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教育_疫情之下,教育何为?是时候补上这堂生命课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迟开学。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下,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开展了远程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免费共享等活动。在疫情下,什么是教育?教师如何缓解焦虑?如何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如何使用在线教育资源?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和培养...

面对这些现实而紧迫的问题,继《中小学生及家长防疫期心理防护手册》出台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面对疫情,什么是教育?》由朱永新和陶新华编辑的免费网络版关注疫情下的教育。

“互联网在什么意义上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生态?如何真正实现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的融合与合作?如何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优势互补朱永新教授认为,目前仅仅思考这些问题是不够的。面对这种流行病,教育者更需要的是坚持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面对这场灾难,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能把灾难作为教材吗?化危机为机遇,真正重建我们的教育?”

疫情之下教育

“面对流行病,什么是教育?”

朱永新陶新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了及时编辑稿件,为广大师生提供“实践指导”,编审组成立了工作组,不断学习和讨论,与撰写不同章节的心理学博士一起对内容进行润色和提炼,力求完美。

“生命是无价的,我们能从这场流行病中学到什么?”围绕这个题目,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杨在勇分享了他的经历:“疫情正在肆虐。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深入拓展他们生活的机会。”借助疫情,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了解生活,了解自己,了解自然,启发学生用行动写自己的生活故事。我们可以有所作为。......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有一个依靠好与坏的人生观,融入社会、国家和民族,并在更大的自我中实现自我...”

谁说生活本身不是最好的教育,可以说,网络、家庭、教室...每个环节都是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也是重塑自己。苏州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王静(音译)个人认为,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时,最近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迫使人们停止匆忙的步伐,中小学普遍推迟开学,线下社交和休闲活动被叫停,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被迫的“缓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心理免疫力”?这本书给出了一些建议,如自我保健、谈话和交流、健康饮食、休息和锻炼以及其他方面的保健、自我保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的

疫情之下教育

疫情之下教育

吴海霞,从“个性化定制学习”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了适应学生不同情况和特点的脉搏,思考了“学习”本身更广泛的内涵——当学生学会了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我们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远非如此,学科成绩的提高只是学习的副产品。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健康的学习者。“这就引出了面对流行病如何对待生命的必然命题。在她看来,如果我们所开发的是一台“不听窗外事,一心一意读圣书”的学习机器,没有尊重生命和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感,那将是教育的悲剧。

本书还从不同角度补充了这一“抗流行病”生命教育课,如“阅读攻击药物、用经典治愈身心”、“治愈创伤、开展团体心理咨询”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