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贯彻落实发展理念推动_温彬:金融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策集成

作者:文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日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银行业保险业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优质发展进行统筹安排,这是银行业和保险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南。纵观《指导意见》全文,有以下特点:

1是《指导意见》与中央政府重大经济金融发展政策的逻辑联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是跨越国界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高度适应性、竞争性和包容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指导意见》从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天职出发,指出“金融供求失衡日益突出”。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完善适应性强、竞争力强、包容性强的现代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符合中央政府政策的逻辑,是中央政府在银行保险领域主要政策的具体化和实践。

2是《指导意见》,是一个多领域、多角度、多维度的经济金融系统集成。指导意见涵盖经济与金融、国际与国内、产业与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等维度。从宏观金融的广阔视角来看,这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政策布局。《指导意见》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治理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入手,涵盖金融运行的全链条,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全过程政策法规。《指导意见》涵盖了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等广泛的金融领域,突破了单一金融子行业的局限。这些政策具有深度、广度和行业间的趋同性。应该说,《指导意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整合,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这对指导银行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是《指导意见》,是对以往财政政策的延续和创新。《指导意见》中的一些政策是长期实施或推广的金融政策。同时,其中许多都是基于过去政策的创新和探索。例如,《指导意见》提出了7个“试点”,6个“建立”,5个“探索”。其中绝大多数是政策创新和安排,侧重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融资困难和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包括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一系列创新政策不仅是对经济金融问题的现实回应,也是高质量金融发展的方向指引,将对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环境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经济繁荣,金融繁荣;强劲的经济和强劲的金融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1是创新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特征,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应用金融创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首先,它突出了科技的武装金融。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四项原则相比,《指导意见》包括“坚持科学技术赋权”。该政策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发展网上业务,应用于客户信用评估、信用准入、风险管理等环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加强业务管理,丰富科技监管手段,增强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能力。科技充分应用于金融运行和监管。第二,要重视科技金融支持,加强对基础产业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金融支持,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发展对外投资和贷款联动等科技金融业务。同时,《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顶层政策创新,如支持银行发放知识产权担保的中长期技术研发贷款,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中长期信贷。

2协调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乡之间、企业与人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等形成了许多不协调的领域。高质量的发展阶段需要发挥财政作用来弥补发展的短板。一是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保险机构体系,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要求大中型银行优化功能定位,地方中小银行提升服务能力,城市商业银行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农村中小银行支持农业、服务县域,精准支持农村振兴和消除贫困。二是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促进企业间金融协调发展。按照竞争中立的原则对待所有企业,创新内部资金转移的单独信贷计划和优惠定价,提高信贷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发展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保险、银行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等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第三,强调准确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指导意见》从处置问题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券、“僵尸企业”、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积累和暴露的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直接注资重组、同业并购、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渡银行、引入新投资者和市场退出等风险处置方式得到明确界定,表明多元化风险处置政策框架正在形成。

3是绿色发展金融可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绿色发展做很多事情。国外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国内也有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与绿色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理念上,银行应建立和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纳入整个授信流程,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互动。从组织上看,银行应设立绿色金融部门和绿色分支机构,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产品方面,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稳步开展环境权益抵押融资和生态补偿,依法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4是一个开放开发金融业的开放是新一轮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政策,极大地开放了金融业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竞争和市场退出。《指导意见》明确了“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原则,强调实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根据中国金融发展的实际和现实需要,重点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业机构,如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专业保理、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鼓励外商投资参与财务管理公司的设立、投资入股和合资设立。根据中国“走出去”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支持金融机构向“一带一路”等企业绿色低碳领域的国际市场转移。与此同时,重点是改善海外风险管理和监测及预警系统,并加强关键领域的合规管理。

5是共享开发“让人民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在金融领域,必须重点发展针对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城市人口、穷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的普惠金融。与此同时,金融从业者应该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分享发展的成果。首先,优化“三农”金融产品供给《指导意见》提出试点推广投资管理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村镇银行。拓宽农村担保范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有望进入快车道,农民的资金需求将得到更充分的满足。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生产周期,创新“三农”小额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农业经营者的融资需求。完善大型设备融资租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产品,提高标准,将为农民金融服务开辟新局面。第二,丰富民生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各类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支持银行等发展养老储蓄和理财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提供覆盖群众生命周期、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包括医疗、疾病、康复、护理、生育等。我们将开发独家信用保险产品,以满足家庭经济、儿童保育、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者需求。第三,近年来,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实行员工持股,在激励和约束相容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活力不足,竞争力弱,大企业的弊病突出。为了促进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保持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竞争力,《指导意见》总结和推广了部分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首次明确提出“依法开展职工持股试点”,为金融机构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