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血栓弹力图仪等10余种自主创新医疗器械成功转型,55家项目公司成功孵化,社会投资2.6亿元...“回顾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无疑是幸运的11月29日,在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十周年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杨洪波说
引进大型庭院研究所培育新产业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研究所作为苏州高新区第一个大型庭院研究所,已经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坚实支撑。
10年引进100多家大型复合研究所,与研究所合作成为苏州高新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人才红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截至2018年底,全区科技带头人1200多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业总产值的58%。今年1月至9月,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和积极。其中,新增外商投资项目40个,实际外商投资6亿美元,增长58.8%。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55.2%,增长136.6%
帮助创新型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大院。如何体现价值?苏州高新区以产业为导向,实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双轮驱动。它通过构建工程平台,帮助创新型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疗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表示,医疗器械从实验室样机向可大规模生产的工程阶段过渡,投资大、技术精、风险高,被称为企业的“死亡谷”。
面对挑战,苏州医学院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专业工程技术队伍,完成了100多个成果转化项目。自落户高新区以来,苏州医学院与企业建立了30多家各类联合研发机构,带动高新区医疗器械企业300多家,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通过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大院视为“金山富矿”,走进“淘宝”大院成为苏州高新区企业的新风尚
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跨学科、全球化等特点。,并需要在整个产业链中深入布局缺乏创新来源的支持无疑增加了企业失败的风险。
为此,苏州高新区在创新端引进了一批具有汉字和国家名称的主要创新载体,充分发挥了“雁行”的龙头作用。
“我们利用国内高分辨率卫星,将天空中的信息数据转化为地面上的新兴产业。”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表示,2012年登陆苏州高新区后,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吸引了10多家地理研究载体和众多产业转型企业落户,形成了地理信息、智慧教育和地理文化并举的产业布局。这里先后完成了大量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并建成了国内首个PB级遥感大数据产品中心。
创新资源密度提升创新经济集中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