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公开课马怀德_马怀德:中华法学必须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

2年10月20日018,由中国政法大学与《法制日报》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法律科技卓越奖”颁奖典礼暨“高端法律卓越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会外,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接受了《人民法治》记者的专访,并就“中国法律何去何从”和“新时期法学教育愿景”做了精彩的阐述记者

:“中国法律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使用“中国法律科学”作为定语。除了明确奖项的目标群体之外,我们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法律主体意识的觉醒。如果以“西方现代性范式”为主导的中国法学研究是一个旧的法学时代,我们如何开启一个新的法学时代来研究“中国的法律理想图景”并建构中国的法律话语体系?

马怀德:我认为中国的法律话语体系问题很好。事实上,中国法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立足中国,联系实际,观察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我觉得非常好。他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中国,借鉴外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心人类,面向未来。哲学和社会科学确实应该有这样的立场。由于纯粹作为西方理论的搬运工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以及自己历史时代的一些特殊问题,因此有必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的问题,并具备这种问题意识,从而使中国法学进入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新时代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设立法学硕士奖在奖项名称前特别加上“中国法律”一词,表明它不是授予杰出学者的一般奖项。最大的不同是它针对不同的群体。过去,许多国内奖项都是针对我们大学的,而内地的奖项范围更大。我们设立这一奖项,特别强调它应覆盖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将其定位为培养中国法律领域所有优秀法律人才的一种激励机制。自三年前颁发该奖项以来,这方面的效果逐渐显现。越来越多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优秀研究生申请该奖项。我们的目标是鼓励全国优秀的法律专业学生致力于解决中国的问题,为探索中国的法治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

:您认为该奖项的有效运作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内地与港澳台青年的法律人才交流?

马怀德:香港大学、台湾的蒋介石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学生参加了上一次的审查,并已进入审查。在第三场和第四场比赛中,香港大学的一名学生获得了这个奖项。目前,港、澳、台学生在获奖者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这与该奖项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度不够有关。我相信,随着这个奖项的宣传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优秀法学研究生将申请这个奖项。

当然,为了更好地促进内地与港、澳、台青少年之间法律人才的深入交流,中国政法大学除了“中国法律硕士卓越奖”外,现在还有其他平台。例如,去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的内地与香港、澳门和台湾法律教育联盟,吸收了十几所内地知名大学以及香港和澳门的一些大学。秘书处设在中国政法大学,我们也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和台湾青年之间的法律人才交流,加强学术交流,加深了解,提高他们对内地法治的认识或认同。记者

:据我们所知,为了培养法律与尖端科技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其他法学院都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面对新技术革命对法治的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也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去年,我们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我们还有资本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所和互联网法律研究所,它们也在逐步发挥其作为新的科研机构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现行法律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果没有法律或法治的回应,科技及其规范的未来发展将会出现一些问题。我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这样的研究中心和机构来处理这样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以中国政法大学设立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为例,它实际上是在研究现行法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法律需要修改和完善,以及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哪些法律还需要填补。此外,如果相关法律制度做出一些更有利的规定或调整,它实际上可以促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和法治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我们的科技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法治的改革和进程。

事实上,在大学里建立这样的研究机构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在跨学科和新学科中开设更多的课程,然后建立一些这样的学科和专业。目的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法律、既懂技术又懂标准的优秀法律人才。这些人才是社会急需的。最近,一些专家建议所有的学院和大学都应该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什么?因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那些学习计算机和学习计算机的人应该懂得编程,所有的年轻人都应该懂得编程,因为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没有人能够阻碍或回避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政法大学也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我们不仅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还鼓励开设新课程,包括一些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关的跨学科科目,以及编写这方面的教材。最近,我编辑了一本关于行政法前沿问题的研究生教材,对传统行政法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梳理和概括,也涉及到许多新的科技问题,如如何做好政府监督、如何提高监督效率、如何在新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有效解决现实中的行政法问题等研究内容。记者

:长期以来,中国的法律教育一直被定位为精英教育或“高级法律人才”教育,而另一种声音主张法律教育应该从社会和大众的祭坛上走下来,成为大众教育,即法律教育。你怎么想呢?< br>

马怀德:事实上,我认为法治教育不能仅仅被视为精英教育或大众教育。这是一种两者都应该结合的教育。例如,中国法律硕士卓越奖侧重于培养高级法律专业人员,但另一方面,我们仍在做普法工作。事实上,这是为大众准备的。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培训数万名领导干部,包括一些教师和法律从业人员。这是一项普法工作。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大部分工作是开展在职培训和普法教育。在我工作的法治政府研究所下面,还有一个标志,叫做年轻人法治教育研究基地。还有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域干部的法治教育研究中心。这实际上是一种大众教育。高校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学习深奥的法律和知识,而不关注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还要在全民中普及法律,为群众做好法治的普及和引导工作。记者

:你认为新时期中国法学教育的愿景是什么?

马怀德: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国法学教育必须适应全面法治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全面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把它作为四个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位和理解。法律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发展的这一伟大战略和趋势,法治领域的所有问题都必须得到彻底研究。培养法律人才,必须确立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战略目标。因此,法制教育的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生教育不仅是法律知识的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政治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锻炼。事实上,新时期的法学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考虑到目前的法律教育,仅仅开展法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单靠法律条文解决实际问题是绝对不够的。作为西方理论的搬运工,这种法律教育是不够的,因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了解中国的国情,面向中国的未来。此外,它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未能突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未能将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既有理想、信念又有专业知识的优秀学生,培养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总之,中国未来的法学教育不仅要在数量上有所提高,而且要在质量上有所提高。这是最终满足全面法治时代要求的最根本的方向或出路。只有提高质量和数量,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推进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的目标,实现到2050年建成全面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使命。

文章来源:人民法律网,2018-10-23

疫情防控公开课马怀德

法治政府研究所的公开号码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所管理
请联系
电话:010-58908371

电子邮件:fzzfweeixin 2016 @ Sina.com

欢迎发送稿件!

关注我们和法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