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战胜贫困,研究部署了2020年“三农”工作。受访学者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及时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弥补“三农”全面小康领域的不足提供了重要指导。
199巩固扶贫成果大会强调,战胜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集中力量,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必须巩固消除贫困的成就,防止重新陷入贫困,并及时向返回的穷人和新出现的穷人提供援助。2019年扶贫任务全部完成据统计,预计全年将有1000多万人脱贫,约340个贫困县将脱贫脱帽。“三区三州”等极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率从8.2%下降到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已经大大减少,扶贫任务将如期完成。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发挥工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长效机制的作用,使贫困地区人口稳步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童志辉教授认为,消除贫困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发展来看,战胜贫困有利于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鉴于贫困的可能回归和新出现的贫困,童志辉建议在战胜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发扬反贫困斗争中务实细致的工作经验,建立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增强国家系统有效预防和减少贫困的制度优势。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建立长效扶贫第一关。
为防止贫困,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魏龙宝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控制源头相关基层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扶贫标准和程序,严格防止扶贫成果造假,严格检查和评估机制,以稳定扶贫工作。第二是探索过程应定期对脱离贫困的家庭进行回访,并将重返贫困的家庭及时纳入援助范围。定期对贫困村进行回顾,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补上短板,防止贫困发生率回升,对摘帽县进行质量评估,发现和跟踪贫困成果,确保贫困突击阵地质量,防止重陷贫困。第三是大力推动确保消除贫困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建立预警机制,对摘帽县、出村、出贫困户定期进行跟踪监测,综合研究判断,及时发现影响巩固扶贫成果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李晓云教授说,战胜贫困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全面完成剩余贫困群体脱贫任务。要把重点放在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个地区、三个国家”的扶贫任务上这些地区的贫困发生率高、严重程度高,消除贫困的客观困难大,这一直是克服贫困的困难。第二是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防止重新陷入贫困和出现新的绝对贫困。我们应该注重工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和保健仍然是重返贫困和新贫困的短板和脆弱地区。
完成“三农”短板
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是“三农”。
李国祥说,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短板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要认真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惠及农民的重大举措。
童志辉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八个短板。鉴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比的不足,这些短板是目前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路径思维,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方特别是村民的积极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年,必须弥补“三农”的不足。”魏龙宝说,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农业科技政策创新,支持基本农田建设、农业节水、农业科研推广和农业机械化。通过金融支持等政策创新,促进区域布局优化和龙头农业企业成长。通过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体系,支持农业品牌建设。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李晓云告诉记者,“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现代化转型问题,不能一步到位,必须尽快解决。“三农”短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低、农业比较效益低。完成短板应该关注三个方面:农村收入、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和农业比较利益
199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会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魏龙宝看来,搞好农业生产,保证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稳定物价、稳定预期、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对应当前复杂的形势,促进消费的扩大,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我手里拿着食物,心中没有一丝恐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近14亿人能够毫无问题地吃饭,一直是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魏龙宝建议,要下大力气搞好粮食生产,强化省长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市长“菜篮子”责任制,强化县级责任,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充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确保“稳定”一词放在首位,三个稳定是同步的——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稳定政策。对于产粮大县,要进一步加大激励和支持力度提高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保证稳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生产能力。支持农业科研推广,支持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确保农民种粮基本收入
李国祥说,农业的当务之急是提供农产品,以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稳定的价格为工作重点,确保人们买得起和吃得上。在具体措施上,要努力使农民受益,保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根据不同农产品的供求情况,实施各种政策措施,支持和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李晓云认为,农业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我们应该着力改革农业管理体制,通过支持土地流转来提高规模经济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特别是加快发展智能农业、数据农业、网络农业等新技术。
”一段时间以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从落实粮食主产区责任、保护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破增产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行了部署。”童志辉告诉记者,这些措施更多的是从生产方面想办法事实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整个农业产业链有效运行的结果。不仅包括生产端,还包括流通端,还包括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环节。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还取决于如何减少流通环节的损失,保证生产者的收入,促进产品分类,保证高质量和好价格等。,而且还取决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利润是否能使农民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