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疫灾
作者倪
在中国疫灾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历史感兴趣的网民都知道,这是中国统一后的第一个大分裂和大动荡时期。由于政治动荡、战争和多年的自然灾害,传染病的爆发从未增加过。
从流行历史来看,中国有许多暴发时期,包括两次传染病暴发,一次在公元2-3世纪,另一次在公元16-19世纪学术界对这两次大爆发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称之为“活跃期”,但他们的观点和内容是一致的——在这两个时期,我国传染病发病率高,规模大,死亡人数多,非常悲惨。
第一次传染病暴发发生在魏晋时期
199年期间的“重大疫情”数量比前一时期增加了几倍。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的重大疫情数量在魏晋时期首次突破两位数,并且直到16世纪的第二次大爆发时期才超过这一记录。由于统计角度和所用材料的不同,学术界对魏晋时期的流行统计意见不一。据台湾学者林富士统计,
年,魏晋时期共发生22起重大传染病暴发,即史书记载的“大流行”:三国时期(220- 265年),46年,6次;
西晋(265-316),52年7次;
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104年9次
《中国灾害总记录》的统计数据相对较大,45年内有50起疫情-
,有9起瘟疫年,10起瘟疫灾害。
西晋52年,共发生瘟疫13年,共发生瘟疫灾害16起。
东晋104年,共发生瘟疫21年,共发生瘟疫24起。
,其中西晋流行最多,平均每3.3年发生一次
魏晋时期的流行频率远高于秦汉和南北朝时期。这是“自然灾害”吗?一定有这个原因我曾在《凤凰树下的凤凰》中谈到“自然灾害”和传染病(参见“古代湖北的疫情有多严重?”?有一种突发的传染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方向。
这里,来考察气候和传染性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章中,我介绍了中国五千年气象史上的四个寒期,即
第一个寒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第二个寒期
“西周寒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相当于西汉末年到隋朝初。公元1000-1200年左右为“魏晋南北朝寒期”
的第三个寒期,是“两宋寒期”
的第四个寒期,从明朝中叶至公元1900年左右,为“明清寒期”
。与中国的流行历史相比,每一个寒冷时期的发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鼠疫爆发< br>
自西周寒冷时期以来,每一轮异常气候都导致了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基本规则是,如果气候变冷并进入寒冷期,流行病将会增加。气候越冷,流行病就越频繁。寒冷期越长,频繁流行期越长。东汉的瘟疫比西汉大得多。从西汉末年开始,中国的气候由暖变冷,出现了冷的格局。
而如果气候发生相反的变化,从冷到暖,进入暖期,流行病的灾难也会减少汉唐两个鼎盛时期,都出现在温暖的气候中,传染病相对较少。
魏晋时期正经历着气候“变暖”的增长速度,这迎合了一些细菌和病毒对高热和低温的恐惧,并开始活跃起来新型冠状病毒武汉的情况也是如此,当气温上升时,疫情将自然减弱并结束。一些医学专家预测,新的冠状病毒流行可能会在4-6月结束,这也是基于这一原则。< br>
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在魏晋的200年间,春季和冬季的暴发仍然较为频繁,分别有10起和12起,显示了气候和季节对疫情发生的综合影响
,然而,“房子漏水发生在雨天”。当“自然灾害”频繁降临到人类头上时,“人为灾害”也随之而来。频繁的战争和政权更迭成为魏晋时期瘟疫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和主要驱动力。
据《中国军事史·附卷·历代战争年表》统计,魏晋南北朝362年间,大小战争666场,平均每年近2场。涉及大量军队的大规模战争大多发生在魏晋初年。
西晋灭吴之战(279年11月-280年3月),西晋派出20多万水陆大军,分六路进攻吴。
这场战争前后,从太史公九年到咸宁五年(公元274 -279年),传染病连年爆发,造成了严重的疫情——
274:
“五孙好凤二年,疫”(《宋书·五行志》卷34)
“吴金狄氏十年,大流行吴突也是一样”(《宋书·五行志》,卷34)
275:
“咸宁元年十一月,晋武帝在京都大流行,死了十万人”(《宋书·五行志》,卷三十四)
276:
“正月,朝廷因疾病和流行病而被废除。”(《晋书·武帝纪》(卷三)
)十二月丁亥,追尊庙祖,越王世宗,皇帝毛这是月球瘟疫。洛阳的死人太多了一半”(《晋书·武帝纪》卷三)
275-279: < br>
“咸宁已遭受重大疫情。大哥(于衮)死了,二哥情况危急,三哥情况危急。父母和弟弟都不在人世...所以疫情已经停止了十多年。这家人反对。这种疾病很糟糕,达贡也很安全。......疑似疫病未染之始也”(《晋书·愚公传》卷88)
同样,西晋统治阶级在随后的“八王之乱”中也爆发了多次。
199“八王之乱”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后社会动荡了16年。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三月至六月持续三个月根据《宋书·五行志》,当时有“永州旱、霜、疫”之说关中饥饿,米虎百万美元”战后第二年,即元康二年,冬十一月,世界“流行”从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到广西元年(公元306年),199年“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持续了七年在南方传染病爆发期间据《晋书·李雄》记载,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南方土地经常遭受饥饿和流行病,有10万人死亡。”“流行病伴随着饥荒。这场灾难是史无前例的,有10万人死亡。多可怕啊一边是疾病和流行病,另一边是战争疯狂天灾人祸把中国变成了人间地狱!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和政权更迭频繁,这与疾病和流行病的爆发直接相关然而,频繁的政权更迭对疫情产生了不利影响,并加剧了灾难。如果世界是和平的,谁会想开战,并有时间和精力来预防和控制这一流行病?
在魏晋时期,有许多令人震惊的词语,如“人之死疫”、“人之死疫是数万”、“疫之多而家之荒芜”。不难想象当时疫情的严重程度。
和在与流行病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充满积极能量的“英雄”人物正如《晋书·逍遥游传》所记载的那样,俞鲧是很不能谈论它的。从公元275年到279年,以炎陵县为中心,今天河南省发生了鼠疫,人们逃离了其他地方。带达贡的两个兄弟因病去世,带达贡坚持留下来,为生病的亲戚服务,并帮助埋葬死者幸运的是,它没有被感染,这应该与它的免疫力强有关
一般来说,传染病在爆发100多天后会自行消失。然而,必须在流行病期间进行保护,否则后果将非常糟糕。
晋代太史公十年(公元274年),从中原到南方的吴国,中国爆发了大面积的传染病,连续三年爆发。西晋的都城洛阳遭受了最严重的损失。在景贤(公元275年)的第一年,“十一月的流行病在京都杀死了10万人”,超过一半的首都居民死亡。咸宁二年正月,
(公元276年),疫情继续在洛阳盛行。许多家庭死亡最后,以预防和控制为主的故宫也被占领了。所有官员都被感染了。没人去法院。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威法院停止了运转。即《晋书·武帝纪》记载:“第二年春正月,朝廷因疾病而废。”
最坏的情况是,晋武帝也被感染,“皇帝没有准备和困扰。"在病床上,司马燕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他检讨了自己的执政行为,为老百姓感到难过。圣旨上说:“每次我死于这种流行病,我都会感到悲伤。我是不是全身而退,忘记了老百姓的艰难困苦?”“
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东晋
《晋书·五行志》记载,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五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爆发传染病。疫情爆发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封锁并隔离了这座城市。
据《金寿王彪传》记载,“旧制,朝臣有时病,感染三人以上,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这意味着,如果朝鲜政府的家庭中有3个人生病,即使他们没有症状,也不允许他们去朝鲜。在永和九年的流行病之后,每个官员的家庭都有一个无疾病的人口。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可以上法庭,也就是说,所谓的“官员病入膏肓”
199的严重流行直接导致了东晋最高权力机关的中止和上院的缺位。在朝臣王彪的建议下,无症状的官员仍然应该来上班:“在一年的疾病中,没有一个家庭没有感染。”如果不再是人宫,那么直侍阙,宫省空王“情急之下,法院接受了王彪的建议——为了预防和控制疫情,这样做是错误的晋代,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成为传染病高发区。特别是在长江流域的江苏和浙江省,爆发是正常的。这是新闻,而不是出现。
由于南方的疫情,中原政权在决定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时应考虑到鼠疫因素。最典型的
19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东晋十六国的“肥水之战”。公元383年,为了统一中国的前秦朝,爆发了199战争,派出80多万军队进攻南方的东晋王朝,仅先头部队就有25万人。两军在肥水(今安徽寿县)交战,东晋最终以8万人的优势赢得了80万人的前秦。之前秦在哪里被打败?当然,原因有很多,但这与疫情爆发有很大关系。据《晋书·福剑记》记载,当福剑决心攻打东晋时,太子傅洪提醒他说:“天下将降于你,你不会久留。陛下会怎么做?”有人建议不要继续战斗,傅剑不会接受的。
大臣杨安对苻坚说:“东南地区的地下气很差,虞舜旅行后不会回来,大禹要等他舒服了才会回来。他怎么能够开车!”然而,苻坚削减开支的决定导致了肥水战役的失败。这场战斗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前秦统治的瓦解,黄河流域陷入了一个混战时期,许多疾病的爆发没有任何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