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消除心理_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1年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合防控机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总体部署。在减少疫情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重点。

文件对确诊的新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医疗保健和相关人员、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家人、同事、朋友等)进行了分类。)、不想公开看病的人、易受伤害的人和一般公众分为六类。它列出了可能的心理表现和干预措施。建议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专家进行研究和判断,通过“健康中国”、“12320”等健康平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各种在线沟通方式进行心理危机救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这些指导原则应在受过培训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

1、组织领导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联合防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组织和经费支持

通过全国精神卫生、精神卫生相关协会,学会动员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专家,成立心理救援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工作

2、基本原则

(1)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总体部署,以减少疫情造成的心理伤害和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2)对不同群体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接受者的个人隐私实施者和接受者都应该注意避免再次受伤。

3、制定干预计划

(a)目的

1。为受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3。积极预防、减缓和努力控制流行病的心理社会影响;

4。继续做好重症精神障碍的管理和治疗工作

(2)工作内容

1。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自杀和冲动行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发现可能存在群体心理危机的迹象,及时向防疫联控机构(领导小组、指挥部)报告,并提供建议解决方案

2。综合应用各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结合宣传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培训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精神卫生服务

4。做好重度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管理、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

(3)确定目标人口和数量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影响的人群分为四个级别干预的重点应从第一类人开始,逐步扩大。一般宣传和教育应覆盖四等人口。

一类人群:新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肺炎患者(重症及以上住院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二级人群:家中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和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三类人群:与一、二类人群相关的人员,如家属、同事、朋友,参与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人员,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人群、受影响人群、易感人群和一般公众

(4)目标人群评估及分类干预计划的制定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和区分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工作计划表根据目标人群的范围和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数量,安排工作和工作日程

4、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

(a)可以单独组队或与综合医疗队

199混合组队这些人员主要是精神病医生,有临床心理工作人员和精神病护士参与。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者优先。单独组建团队时,应指定一名组长和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的后勤支持和与所有相关方的联系。

(2)心理援助热线小组它主要由接受过心理热线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志愿者组成。上岗前应接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培训,并组织专家对热线人员进行监督。

5、工作方法

(1)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专家应结合疫情发展和人群心理状况,及时进行研究和判断,为疫情联合防控机制(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咨询,对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监督,对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2)充分发挥“健康中国”、“12320”、省级卫生平台、现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网络沟通手段的作用,协调组织心理工作者轮换,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及时为三、四级人群提供实时心理支持,为一、二级人群提供辅助心理援助服务

(3)根据受疫情影响的各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支持。附件

:不同人群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1。确诊患者

(1)隔离治疗初始阶段

心态: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发作等。干预措施

:

1。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压力反应,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因为被患者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激怒而失去医生的位置,如与患者争吵或过度介入等。

2。在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如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积极的心理支持、与患者无直接冲突等。如有必要,请咨询精神病医生。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鼓励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心。

3。强调隔离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治疗病人,也是为了保护亲属和社会安全。解释当前治疗的要点和干预的有效性。

原则:支撑和舒适是主要原则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稳定他们的情绪,尽早评估自杀、自残和攻击的风险。

(2)隔离治疗期

心态:除了上述可能的心态,还可能有孤独感、因害怕疾病而无法合作、放弃治疗、过度乐观和对治疗期望过高等。

:

1干预措施。根据患者能够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地说明病情和外部疫情,使患者能够心中有数。

2。协助与外界的亲戚沟通和传递信息;

3。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所有治疗行为;

4。努力使环境适合病人的治疗;

5。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原则:积极沟通信息,必要时咨询精神科

(3)呼吸窘迫、极度焦虑和表达困难的患者

心态:濒死感、恐慌、绝望等

干预措施:加强原发病治疗,宁心安神

原则:平定、冷静,注重情感交流,增强治疗信心

(4)家中隔离的轻度疾病患者和就诊医院的发热患者

心理状态:恐慌、不安、孤独、无助、抑郁、抑郁、悲观、愤怒、紧张、压力、不公正、羞耻或忽视疾病等。被他人疏远和回避。

:

1干预措施。协助客户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和知识,赢得权威科学和医学数据的信任;

2。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休息,多读书,听音乐,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其他日常活动;

3。接受孤立,理解自己的反应,在逆境中寻找积极的意义;

4。寻求社会支持来应对压力:使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系亲戚、朋友、同事等。,倾诉情感,保持与社会的沟通,并获得支持和鼓励;

5。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

原则:健康教育,鼓励合作,适应变化

2、疑似患者

心理:侥幸心理、逃避治疗、害怕歧视或焦虑、过度治疗、频繁转院等。

干预措施:

1。政策教育、密切观察和早期治疗;

2。对人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服从统筹安排,按规定上报个人信息;

4。使用减压行为来减轻压力

原则:及时宣传教育,正确保护,服从大局,减轻压力

3、医疗保健及相关人员

心态:面对患者死亡,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疲惫、焦虑、失眠、抑郁、悲伤、不公正、无助、抑郁、沮丧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易怒、拒绝合理休息、未能保证健康等。

干预措施:

1。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训练,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和调节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访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舒适;资源调动;帮助当事人对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2。消除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指派专人进行后勤保障,尽可能每月轮换一次隔离区人员

3。合理安排时间,适当放松和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指定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留在医院附近。

4。尽可能与家人和外界保持联系和沟通。

5。在失眠、抑郁、焦虑的情况下,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危机干预如果2周内没有缓解并影响到工人,精神科应进行评估和诊断。

6。如果出现压力症状,你应该及时调整你的工作位置,寻求专业帮助。

原则:定期轮换,自我调整,遇到问题寻求帮助

4、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人、同事、朋友等)的心态。):等待期间的回避、不安、焦虑;或者盲目勇敢,拒绝保护和回家观察等。

干预措施:

1。政策教育,鼓励面对现实,与家庭观察合作;

2。正确的信息传播和沟通,释放紧张

原则:网络传播的宣传、安慰和鼓励

5、

不愿接受公共医疗的人的心态:害怕误诊和隔离、缺乏理解、回避、忽视、焦虑等。

干预措施:

1。消除恐惧的知识教育;

2。早期治疗对他人有益;

3。消除耻辱,科学保护;

原则:解释和说服,不批评,支持医疗

6、弱势群体和公众

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性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干预:

1。正确提供信息和关于进一步服务的信息;

2。沟通和适应行为指南;

3。不歧视病人和疑似病人;

4。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饮酒、吸烟等)。);

5。自我认同症状

原则:健康教育,引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预防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