,如果吃了药是不是一定不能要小孩。
如果我们这个话题放在5年前,可能结论不是那么乐观,为什么到现在我们可以做出一些不同的回答,是因为有很多的证据给了我一些乐观的答案?第一个来说,就是我们讲的长期治疗和终身治疗,这不是一个概念,双相障碍可能有一些朋友,他多少听过一些医生的建议,知道这件事情还有点小麻烦,需要吃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药,是不是需要一辈子用药呢。我们说长期和终身,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不一样的操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治疗理念。按照最新版2015年出版的全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里,非常清楚的对双相障碍长程治疗做了时间界定,这时间界定叫做2到3年或2到3个疾病维持周期,所以非常清楚,2到3年的系统治疗是可以的,2到3年之后怎么办?这个取决于协商,也许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吃了3到5年,有一部分人会停掉。为什么今天我可以这样说,是因为从目前的循证证据来说,并没有明确证据支持终身用药会比3年用药更好,是做不出这样一个阳性结果的,而且注射用药还会有其他的一些麻烦,比如说药物的副作用等等,所以我们在这里,对于长程治疗,其实是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是长程治疗是一个可见的,可见什么?就是可以见到那个时间的终点的,而不是说到生命的终点,这是两回事情,当然在学界,确实也有不同的流派对这个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但是总的来说,终身用药这件事情并没有循证证据,不可能开展这个严谨的工作,而且从现在我们讲的这种药效经济学来说,终身用药潜在的一些负效应,比如说经济方面的效应,比如说副作用等等,其实有可能比我们讲的间断治疗要更多。我们讲的阶段治疗一般是指在系统治疗的2到3年之后,采用一些间断使用药物的这样一个策略。
还有第二个问题,涉及到药物,就是有没有一些药物比较安全,可以在怀孕,甚至在哺乳期使用,这些药物当然,包括我们讲的稳定情绪的药物,包括抗抑郁剂药物。这个大家可以翻一下我们国内有一本杂志叫做BMC,它是一个British(英国的),也就是英国一个医学杂志的中文版,它每年都会有精神医学大事件的回顾,这里很重要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在12、13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大的研究主要就回答两个问题,就是双相障碍以及抑郁障碍怀孕期的妇女用哪些药物更安全,这个研究里面首先得出了一个积极的结论,在怀孕期使用药物(安全药物)是可以的,并没有因为使用药物导致胎儿的致畸风险提高。为什么会这样讲?举个例子,如果说我们的一个妇女,她忍受着情绪的困扰却不用药,坚持完成整个怀孕过程。总体来说,这个体内的内环境其实是处在一种不稳定,或者是免疫低下的状态,这个会促进胎儿发生畸变。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用药的好处会更多一些。那么,我们选择哪些药物可能对我们来说更安全,目前来说,一个是有关不典型抗精神药物,有一些新型的药物是可以在怀孕期使用的,大家可以看看文献上有报道,比如说喹硫平,比如说像奥氮平等等,但是有两个药要是值得关注的,这两个药在怀孕期使用的是不合适的,建议大家停掉,换用成更为安全的药物,这两个药一个叫做碳酸锂,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心境稳定剂,但是因为他已经使用超过60余年,所以大家对它研究的就非常的透。
因此来说,这个药一旦怀孕是建议你停掉的,因为它有一定的风险,第二个,就是丙戊酸盐,它有很多的剂型,我们熟悉的丙戊酸钠这个药在怀孕期也是不建议使用的。另外一个,在抗抑郁剂里,英国做了一个循证分析总结了很多的抗郁剂,最终统计分析的一个结果,总的来说,认为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里有一个药的安全性是比较突出的,这个药就是左洛复,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获奖提名的男主角说了一句话,就是提到了左洛复,大家说他给打了个广告,左洛复很安全以至于他在怀孕期可以使用,在哺乳期也可以使用它,因为它不通过血乳屏障,所以,对胎儿是没有影响的。
七、双相和人格是否相关?如何鉴定我是否有双相特质?
还有一个问题是和人格特征有关的。我们在临床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告诉我一声,哪种人格容易得双相。我要是能做到这一点,肯定就是大师级了,看一眼就知道你能不能得双相,虽然没有绝对的说,哪一种人格(比如说偏执型人格,分裂样人格,边缘性人格,或者是退行性人格)他就会得双相,但是在双相里有一种人格共病,它是非常非常突出的,这个人格就叫做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边缘型人格障碍),那么,这个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家要注意它不是说边缘性人格的特质。在人格障碍里,本身它是有一些清楚的界定,主要指的是一类情绪极端不稳的人格特质。当然,从人格特质突出到人格障碍,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这里所指的是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群,他患有或者罹患或者后以后出现双相障碍的这种关联性会增强。我不是说一个人有边缘性气质就会得双相,这是两件事儿,
假如说我查了一下,我觉得我好像有点边缘型人格,我这人情绪特别不稳,早上开心,下午转脸就变,我怎么知道我有没有这样的特质?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的,有关人格的工具非常的多,大部分人格测量的工具有个特点,就是比较麻烦,一个是测评麻烦,一个是算法麻烦,另外算出来好多维度,我们自己拿出来这些卷子看也不知道您给我算的这十大维度是什么意思,这分数的高低有什么意义,所以在这里我推荐一款工具,它叫做TEMPS,是一个叫做情绪气质的问卷,它的中文版本在国内也发表了信效度的研究结果,TEMPS主要是做气质类型的区分,也有界值分,另外,它评价起来不复杂,大家可以在网上找一找它的中文版大多还都是不错的,所以,这款工具是可以用来做测评的。但是,要注意TEMPS这个工具,不太同于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自我评价工具,如果说你想自己评估,不是不行,但是你可能看不大懂结果,所以最好可以找医生来讨论一下它的意义何在。人格的测查并不是做人格障碍的诊断,这个大家要注意,不是说测查出来,你有边缘型人格,有掩饰分,有分裂样的气质,你就是属于精神分裂症,你就属于边缘型型人格障碍,气质类型的测查只是对你的人格维度的描述,这帮助我们去理解自己。
八、心理咨询能否治好双相的我?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花一点时间去讨论。这个讨论就是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我们这个平台上,我相信应该有很多的心理治疗师、咨询师,所以大家肯定想知道说心理治疗和咨询能不能治好双相,能治好咱们,那么,咱们这工作才是有意义的。有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最近5年来,得到了一些越来越积极的反应,开始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重性病,好像治起来很麻烦,要吃好多的药,心理治疗有作用吗,这是最开始的一些问题,随着我们对心理治疗研究的深入,心理治疗也设计了很多随机对照研究,在焦虑障碍,抑郁症方面做了好多的分析,发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对抑郁、对情绪改善是有作用的。现在应用到双相障碍里,也有很多研究提出了积极的结果,认为心理治疗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是有益的,但有一个前提,我们叫做整合治疗的前提,就是单靠心理治疗,治好双相,这样的研究非常少,但是药物联合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去治疗双相,它的治愈的几率,它的功能结局,它的改善情况会大大提高。一般来说,包括15年的新版指南里也提到了,第一点心理治疗在双相障碍(包括心理咨询,当然心理咨询是对正常人群,但是我们这里统称为心理治疗)的治疗中是有作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第二点,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更好,第三点,心理治疗的技术在双相障碍里,更关注到的是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是家庭内部的,也可以是家庭外部的。这样有关人际关系的治疗技术对双相障碍的人群来说,适用性更强。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本指南,这本指南可以在网上买到。
我们基本上是花了50分钟的时间在讨论双相的一些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复杂问题,肯定一次讲课是不够的,当然希望以后,也可以借助这样的一些平台能够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最后的话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讲课的主要内容就先到这儿。最后,打一个小广告,既然谈到了心理治疗,在我们的医疗实践中,其实也会特别希望和心理治疗师来联合去处理和应对这些情绪的问题,在我个人的心理工作室,我们也接待这样的一些处于康复期缓解期的患者,主要是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从医疗的发展来说,精神医疗的服务,它一定是要跨出精神医院的,一定要落实到现实世界中,我们是怎么去处理情绪的问题,所以心理治疗势必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扮演作用。
九 问答环节
(1)抑郁和双相它们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抑郁和双相实际上是一对姐妹关系。但不是亲姐妹,而是表姐妹,抑郁和双相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抑郁的人不一定都是双相,但双相的人肯定有过一定程度的抑郁。我想用这样一个比喻可以清楚的说明这一点。如果我们从对一个疾病的理解来说,双相障碍的很多人(69%-70%的人),首次情绪发作的表现是抑郁,所以在早期容易被诊断为单相抑郁。
(2)如果去看精神科大夫,我们又不熟,跟他说什么,我的情绪他能理解吗?
我这里要普及一点小知识,精神科就诊其实比我们到普通医院就诊,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会和一个医生,或者一个专家级的大夫有更多的交流时间。按照目前临床的设置来讲,如果你看一位专家,他要和你至少讨论15分钟,这15分钟,我们可以对你的情绪困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当然,在临床上,他会辅助一些情绪、认知功能、记忆力等方面的测查,最后再来综合判断,所以看精神科医生不一定一次就能够确诊。
(3)如果双相合并边缘型人格怎么办?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不是光靠药物就能解决他的困扰,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心理学为主,但是它和双相搅和在一块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做?一般我们是分期处理,多数情况下患者来就诊的原因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情绪的扰动加剧对他造成了影响,这个部分是可以通过药物来调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他人际关系的困扰突出了,不管是在家庭内还是在家庭外,这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
(4)双相会不会影响记忆力?
这个问题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不同的情绪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抑郁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情绪不好,记忆力也不怎么样,所以是有影响的。但在躁狂,特别是在轻躁狂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获益的,因为我们会变得博闻强记。尽管有轻躁狂这样的临床描述,但我们并不认为单纯轻躁是个病,因为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其实会更多。此外,双相对记忆的影响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因为我们在使用一些药物,药物对认知功能到底有没有影响,实际上这是一个针对性的话题,但是现在一些新型的不典型抗精神药物是改善认知的,也就是说,记忆本身是有波动性的。现在的大部分的新型的药物(从90年代以后的药物)对记忆的影响是小的,但是,不包括一些经典的情绪稳定剂,比如说丙戊酸盐,比如说锂盐,可能对记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像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是一个相互取舍的过程,如果以治疗疗效为主的时候,可能我们会以牺牲小部分的记忆为代价,一旦情绪稳定了,我们就会寻找一些更安全的,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来减轻对记忆的影响。另外,有一些神经保护剂也可以改善记忆力,比如说金纳多这样的制剂是可以的。
(5)双相情感障碍到底能不能治愈?
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双相障碍的治愈有两个评估的维度,一个是我们讲的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的参考标准,就是你的症状消失:部分消失,完全消失,消失达到六周以上,消失达到八周以上。如果从临床治愈这个角度来说,85%以上的急性期患者是可以达到治愈的,还有另外一个更高层面的治愈,实际上我们讲的功能康复,我看到有很多同学在这里提的问题,就是我能不能上学?我能不能工作?我能不能恢复从前的自己?这个角度就是功能治愈,功能治愈确实需要做一些长期的、支持性的工作。功能康复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吃吃药,做点治疗就行就可以了。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long-term management(长程管理),长程管理不单是医生干这事,也不单是我们周围的人帮我们干这个事儿,最主要的管理是我们自己要来干这个事,这是第一个理念。第二个理念,就是长程管理非常强调我们怎么记录或管理自己的情绪,首先是记录,如果我们能够养成一个记录情绪的好习惯,本身来讲对于我们管理情绪是非常有效的,所以现在,在管理技术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这个技术,就是借助像Internet(网络)技术来做长程自我管理。举个例子,大家现在都爱运动,喜欢用一些手环,睡眠监测仪,看看自己的运动情况如何,睡眠情况如何,我想要告诉大家的事,情绪也完全可以做到一种精细化的描述,不需要你做特殊的记录,这样的软件可以完全帮到你,另外就是我们也在研发一些APP的软件,在今年大约四五月份有一个初步的试用软件,到时我们也会发放在医院的网站上,希望大家去使用。这种全新的技术,会帮助我们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长程管理中,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加上自我管理技术,这三者都非常重要。
我再补充两句有关社交功能的锻炼。说起来,其实它是属于心理治疗的过程,现在在精神医学里有一个很热门的医学分支叫做康复医学,康复医学做的工作同样是提高社交技能,康复医学里实际上有心理治疗师,有社工,也有医生,他们在一起联合做工作,所以我想,社交技能的训练,实际上是个多角色整合工作,他不是仅仅靠心理治疗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这是需要多学科来交叉协作的一件事情。
配图:郁金香绘画疗愈分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