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粮食种植总面积为1.1704亿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下降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下降2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35万公顷,增长1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长9万公顷。
年粮食产量658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下降0.6%。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下降2.1%。早稻产量2859万吨,下降4.3%。秋粮产量达到4952万吨,增长0.1%全年粮食产量6119万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水稻产量21213万吨,下降0.3%。小麦产量13143万吨,下降2.2%。玉米产量25733万吨,下降0.7%
以水稻为例,主要是因为我国西南六大产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双重下降。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还比较陈旧,投资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农业也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地位不容忽视。同时,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国家和企业都迫切需要改造传统农业。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传统农业将很快升级,智能农业将成为未来全球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业信息化建设决定农村经济与美国和日本的现代农业相比,中国的现代农业生产、流通和社会服务相对薄弱,农产品的供求仍然存在问题,大量农产品滞销现象相对严重。因此,有必要促进互联网企业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引导技术、资本和人才汇聚农业和农村,让农村经济搭乘信息快车,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型、协同化的“互联网+农业”产业生态系统。
过去,以人力和畜力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都比较狭窄。现阶段,农业经济仅限于“小农经济”模式。除了自给自足,农民无法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也无法保证减贫和繁荣。
现在是以机械化为主的小规模农业。除了生产方法的巨大改进,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模式逐渐流行起来。通过新的电子商务,“小农经济”已经迅速集中。
未来方向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和自动化农业。除了种植和育种,管理将被整合,其收集和营销也将包括在整个数据收集环节。农产品可以追溯,使用者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食用安全的农副产品。
目前,互联网巨头对智能农业生产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四个应用场景,即阿里的数据平台服务、京东的无人机植保、阿里、腾讯、百度等农业机械的自动驾驶、百度的精细种植/养殖。
据专家介绍,智能农业需要20到25年才能成熟和繁荣,因此推广智能农业是一项长期工程。鉴于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我国刚刚处于落地阶段,智能农业的应用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普及。
成都刘冬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致力于解决传统农业带来的人力、虫害和土壤问题,利用物联网新技术解决大面积农作物和畜牧业带来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大数据、全方位、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解决农作物减产和虫害防治等各种问题,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是国家生存的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总值就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智能农业。我们迫切需要在物联网中工作。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