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业柳叶刀]
日前,根据国务院召开的联防联控会议,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量为2000万张/天,产能已达到94%然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华创证券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拥有约5.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有一个面具,那么在他们都回到工作岗位后,将需要5.3亿个面具,这显然是供不应求的。
面临巨大的需求缺口。除了保证原有口罩生产厂家加快生产外,服装、汽车、石化等行业的许多企业也纷纷转而生产口罩和防护服。富士康和SAIC通用五菱等公司购买了设备来建造口罩生产线。
口罩生产只能被视为纺织工业大领域中的专业小领域之一。行业内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有限,而且由于需求的突然爆发,供应链很紧张。
许多国内企业已经开始转向面膜生产,但面膜生产不能只在工厂里进行。要解决口罩短缺的问题,生产工具、原材料、分析消毒是关键因素。
面膜机的供需没必要担心。几天前,媒体报道说内蒙古的一家羊绒生产公司鄂尔多斯集团接受了制作口罩的任务。没有口罩生产线,公司召集几十名熟练的缝纫工人一个一个地生产,生产的防护口罩和防护服交给防控指挥部进行消毒和调配。如果
公司要改变生产,面膜机是第一关键因素,否则只能手工缝制,大大降低了效率。面膜机的短缺是一个技术问题吗?答案显然是“不”
事实上,掩膜生产设备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然而,在新的冠状病毒爆发之前,面膜机制造是一个非常小的领域,市场需求也不高。原本拥有这种能力的中小企业能力有限,在疫情背景下,这只是“沧海一粟”
为了迅速弥补面膜机的缺口,国内许多机械制造企业都转而生产面膜机。与广汽集团一样,工程师们也于2月7日被派往东莞,学习掩膜设备生产技术和工艺2月11日,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开始安装调试。广东省长沙重工机械经营部开发的全自动一对一双平面掩模版机已成功供应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
中国企业家网的一名记者近日报道,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紧急生产与口罩无关的口罩机,其所有者是锂电池制造设备。公司在4天内完成了飞机医用口罩机的图纸设计。2月14日,第一台样机离开了车间。
面膜机的生产也加入了中央企业大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任红彬在1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企业加大了对口罩、压条机等紧缺关键设备的开发力度,近期将逐步实现批量生产
熔喷布短缺问题
使用掩膜机,原材料供应困难生产N95口罩的原料包括熔喷布、无纺布、针刺棉、鼻梁线、海绵条和松紧带。作为掩模的上游,这些材料的供应决定了掩模的生产能力。
在这些原料中,熔喷布是过滤空气的“核心”,其上游是高脂可溶性纤维聚丙烯中国是一个炼油化工大国,拥有充足的高熔体指数纤维聚丙烯原料。最近,中石化、中石油、宝丰能源等公司转移了部分生产线,生产高熔体指数聚丙烯纤维。尽管
原料充足,熔喷布面临相反的情况。“我们有一条口罩生产线,但我们不能买熔喷布,”生产口罩的比亚迪内部人士2月12日告诉媒体,公司已经动员员工到处寻找熔喷布。
除了比亚迪,许多跨国口罩制造商都面临这个问题。海南甘霖科技集团是一家从事农业的公司,在建立了紧急口罩生产线后,也面临着紧密熔喷布的问题。根据
中国工业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熔喷占2018年594万吨无纺布总产量的0.9%。根据这一计算,2018年国产熔喷非织造布的产量为53,500吨。2月12日,一家小型熔喷布厂向一名界面记者报出每吨8万元,高于半个月前的2.9万元。
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熔喷非织造布的主要生产厂商有恒田嘉华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新龙控股、中石化、山东东营付军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和量子金舟(天津)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然而,
之前,中石化在其官方微博上说,“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希望联系口罩机,并为生产企业提供熔喷布等原材料
分析消毒过程延迟口罩上市时间
使用设备和原材料,口罩生产可以非常快,但作为医疗用品,生产后需要严格消毒,否则不仅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威胁
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中国口罩的生产速度仅为每张0.5秒。然而,从离开车间到上市,分析和消毒标准流程需要7到14天。在许多企业生产口罩的过程中,分析和消毒推迟了新口罩投放市场的时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几乎所有的医疗器械都用环氧乙烷灭菌。目前,中国大多数口罩也是由环氧乙烷制成的。然而,消毒后,环氧乙烷会留在口罩上,这对人体有害。因此,残留的环氧乙烷必须通过分析方法释放出来,达到安全标准并在出厂前通过检验。
能否采用其他杀菌方法来加速口罩的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这非常困难这种口罩材料经不起高温消毒和酒精消毒。环氧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低温杀菌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其他方法替代。
满足市场上更多的口罩,扩大分析消毒场所的面积是关键。以重庆丰都县为例,在现行政策的支持下,重庆汇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仅用7天时间就建成了重庆最大的环氧乙烷分析车间。这个车间的建成可以同时分析和消毒800多万个口罩。
医用口罩生产资质审查总体上需要加快,医用口罩生产的技术壁垒不高,主要瓶颈在于医疗资质和原材料供应然而,当生产线、人员和原材料都到位时,没有资格是“无用的”。
年2月4日,我国主要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地之一的湖北仙桃,此时暂停部分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企业的生产,引起外界极大关注。停产的原因是这些厂家没有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获得相关医疗资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在企业经营范围内增加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然后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资格。其中,医用口罩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属于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控制的医疗器械。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系列程序,如归档材料、技术审查、宣传和批准。
,但在特殊时期,医用口罩生产资质的审查可能需要比平时加快。2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三部委发布文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增加生产线(设备)来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幸运的是,对于
,从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出,相关公司已经很快获得了口罩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证书。从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3000多家企业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了“口罩、防护服、消毒剂、体温计、医疗器械”等业务SAIC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亚迪、中石化、洪都、三强、李朗、宝尼亚奥等企业都已转而生产。
国产口罩品牌能否成功突围自
疫情爆发以来,3M、霍尼韦尔等企业生产的口罩在中国“热销”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设计和生产防尘口罩的公司,3M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由于其面具销往世界各地,3M面具获得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认证
早在1984年,3M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当时它从事通讯、电力等工业产品,普通人接触较少。2003年非典期间,3M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中国出名,因为许多医生都戴着工业防护口罩N95。2011年,随着PM2.5概念的普及和人们对雾霾的关注,3M N95防雾霾口罩迅速在公众中流行起来。
随着2013年中国雾霾的加剧,3M凭借其先发优势和以往的技术及市场积累,自然占据了面膜市场的首位。事实上,开发出像3M这样优秀的面膜并不难,但要成为3M却不容易。先行者优势、产品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是3M的深沟。
中国民用口罩产业发展相对较晚。2003年没有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标准,民用口罩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不够。也就是说,在2003年,3M从工业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生产口罩并在中国销售,占国内市场的90%。当时,国内面膜企业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品牌敢于与3M竞争。当外国面具品牌在中国市场猖獗的时候,一个叫做绿盾的国内品牌成功地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国内十佳销售面膜公司来源:动脉网络图:科技力量
2013年春节过后,北京交警戴着绿色盾牌开始在网上流传绿盾已经成为北京交警口罩的供应商。从那以后,绿盾接到了济南、大连、南通等地交警口罩的正式订单,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公安口罩。
由于新皇冠病毒猖獗,国内品牌口罩在各大药店和电子商务平台上纷纷涌现。除了绿盾之外,还有一些品牌,如健壮和亨氏海若,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在此之前,KN95和其他高端面膜市场被3M和霍尼韦尔等海外巨头占领。疫情对口罩的需求巨大,这给国内口罩行业带来了机遇。国内高端口罩品牌未来可能会逐渐崛起。
这篇文章是Observer.com的独家贡献。本文的内容纯粹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密切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