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可以用吗_缓解口罩紧缺,这个大学教授团队助力企业改造生产线,生产口罩垫片让一个口罩可以用三天

|新皇冠肺炎大流行,急需口罩、防护服、隔离服等防治材料,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帮助人们科学地使用口罩?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金香玉教授的带领下,这支队伍迅速敲响了二次进攻防控战的号角。

1年30日,他在网上发表了讲话。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可以在“非医院”和其他生活场景中使用两到三次。2月7日,他帮助上海护理有限公司“快速”改造三条口罩衬垫生产线启动,有效缓解了“口罩短缺”...

东华大学无纺布材料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功能性医疗保健无纺布材料的研发。自2003年“非典”以来,团队不断研发防护口罩过滤材料、医用防护服材料等一系列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缓解口罩短缺问题,团队协助上海护理产业有限公司研究分析口罩抗病毒关键材料熔纺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工艺,并重新设定关键工艺参数。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设备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检测的改进已在10多天内完成。经过试生产、试使用、反馈收集和工艺参数调整,最终满足了口罩的复合要求。

团队帮助企业重建了三条面罩衬垫生产线,以确保通风、舒适和安全。目前,该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已达到400件/分钟,已满负荷生产,日生产医用垫片50万件。这个“人工制品”允许面具在三天内更换,延长了面具的“持续时间”。据报道,这种一次性口罩衬垫不仅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口罩可以连续使用三天,每天只需更换一次。

目前,团队和护理公司仍在对婴儿口罩的结构、功能和标准进行重新优化,预计将为小学生和入园儿童在开学后提供更好的保护。

自上海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金香玉、吴海波老师团队积极参加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会议,制定上海防护服材料生产质量要求,为防护服、口罩企业应急生产提供建议。

口罩可以用吗

“网络红人”知识官:东华人

正与时俱进,加紧科研攻关。与此同时,非织造材料研究团队的成员也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结合以往的研究技术和应用经验,向公众普及科学保护的相关知识。他们觉得让公众提前一分钟知道如何进行科学保护会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信心。

2年9月9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团队成员、副教授黄晨参加了“口罩不够,消毒和重复使用可靠吗?”在一小时的现场直播中,观众人数达到71万,为广大公众科学保护自己和抗击疫情提供了有效建议。

口罩可以用吗

(纺织学院非织造布教师佩戴口罩的正确方式)

包括吴海波、赵毅、刘金鑫、张行在内的众多师生团队,在微信公众号码平台如“纺织科学博览会”、“东华大学”、“DHU非织造布校友交流平台”上先后发布了“网民制作的各种异国口罩可靠吗”?“几个提示,教你轻松辨别口罩的真伪”,“一次性口罩能使用几次吗?纱布口罩有用吗?什么是常见的防疫口罩?怎么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口罩使用暂行指南》等科普文章为公众提供了行走和热心的科学防护知识。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新的冠状肺炎疫情造成了医疗和保健非织造材料和产品的严重短缺。团队成员已经放弃休假,首先联系了国内40多家口罩和防护服无纺布制造商,要求他们尽快提前恢复生产,以满足各方对防护口罩和防护材料的迫切需求。同时,团队成员还广泛动员东华大学无纺校友会向社会捐赠8000个口罩和60件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事实上,早在17年前,就在非典之后,面对我国医疗保健无纺布材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组长金香玉默默地给自己立了一个“科研军令”——专注于此类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工业生产过程。十年来,团队先后开发了高效驻极体熔喷超细纤维过滤材料、医用防护口罩、手术服、防护服、隔离服等一系列医疗保健非织造材料和产品。,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促进了成果的利用。256岁+199岁的金香玉说,在这场与时间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防御者。这是我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