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疫情防控巡查工作_189个“督导小组”深入社区村屯 拉网式巡查督导疫情防控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疫情,沈阳市于1月26日零时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级反应。为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市区县(市)政府在成立当地防控工作指挥部的基础上,还成立了由区领导、街道(乡镇)领导和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三人指导小组”,深入基层社区和村庄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工作。自

199疫情爆发以来,全市13个区县(市)都成立了指导小组。此后,各地区迅速成立了多个指导小组,深入到防疫工作的前沿,推进防疫工作,对辖区内参保街道的防疫工作进行“拉网”检查和监督,通过宣传党委和政府的防疫政策措施,检查各区主要职责的落实情况。要引导有关部门依靠群众形成防控疫情的防控网络,检查社区防控工作、发热门诊和入户或集中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引导重点场所调查人员和流动人口登记,检查主要交通枢纽和重点检查站调查人员,检查医疗设备、药品供应、市场价格和行业监管等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重要情况立即报告所在地区的防疫指挥部,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报告问题、就地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体系。

截至1月29日00: 00,沈阳市13个区县(市)成立了监督检查小组,其中和平区10个,沈河区11个,铁西区12个,皇姑区10个,大东区10个,浑南区29个,于洪区11个,沈北新区10个,苏家屯区6个,新民市28个,辽中区17个,法库县19个,沈阳市13个区县(市)成立了监督检查小组每个指导小组每天至少监督检查4-6个村和社区,用3-4天实现一轮全覆盖,并立即启动下一轮滚动和重复监督检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到位

479问题漏洞100%解决

到目前为止,各指导小组先后检查了6136个重点防控点,发现479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如口罩销售价格高、人员密集场所管理漏洞、人员检查和登记台账不规范等。现场整改解决问题406个,跟踪监督解决问题73个,问题解决率达到100%针对流动人员检查点设置不合理、环卫工人自我防护不足、办公区域消毒不及时等问题,

指导小组提出了243条建议,积极帮助基层一线改善工作,提高防控水平。督导小组亦会与公安部门合作,彻底调查酒店及宾馆内的流动人员。自开展

199监督检查工作以来,全市181条街道(乡镇)和2453个社区(村)共189个监督小组。

[具体做法]

主动语态:

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教育

指导小组,结合各自担保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发声

在城区,指导小组充分利用现有大型户外电子屏、街道电子门楣、社区发光二极管电子屏、社区广告牌等媒体形式,宣传防疫政策,张贴宣传标语。在农村,已经安装的1717“乡村扬声器”被充分用于反复滚动广播。对于没有安装“村村通”的村庄,将安排流动宣传车开展宣传巡回宣传,引导群众自觉落实不走访、不聚集、不组织活动的工作要求。同时,指示相关部门通过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设立权威发布、健康科普等防疫栏目,发布和转载重要权威信息。

通过宣传引导,到目前为止,四个涉农县(市)的所有大型农村集会都已关闭。

动员群众:

构筑群众预防和群众治理的严密防线

指导小组深入街道社区,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构筑群众预防和群众治理的严密防线。

大东区、沈北新区组织、工会、妇联、青联主动发挥带头作用,组建“红马甲”等党群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和村庄,确保每天早晚至少检查一次,向群众宣传自我保护知识。辽中、新民、法库、康平县(市)注重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领导和综合作用。他们组织基层党员和军队干部成立“防疫巡逻队”,对村里的防护工作进行连续检查,真正做到群防群治。

专业指导:

卫生防疫深入基层

指导小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控制中心,对当前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现场教学队伍中的卫生防疫人员从专业角度对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向广大农村群众宣讲保护常识,指导村民传授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专业指导,将当前疫情处理计划的最新要求传达给基层单位,真正实现卫生防疫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和成效到底。

监督检查:

建立全方位立体防疫控制体系

监督小组深入商场、超市、餐馆、药店,检查防疫控制、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等情况。深入全市1685个文化娱乐经营场所、15个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和2412个城乡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重点督促落实防疫措施,重点检查关闭人员密集场所,深入探索动态人员管理

区县(市)指导小组也启动了战时责任追究机制,将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结果应用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对疫情防控一线干部进行考核和识别,大胆提拔和使用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履行责任的党员干部,从机制体系上创建全方位立体疫情防控体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