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 通讯员 岳清禹)1月30日20时30分,十多份待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样品和流感样品从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紧急送往平谷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记者看到,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常建华和两名同事早已穿好防护服在门口等候接收。经过4个多小时的检测,检测结果最终出来——阴性,常建华长舒了一口气。
平谷疾控中心拥有全区唯一的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接到防疫检测任务后,实验室7人立刻投入备战状态,全员在岗,8小时在班,24小时待命。每一批次检测,即使是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护指南来做,仍然会有风险,有20年党龄的常建华总是把高风险的检测环节——样品的活菌灭活留给自己。
1月30日,平谷区疾控中心生物实验室员工互相穿好防护服,准备检测待排查病毒样品。岳清禹 摄
检测环节需要经过14个步骤后才能得出检验报告。常建华从样品箱取出待排查的咽拭子样品,平稳地送往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利用手工提取法提取核酸,样品裂解后,用带滤膜离心柱收集核酸,通过4次8000至13000转/分钟离心操作,提取病毒核酸,之后实施反应体系的配制和核酸检测,最后进行结果分析。身上穿着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那一天,常建华只睡了两个多小时。
52岁的常建华是实验室里的老党员,不光是年龄,在技术上也是首屈一指,他从事传染病、HIV抗体初筛、公共卫生、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突发疫情等检测工作,至今已经32个年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带领科室成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样本进行处理。
作为一名老检测人,常建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科长,我不带头谁带头?全区疑似病例的样品都要送到这里检验,我要把好这个关。”
常建华所带领的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敢于亮剑的团队。无论是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7年H7N9疫情,还是2018年流感疫情,抑或是平时大大小小的突发情况,实验室每次检测结果都对疫情防控领导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疫情,4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走在防控疫情的前沿。样品随时来,实验室随时检验,几乎每个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常常凌晨1点半完成检测,之后还要消毒、写检测报告,到家里天就快亮了。有时,来了样品,还要立刻返回。就在1月30日晚的检测中,常建华观察到一个年轻同事接到家人电话后表情凝重,上前询问却告知没事。直到接近凌晨,检测结束后那个同事才说:“家里的孩子发烧了。”
面对疫情,大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尤为重要。截至1月30日,区疾控中心向市民宣传疫情防控核心知识985篇次,阅读95681人次。
疾控中心主任王保起说:“通过科学防控,加强联防联控,做好个人防护和隔离措施,勤洗手、勤戴口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就一定能战胜疫情,尽快恢复我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通讯员 岳清禹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