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即将来临_“拐点”说法众说纷纭 专家:勿复杂化也不要简单化理解

(抗击新皇冠肺炎)“拐点”意见分歧专家:不要复杂也不要简单化理解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李春)春节回归高峰到来,武汉战争“疫情”全面爆发,新发病例减少,爆发拐点到来了吗?一天之内,权威的中国医学专家的答案相互矛盾,导致网民大喊:“谁对普通人有好处?”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全国新确诊病例数近期出现波动并有所下降,从2月4日最高的3887例降至2月11日的2015例。此外,湖北省以外的新确诊病例数已连续8天下降,从4日的731例降至11日的377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1日下午在一次远程视频案例讨论会上通过视频连线表示,没有人能做出严格的拐点预测,但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全国新增病例率目前正在缓慢放缓,南部地区将在2月中旬达到峰值。

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曾光12日中午在其微博上表示,疫情下降的转折点已经出现。

何在文章中指出,湖北以外的省、市、自治区每天确诊病例数连续6天下降,下降的拐点在2月5日左右。这是根据确诊病例数计算的拐点。由于每个患者在诊断前都必须经历暴露-感染-潜伏期-发病-治疗-诊断的整个过程,因此实际的拐点应该比诊断时间早得多。

从最近的数据来看,总的来说,疫情确实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除上述新增确诊病例数减少外,新增疑似病例数从2月5日最高时的5328例下降至2月11日的3342例,治愈率从1月27日最低时的1.3%上升至2月11日的10.6%。

钟南山认为,长假已经过了潜伏期,加上各城市检查站严格的健康监测。如果发现问题,他们肯定会被孤立。因此,全国返程不太可能导致新的和更高的发病高峰。

但曾光指出,1.6亿人回流对疫情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首当其冲的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他预测,在下降的拐点之后,可能会有流行病上升的拐点。根据对发病时间的估计,拐点比重现峰延迟了一个潜伏期。如果按诊断时间估计,将会再推迟一周左右。

对此,专家也表示关注:“最令我担心的是,由于疫情统计在感染时间后有所延迟,我们最近几天所看到的仍然是疫情的持续下降,从而掩盖了回归感染所造成的实际上升趋势,放松了人们的警惕。””他还说,通过这个层次,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到我们离防疫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还有多远。

“无法严格预测”和“拐点已经出现”、“不会有新的高峰”和“疫情将会上升”。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观点不同。一些网民还认为,当保护措施到位时,转折点自然会到来。问“拐点”没有意义

曾光表示,不难理解,由于专业不同,一些学者对拐点有不同看法,并不介意媒体和网民对拐点的评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关心疫情的发展方向,并积极参与其中要对概念统一后出现的下降转折点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中国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艰巨而伟大的防治工作有信心。“

”据介绍,疫情分析中的“拐点”是指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拐点中新社记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指出,拐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抗击“疫情”的战争胜利在望。也有声音呼吁相关部门和媒体不要轻易提及“拐点”。即便如此,他们也需要反复强调,拐点并不意味着疫情已经消退。

曾光还指出,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常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或在一个省或市内看到各种传染病的下降和上升的拐点,以及上升和下降的拐点的交替。因此,不要使拐点的概念复杂化,也不要简单地理解当拐点出现时,整个情况就被设定了。(完)[编辑:王仕尧]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