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认识中国_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一次“大考”

China.com/China发展门户新闻2020年初新的冠状肺炎爆发(世卫组织正式命名为Covid-19)可与中国经济中的“黑天鹅”事件相媲美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果断而全面的部署,采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基本面。但是,必须认识到,与2003年的SRAS疫情相比,此次疫情更加严重,感染范围更广,国际社会的应对力度更高,而且爆发时间点是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战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因此影响可能更加严重。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从13.7万亿增长到近100万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9年仅中国就将占全球经济增长的39%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和与全球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流行病对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

从外贸和外资情况来看,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疫情造成的各地封锁,外向型电子制造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以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为例,工厂关闭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效应。武汉是制造业中心,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日产、本田和通用汽车都在这里设有工厂。

流行病将在全球供应链上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多米诺效应”。封闭隔离、延迟开工、停产等因素都会影响生产活动,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生产订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布局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将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对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高于欧美国家。目前,包括韩国、日本、印度和其他国家在内的一些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制定停止生产或寻找新供应商的计划。

近年来,民营和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融资难、成本高的严峻问题。流行病导致的制造业停工可能会使整体形势“恶化”

总之,防疫和控制战争是目前最紧迫的,战斗越早结束,影响就会越小。对于疫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应有充分的预判和评估。我们应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工作”,尽快启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

首先,为了防止危机,管理应该是稳定的支柱。目前,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要进一步加大全国动员力度,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发展,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适当扩大政府支出,积极向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发放财政贴息贷款。流行病期间的免税、直接补贴、利息补贴和延期支付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进一步减轻。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企业,应给予直接补贴或退税。流行后的低息定向贷款等政策都是可选的政策工具,可以避免资本链断裂和短期事件导致的债务违约。面对如此重大的疫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稳定生产,稳定单一,稳定供应链有序推进,批量推进,恢复正常生产,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加强外贸支持稳定订单充分发挥贸促会的国际商务认证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签发国际商务证书的服务,如签发不可抗力事实证书等。,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融资规模,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此外,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将得到充分保证,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供应链的“断链”风险。

第四,启动抗击疫情专项基金目前,CDB和进出口银行已表示,他们计划发行特别债券,用于防疫和紧急融资。今后应继续敦促政策性银行采取类似措施。

最后,进一步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病毒没有国籍,疫情也没有国界。新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应对。目前,虽然全球保护主义的势头仍未减弱,但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巨大,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因此,除了加强与世卫组织在防治这一流行病方面的全球合作之外,加强各国之间以及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之间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也非常重要。全球合作为未来可能的风险做准备。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