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像学结果_《流行性感冒影像学》!与新冠肺炎区别开来

最近,钟南山院士指出,美国流感大流行,病例数远远超过新发肺炎病例数。中国也是如此。必须区分这两者。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流鼻涕或鼻塞、疲劳,有时还会呕吐和腹泻。大多数新发冠部肺炎患者有发热、咳嗽、气短等症状,5%的患者有咽喉痛和流鼻涕,1% ~ 2%的患者有呕吐和腹泻症状。如何有效识别和分离这两类患者,对于疫情防控和促进有序恢复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感染快、传播广、易引起区域性流行或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经常导致疫情爆发,甚至是世界大流行,每2-3年发生一次小流行。2009年3月,墨西哥爆发了“人类感染猪流感”,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世卫组织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1997年5月,香港爆发了H5N1禽流感。这是第一例感染人类并导致死亡的禽流感病例。它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2013年4月,中国东部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H7N9禽流感病毒是高度致命的,死亡率很高,当年为32.6%。随后,出现了H5N6和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流感的爆发和流行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造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损失。并发症是流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成为决定流感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影像技术是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环节

1971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统一流感病毒命名系统。根据病毒核蛋白的抗原特性,流感病毒可分为甲(甲)、乙(乙)和丙(丙)型流感病毒是核糖核酸病毒,在pH 6.5~7.9时最稳定,耐高温能力弱。它在加热到56℃几分钟后失去致病性,在100℃下灭活一分钟。在低温环境下,病毒相对稳定,在4℃下可存活1个月以上,在-70℃下可存活5个月以上流感病毒对常见的消毒剂很敏感,如干燥、紫外线辐射、乙醇和碘伏。

流行病学

传染源< br>

流感患者和潜伏感染是主要传染源它从潜伏期结束到发病的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传染性最强的发生在最初的2-3天。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或潜在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并通过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易感者吸入后会被感染。它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一般是易感人群,与性别、职业等无关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丙型流感之间以及甲型流感的不同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它可以反复发生。感染后的免疫保护不会持续很久。尽管血液中有抗体,但它仍可能再次被同一种病毒感染。< br>

临床表现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短仅为几个小时该病发病迅速,主要症状为全身中毒,呼吸系统症状往往不明显。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型< br>

简单流感

是最常见的类型。它经常突然发作,厌恶寒冷和高烧。体温可达39~40℃。发烧是最重要的初始症状。它通常伴有中毒症状,如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疲劳、厌食等。一些病人可能患有畏光、流泪和其他症状。当疾病发生时,通常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喉咙痛和声音嘶哑。< br>

肺炎型流感(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

可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从上呼吸道传播到下呼吸道引起的。它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发性心肺疾病、孕妇或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人。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快速发作的呼吸困难、紫绀、剧烈咳嗽、痰中有泡沫粘液或脓痰、痰中有血等症状。< br>

中毒性流感

很少见。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中毒症状脑炎或脑膜炎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烧、昏迷、谵妄、惊厥、脑膜刺激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其他严重症状。< br>

胃肠道流感

常见于儿童,其特征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 br>

影像学显示

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

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双下肺野明显,密度增加,如磨玻璃样密度进行期的特征是肺野出现网状阴影和网状结节阴影。结节通常小于5毫米,可与肺纹理的增强和模糊共存。病变主要分布在两肺的下半部和肺门周围。晚期由于小支气管炎性梗阻,出现不同大小的囊性改变,表现为蜂窝肺、肺体积缩小、膈肌抬高和叶间裂移位。CT表现包括小结节影、磨玻璃影、树芽征和镶嵌灌注、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行线、邻近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

并发细菌性肺炎

胸片表现为肺泡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的主要特征是肺叶或高密度均匀实变影占据肺叶部分,内部可见含气支气管影。根据肺部不同的病变部位,影像学表现也不同,病变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肺叶。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是肺纹理增厚,伴有直径为6-8毫米的模糊结节影或模糊斑片状影,大边缘模糊不均匀斑片状影是由大多数小叶性肺泡炎的重叠影引起的。支气管粘液阻塞可表现为病变区的小叶性肺不张或局灶性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可形成小的三角形肺不张。病变大多位于两肺的下半部。肺叶后部的病变多于前部。它们沿支气管分支分布,肺段和叶支气管通畅。支气管粘膜末端充血、水肿和炎性渗出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两肺野增亮、胸廓增大、肋间间隙增宽和膈肌水平降低。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与肺叶分布形态一致的气支气管征、沿支气管束分布的不同大小的边缘模糊结节影和斑块影,可见小叶性肺不张或局灶性肺气肿。

新冠肺炎影像学结果

典型病例

病史摘要男,7岁发热,咳嗽2天,最高体温37.7℃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21×109/升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br>

图像显示

胸部x线片显示肺纹理增厚,两肺野沿肺纹理分布点状和斑片状阴影

新冠肺炎影像学结果

诊断为

流感病毒肺炎(间质性肺炎)< br>

讨论

例为流感病毒肺炎,胸部x线显示双肺间质性炎症对于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胸部X线表现主要是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早期肺部纹理增强,边缘模糊。双下肺野的密度增加,如毛玻璃阴影。进行期的特征是肺野出现网状阴影和网状结节阴影。结节通常小于5毫米。此征可与肺纹理的增强和模糊共存。病变主要分布在两肺的下半部和肺门周围胸部CT表现包括肺内结节影、磨玻璃影、树芽征和马赛克灌注、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行线、邻近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患者的影像表现相对较轻,诊断依赖于放射科医生丰富的经验。

该病例显示间质性肺炎,需要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如手足口病和麻疹病毒肺炎相鉴别手足口病的早期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改变。病变分布广泛,可影响所有肺叶。多数为双侧分布,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强和紊乱,表现为网格状和条状。胸部X线表现也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变化。肺小叶病变沿着支气管扩散到周围,同时引起肺泡和邻近组织的炎性实变。病变侵犯肺泡管、肺泡和肺叶肺泡,引起小叶炎性渗出,多局限于肺叶或肺段斑片状密度增强影,上叶多于下叶,右叶多于左叶麻疹病毒肺炎的x线表现包括片状或弥漫磨玻璃样阴影和/或支气管血管束增厚CT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央结节、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和小叶或肺段分布的实变影。腺病毒肺炎的肺纹理增厚模糊,在两肺的中下部区域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小结节影。可能会出现融合损伤

流感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似,原发性疾病影像诊断困难。诊断取决于临床实验室检查。

文章来源:李红军、鲁志军、史玉新主编的流感影像学,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736-2

新冠肺炎影像学结果

新冠肺炎影像学结果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