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复工防控预案_聚焦中国科大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

1999年1月29日,农历五月初五上午,正在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安徽省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医疗专家组组长徐小玲打来电话,要求“动救兵”

接到同事中国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系党委常务副书记海明威教授的电话

原来,在安徽省新官肺炎患者中,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原因不明,情况危急。

海明威立即召集三名实验室成员讨论对策“当时没有多想,是为了早一天了解救人的目的,也许可以多救一个人”他回忆到《中国科学》

事实证明,这个电话已经成为这些危重病人的一个转折点。

海明威团队随后发现了新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炎性风暴”的关键细胞因子,并通过对症使用阻断药物缓解了病情

目前,该治疗方案已通过临床试验注册,并正在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这对危重患者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

抗击“炎症风暴”

徐小玲接到电话的当天下午,海明威实验室的小型会议从2点一直持续到天黑。

经过讨论,海明威带领大家想出一个办法:如果对病毒的免疫力不足,疾病不会突然恶化;这种突然恶化更像是由强烈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炎性风暴”。所谓的炎性风暴

实际上是由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起的

”病毒就要来了,免疫系统会向它们扔炸弹,火力不足以控制病毒;另一种情况是,免疫系统刚刚识别出这种病毒,就立刻投下了太多炸弹,结果反而伤害了自己。”海明威解释道

对于临床,免疫缺陷和免疫过剩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盲目提高免疫力可能只会火上浇油。如何确认原因?

"不能坐在家里猜测,必须分析样品海明威立即决定进入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医院)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与徐小玲的团队共同解决关键问题。

年1月30日,流式细胞仪等精密仪器从海明威实验室抵达传染病医院实验室。1月31日下午2点,样本测试正式开始

晚上11点,初步结果出来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高度活跃,这是过度免疫的表现。海明威立即打电话给徐小玲讨论此事,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治疗计划。

在随后的几天里,通过对33名患者血液中30项免疫指标的综合分析,海明威团队发现新冠状病毒感染后,炎性T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迅速活化,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通路形成炎性风暴,导致严重的肺免疫损伤。

年2月5日晚,经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知情同意,第一批患者使用风湿性疾病药物“托珠单抗”,阻断了白细胞介素6通路。

目前,在临床研究的第一阶段,14名危重患者的体温均已降至正常,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呼吸功能氧合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患者肺部CT病灶吸收改善

据报道,在这一新的冠状肺炎疫情中,炎性风暴已成为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死亡原因之一。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数据表明,这一新的治疗计划有可能通过阻断炎性风暴来防止疾病恶化并降低死亡率。海明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王东升摄影

引领年轻人前进

海明威实验室通常主要研究慢性病毒性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和接触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这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凶猛的新冠状病毒,几位成员向《中国科学报》坦白承认:“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有保护。””

但是在海明威面前,每个人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犹豫“这些年轻人非常有活力”海明威这样评价说

听说要进行样品测试,博士后周永刚志愿参加战斗

“我的同学在医院里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正在做新冠状病毒的病原体检测。我认为我们实验室的人也应该去医院,但是实验室的安全水平不够。”当我听到魏老师说我会做的时候,我非常积极。”周永刚回忆道

周永刚来自内蒙古,刚刚结婚。他在今年的第一年呆在合肥庆祝新年。自1月31日起,他跟随海明威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测试样本。这也是他第一次穿防护服。为了节省材料,他们一进入实验室就有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实验的第一天结束时,已经是清晨。汗流浃背的周永刚和海明威脱下防护服,同时说道:“一线医务人员太难了。””

海明威对这个弟子相当满意,“他是党员,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而且有很强的使命感。"

副研究员郑晓虎也是一名党员,已经有10多年了。由于他的孩子只有9个月大,细心的海明威要求他负责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而不直接接触样品。虽然

是准备,但工作量相当大。每天早上7: 00开始工作,以确保其他成员在上午11: 00接受测试。在最初几天,有许多测试指标。郑小虎在第一天晚上做了指标设计和抗体匹配。2019年,

199特聘教授傅斌庆被评为全国“优青”。他是另外两个成员的姐姐,也是团队中“学术大脑”的角色。

为了提出想法和寻找文学,她总是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了减轻海明威和周永刚的工作量,尽快获得分析结果,傅斌清后来进入一线,加入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测。

“事实上,姐姐的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但她没有提出任何困难。我想给她一些表扬。””郑小虎说道就年龄而言,年近60岁的海明威是年轻一代的父亲。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不仅是一个学术带头人,也是一个勇往直前的榜样。他做了所有最危险的工作“周永刚告诉《中国科学新闻》,含有血液样本的试管在打开时容易产生气溶胶,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每次我打开盖子取样时,海明威都会说:“我会做的,年轻人,让开。”

郑小虎说:“魏先生是我院老党员、党委书记。我们被他冲锋在前的精神所感动。”有他带领团队,我们有信心。“

全部从临床角度看,

疾病突然恶化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如何确认?有无数的免疫分子。哪个是引发炎性风暴的关键因素?这是海明威团队面临的最初问题。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团队成员连夜搜索文献,从与冠状病毒相关的文献中寻找可能的答案,如非典和MERS,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制定实验计划。首先,将进行大量和大面积的初步筛查。经过分析后,筛选将缓慢浓缩,然后进行精细筛选。最后,将确定临床目标。

2017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系成立,安徽省立医院成为第一所附属医院。这是该大学实质性进入医学研究领域的起点。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医学教学与研究的合作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明威和徐小玲的共同努力就是明证。

“我们的实验室一直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魏老师一直鼓励大家把研究推向临床不同的是,从动物模型到临床试验的科学研究可能需要五到六年才能产生结果。这一次,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治疗危重病人,我们也在以创纪录的速度前进。傅斌庆告诉《中国科学》

199学生经常听到海明威说,“接受免疫接种的人应该有一颗治愈疾病的心,用他们的知识拯救更多的人。”“慢慢也受微妙的影响

郑晓虎告诉记者,该团队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另一个是寻找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经过多年的沉淀,团队可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做出贡献。在

的采访中,海明威反复强调:“与一线医务人员相比,我们的辛勤工作不值一提。”“

”他说:“虽然这些年轻人不是医科学生,但经过这场‘流行病’战争,我相信他们在未来面对类似危险时会更有信心来到前线“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