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体的影响_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体的影响

云可视港口物流智能平台

新皇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将对中国进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在长期压力下不会改变中国外贸发展的基本趋势。此外,这一流行病将对全球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溢出效应。疫情的蔓延将在一定程度上考验各国的应对能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疫情后对外贸易的增长,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将回到其潜在的水平。

(1)疫情在短期内对出口贸易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工业品,占94%由于疫情在春节期间蔓延到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工业企业推迟了春节期间的复工,限制了运输、物流、仓储等配套行业,并加强了检验检疫工作。这些因素会降低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在短期内增加交易成本和风险。

从企业劳动力回流来看,春节后出现了流行病效应,严重影响了人员的正常流动中国各省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员流动控制措施在确诊病例超过500例的省份中,除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外,还包括广东省(2019年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28.8%,下同)、浙江省(13.6%)、江苏省(16.1%)等主要外贸省份,以及四川、安徽、河南等主要劳务输出省份。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将使中国出口企业恢复工作更加困难。企业生产能力的恢复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疫情控制情况,还取决于其他省份的疫情应对措施和效果。根据百度地图提供的全国春节期间的整体迁移趋势,与2019年春节的情况相比,2020年春节前期人员的回归没有受到疫情的显著影响,而春节后期的疫情对人员的回归有很大影响。

从进口国的角度来看,在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31日宣布新的冠状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后,尽管世卫组织不建议实施旅行或贸易限制,但一些缔约方仍对中国某些类别商品的出口实施临时控制大多数受限制产品是农产品,在短期内对中国整体出口的影响有限。然而,随着疫情的继续,受贸易限制的国家数量可能会增加,临时措施的范围和力度也可能会加强。

从航运物流的角度来看,疫情对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就数量而言,全球8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海运业务的变化可以实时反映疫情对贸易的影响程度。随着疫情的持续,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其他国家收紧了港口准入规定。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公司和其他国际航运公司集团表示,它们已经减少了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出发的一些航线上的船只数量。然而,如图2所示,在2020年2月的第一周,太平洋地区的平均租船价格降至过去三年的最低水平。该指标从航运市场的角度实时反映了疫情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2)疫情对出口的长期影响有限。对

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虽然疫情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是周期性和暂时性的。

从需求方面看,外部需求总体稳定,全球经济触底回升。2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相关风险也有所降低。据估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比2019年高0.4个百分点,达到3.3%根据Markit 2月3日发布的数据,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最终PMI值为50.4,略高于之前的50.0,即略高于50.0的繁荣与衰退分水岭,达到9个月来的最高值。产出和新订单增长更快,就业和国际贸易也趋于稳定。从供应方面来看,国内生产将逐步恢复。为应对新一轮肺炎疫情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国加大了反周期调整和金融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出台措施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复工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世界各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总体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在主要外贸省份的带动下。其中,浙江、山东等省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在70%左右,广东、江苏等主要外贸省份复工率也较快。全国外贸企业复工进度符合预期。随着外贸企业的正常生产,物流运输的大规模恢复,以及产业链供应的逐步恢复,外贸形势将逐步好转。

中国仍然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群。它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中间,位于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上游关键位置。疫情的短期影响可能会推动某些领域的部分生产能力转移,但不会改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仍然客观存在。

(3)疫情对中国进口的影响与对出口的影响相似

从进口结构来看,中国进口产品主要是机电、视听设备及其配件、矿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产品是制造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化石燃料。鉴于前者,由于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对稳定,如果出口市场萎缩,国内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的进口需求就会减少。作为一个制造大国,肯定会萎缩。然而,随着疫情的控制和中国制造业生产的恢复,此类产品的进口量将相应增加。化石燃料进口

以石油产品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对石油的需求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将大幅下降。《首都经济报道》认为,如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相当于非典,它可能会使中国的石油需求减少约40万桶/天。最近国际油价下跌也证实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石油需求下降的判断。根据Wood Mackenzie的分析和预测,疫情对中国石油需求的影响将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此后中国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的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有同向变化的客观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决定的即使在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金融危机甚至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中国进口规模变化的方向仍然与出口规模变化的方向基本一致。尽管这一流行病导致一些医疗用品的进口增加,但由于进口配额有限,其对进口增加的贡献有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