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冠肺炎的诊断_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对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救治提出具有哲学思维的诊疗意见

1992年1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教授陈晓萍在光谷医院战时医务所参加疑难重症病例讨论,为新发肺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陈晓萍院士和湖北省医疗救护队专家深入讨论,总结经验,对治疗新发肺炎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达成共识,努力提高治愈率。他还参观了广东中山三院医疗队和上海华山医疗队重症监护室。

心冠肺炎的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潜伏期长,对患者多器官造成损害,而不是单一靶标。危重病人进展迅速。陈晓萍院士认为,这些方面应该是当前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的重点。

199院士陈晓萍早年也是治疗麻疹、流脑等传染病的医学工作者。他认为,重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必须吸取教训,建立长效防控机制。例如,通过分级诊断和治疗,社区卫生中心可以在每年的冬春两季重点关注发热和普通感冒,提前进行筛查和预防控制。在

199会议上,医疗小组共提出了5个疑难危重病例,均为新诊断的肺炎患者,均伴有多种疾病或并发症。陈晓萍院士认真分析了每一个案例,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如何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是医疗团队讨论的焦点“呼吸道是否通畅,肺功能循环是否良好,呼吸气体交换的厚度是否不厚,氧气能否通过陈晓萍院士说:“如果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澄清,就能澄清缺氧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阻塞肺部的分泌物,陈晓萍院士建议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药物祛痰,如使用大剂量的沐舒坦,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利于改善细支气管的阻塞效果。

为什么有些病人越来越好,有些病人越来越差?陈晓萍院士认为,在没有特定药物的情况下,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关键是帮助病人恢复平衡。“患者的免疫、内分泌、水电解质和营养平衡,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恢复了病人的平衡,一个接一个地度过了难关。“

在讨论疑难危重病例时,陈晓萍院士还就合理用药、呼吸支持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特别是在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时要掌握三个原则,第一是有效,患者的病情在用药后有所改善;其次,它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考虑用药时间。如果你因为担心用药时间过长而停止用药,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

“陈院士,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是真正能为新诊断和治疗肺炎提供哲学见解的人!”青岛医疗队第二组队长李永春说

“我主要是来学习的。今天的案例讨论准备充分,专业知识扎实。我们共同努力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研讨会结束后,陈晓萍院士参观了广东中山三院医疗队和上海华山医疗队重症监护室他说:“我想借此机会当面问候我在湖北医疗队的同事,谢谢大家,希望你们能保护好自己,安全回来。””(《中国日报》湖北记者周丽华、刘坤)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