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顶级医学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主任徐海波教授和医学人工智能企业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证实,所有四名新诊断为肺炎的患者在出院后5-13天再次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检测时均呈阳性在随后的3-5天内,研究小组对4名患者进行了重复的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检测,并从不同的制造商中选择试剂盒进行多重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在
研究中,随访的4名患者均为感染的医务人员,出院后仍严格隔离在家中,出院后无再感染。
截止2月28日,湖北省每天有2000多名新的冠状动脉肺炎患者被治愈目前,湖北已治愈全国23000多名患者和32000多人。如果我们加上该国仍存在的4万多例确诊病例,总数就超过7万例。在美国医学协会的文件中,有多少被治愈的病人在出院后会变成阳性?它们会传染吗?这是一个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并对这一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实上,各地也有相关报道,如山东1例患者于2月1日出院,复查10天后再次发现聚合酶链反应核酸。2月10日,四川一名患者出院。9天后,聚合酶链反应核酸也呈阳性2月27日,钟南山院士也指出,对于这些出院后已康复的患者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能否传染给他人,这需要观察。
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国范围内的激烈战斗,新皇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明显遏制每天新病例的数量急剧下降,许多新病例已经回到零,治愈病例的数量稳步上升。但是这些治愈的病例真的完全具有传染性吗?如何管理和跟踪这些日益增多的治愈病例,以防止再次感染和再次爆发病毒传播?在后
流行病时代,这是不可忽视的。
后续管理措施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基层单位将成为
的主战场。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生建设委员会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6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6版”)在第五版中增加了“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患者信息应与辖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同步。建议将他们隔离14天,出院后2周和4周随访美国医学会在论文中指出,新加冕患者的出院标准和出院后管理(参考第五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这完全符合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可以预测,随着新发肺炎患者出院人数的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发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也将对基层医院带来很大的考验他们需要能够在资源和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监测和应对随访患者的实际情况,甚至可能不得不处理紧急情况。
我们知道这种流行病给“云办公室”和“在线教育”等行业带来了火灾事实上,跨越物理距离的互联网和云技术的特点可以在流行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云技术和人工智能被用于快速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以形成及时的后续患者信息收集和上传、文件管理以及智能监控和预警。毕竟,这些出院后显示阳性聚合酶链反应核酸的患者有一定的风险,以防止疫情的蔓延。现在,云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力量将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CT+AI仍然是最理想的筛查和预防方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主任徐海波教授指出,CT是一种大型、持续的医疗设备,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不受过多人工操作影响、相对稳定等优点。然而,病毒核酸的测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手动采样期间的收集量、用于检测核酸的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等。
事实上,这两种检测方法并不相反核酸检测作为新冠状肺炎诊断的金标准是不可替代的,但在早期筛查过程中,CT的及时性和稳定性也是核酸检测无法比拟的。徐海波主任透露,在武汉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对新冠状动脉肺炎的阳性但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也将进行隔离治疗。正是因为CT能快速稳定地给出结果,为防疫和控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用核酸结果作为分离标准,如果结果缓慢,则有可能只有在几次阴性试验后才会出现阳性,这很容易造成疫情的蔓延。
在《诊断和治疗计划》第6版中引入了影像学定量进展,作为确定重症患者的考虑因素。正是人工智能使CT图像的定量分析变得更加简单和快速徐海波主任认为《诊疗方案》第六版出院标准中“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的描述仍然模糊不清。如果我们能把它改成更准确的定量描述,我们也许能提高出院标准,减少出院后转正的病人数量。
在这场爆发狙击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人工智能(AI)以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为例,该系统最初是在疫情爆发之初由想必是科学技术引入的。该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在ct图像上快速识别肺炎病灶,还可以对病灶的体积、密度等各种数据进行定量智能分析,帮助医生分析判断病情进展和疗效。
CT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查方法,在大量新冠患者治愈出院但需要密切监护的情况下,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监测预警和智能数据分析,以及云中的数据共享和实时互联,CT+人工智能+云将成为后流行时代新发肺炎患者随访、跟踪、管理和监测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