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农产品销售影响_疫情之下,杭州临安农产品销售格局悄然改变

早上6点,金星农业的总经理柯和兴和他的妻子早早起床吃早餐。这对夫妇匆匆赶到板桥的蔬菜基地。基地里有5000斤新“出土”的蔬菜,需要包装成礼品盒,运往杭州和临安主要城区的居民区

得知柯和兴这两天不忙。板桥特意安排了五名志愿者过来帮忙。九个人忙了一上午。中午时分,“城乡交通”、“邮政”、“顺丰快递”的冷链物流车陆续来到基地接订单。下午,这5000斤蔬菜将陆续送到杭州各住宅区的居民家中。

一端难买蔬菜,另一端难卖。新皇冠肺炎爆发以来,临安市的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渠道一度因交通管制和社区居民出入受限而受阻。城市居民发现很难买到蔬菜,选择蔬菜,而且价格很高。另一方面,菜地里的蔬菜无法运出,陷入滞销状态。

由于防疫和农产品流通问题引起的省市及临安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公安、交通、商业、农业和农村的共同努力下,车辆保障农产品通行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临安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仅临安区就有537张农产品绿色通行证,其中432张来自杭州考虑到居民区的准入条件有限,临安市商业、农业和农村部门设立了一项牵线服务,引导菜农积极拓展网上市场,改善分销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入居民区。

杭州成如通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城乡结合部物流的企业,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利用临安当地配送站的配送能力进行改造。“城乡交流”在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蔬菜购销难的实际问题后,积极联系临安当地的大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利用上游母公司的“每日配送”庞大的销售配送网络,在农产品进入社区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之间搭建桥梁。

连续几天,“诚如通”先后与临安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团口食用菌、太湖源菇市场、板桥晋城农业等大农户进行洽谈合作。利用遍布临安乡镇的200多个“诚如通”收货网点,通过上游“每日配送”社区团购、微信订购、电话订购等方式,将田间“滞销”鲜活农产品直接销售到杭州主城区。

“每日递送”负责人表示,春节以来,杭州主城区“城乡联系”的递送量日益增加,从节日开始时的每天200至300个订单,增加到目前的500至600个订单。“每天去满是两辆车的主城区其中约40%是石笋,其余是叶菜、鸡蛋、冷冻家禽等在

199疫情下,

199农产品的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

的“大流行”深刻地改变了临安农产品的分布格局。柯和兴表示,基地90%的蔬菜销往临安和杭州主要城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只有10%直接销往居民家中。现在正好相反:90%直接卖给家庭,10%卖给农贸市场。除了“连接城乡”,顺丰和邮政也是临安农产品进入社区的辛勤“骑手”。

每天“处理”几万斤石笋在太湖之源迅速增长的市场上,石笋的大卖家潘也正在经历这场战争“流行”给农产品销售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过去,我每天出去的2万到3万斤竹笋中,有80%销往上海、杭州和苏州的农贸市场。现在,只有一半销往这三个地方的农贸市场,而另一半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销售给家庭在过去的两天里,我们每天通过SF发送700多份订单,主要买家也集中在上海、杭州和苏州。“

梅秦晖高山蔬菜基地建于龙岗镇上西村,海拔近1000米三年前,梅大姐开始在山区生产高质量的蔬菜。通过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她用购买力把高质量的蔬菜送到了“城市中产阶级”的餐桌上。

,不过,可能路还很长,物流成本太高,梅姐的精品蔬菜进城的路,总是踩着小台阶前进

今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之战给梅大姐的优质蔬菜带来了添加“面粉”的好机会仅在春节期间,梅大姐的粉丝数量就翻了一番,销量从去年的每天100多个订单飙升至现在的每天200多个订单。订单的主要客户是杭州主城区的“宅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