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_如何看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刘锋:既不轻视也无需恐慌

目前,全国正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关键阶段疫情和防控的进展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枫。

的刘枫认为,如果能采取严格措施,使疫情的拐点出现在第一季度,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就不必过于悲观。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客观、冷静地应对内外复杂形势,激发经济活力。要全面实施宏观政策,坚决降低利率。中小企业适度分阶段减税资本市场应注重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恐慌

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客观评估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记者:你认为当前疫情对经济活动有多大影响?刘枫,

: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有两个关键因素需要首先明确:一是疫情影响经济的机制;第二,影响会持续多久?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了疫情和国家防疫工作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机制来看,主要是从防疫的角度来看,各地主动(政府行为)或被动(居民部门自发)限制和大大减少经济和社会活动,导致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收缩,导致需求收缩。对旅游、餐饮、娱乐、酒店、交通和零售服务终端的需求大幅下降。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减少,整个经济系统的生产、投资、进出口将通过供应链传导受到显著影响,各类企业将面临显著增加的经营压力。此外,由于上述情况,居民收入可能减少,失业人口可能增加。财政收支和信贷扩张受阻;最后,经济运行将进一步放缓

从疫情持续时间来看,根据现有疫情传播速度和广度、治疗效率和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并参照2003年非典病毒传播和灭绝的经验,预计疫情将在5月至7月即初夏前完全控制和灭绝。换句话说,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持续到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将受到疫情进展的重大影响。从全年来看,该流行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估计约为0.5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至5.5%左右考虑经济政策的套期保值效应后,实际经济增长估计在5.5% ~ 6.0%的增长范围内记者:那么,经济预期不乐观吗?刘枫,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既不能低估,也不能惊慌失措据估计,2020年就业和居民收入也将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全国城市调查的失业率估计高于2019年每个月保持的5.0% ~ 5.3%的范围,给5.5%的控制线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还应注意的是,上述经济影响并未导致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大幅超出合理范围。此外,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有效的政策措施,中国经济进入了阶段性反弹,这是一个短期的复苏趋势。上游行业一定数量的被动库存补充也有利于抵消流行病导致的需求减弱。因此,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过于悲观通常是没有必要的。

不用太担心春节后因防疫需要延期复工的经济影响。最迟在2月10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目前,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省市已要求非必要企业在2月9日(1月16日)24: 00前恢复工作可以预见,全国(湖北除外)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据国家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和曾光教授估计,现有的防疫措施将于第一个月15日左右生效,从3月份开始,全国生产经营总体上将进入较好状态。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由于疫情总体上会削弱经济需求,2020年通货膨胀总体上仍将趋于温和。此前预计,在今年CPI同比增速达到高点后(2020年春节前后),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的大幅下降过程可能会因疫情而推迟。这种流行病的爆发会影响生产的经济秩序,从而对消费品的供应造成一定的拖累。春节过后,一些消费品的供应可能会滞后,导致消费物价指数构成部分的价格出现一定的上涨。然而,这种影响既不是全球性的,也不是持续性的。总的来说,疫情主要抑制了经济运行的总体需求。在总需求疲软的时期,通货膨胀将失去高增长的基础。相反,应该注意防止需求萎缩导致的通缩风险。

此外,考虑到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工业企业此次补货可能会推迟甚至减弱,这意味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速反弹可能会推迟,工业价格通缩风险仍需关注。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春节期间的季节性停产是这一时期的一个一贯特征。此外,北部地区的气候在假期后仍然相对寒冷,生产和商业活动也不是历史上的旺季。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相对较低。我们认为,如果政府能够采取严格措施,使疫情的拐点出现在第一季度,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就不必过于悲观。

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刺激经济活力基于市场化思考记者:客观地说,由于疫情的迅速蔓延,国内外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有所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刘枫,

:这就要求政策层面要尊重科学,客观面对科学,果断行动,采取积极有序的措施,实施综合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激发经济活力。

首先,要采取果断措施,全面控制疫情的蔓延。与此同时,相关信息应当公开透明,应当树立积极的期望,应当保持经济和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应当巩固和增强市场和社会对政府的信心。如果能在2月底前推动疫情的拐点,短期经济成本将是全年可以接受的牺牲,特别是考虑到春节前后第一季度的经济产出在全年中的比重一直相对较低。

其次,要全面实施宏观政策。一是货币政策要下大力气,坚决降息,为商业银行体系提供低成本的资本供给,引导全社会实际利率下行,减轻商业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同时也为金融政策的努力开辟空间。

2020中国经济客观上面临着恶化和减缓总需求经济萎缩的风险,即通货紧缩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在需求进一步疲软导致通胀进一步拖累、失业率面临上升风险的情况下,央行可以通过降息为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低息贷款提供空间,从而维持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降低偿债滚动成本,防止企业现金流枯竭,避免大规模经营失败,进一步稳定居民收入和就业。

与此同时,当前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加大,但当前经济形势要求进一步扩大财政规模,用政府支出创造总需求。在此背景下,扩大赤字上限、增加政府债务融资以支持政府支出、稳定经济运行是政府的合理选择。

我们最近通过对上海和福建部分民营企业家的紧急调查发现,企业希望政府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分阶段适当减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通过对商住业主的补贴(如万达、红星美凯龙等。)要求他们降低商户租金;分期减免或延缓企业社会保障缴费负担,给予企业就业稳定补贴等。满足这些需求,再加上基础设施投资反周期调整所需的资本注入,要求政府实施扩张性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央行降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也将有助于降低政府债务融资成本,有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协调,在创造总需求和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果有必要,官方赤字比率上限3%可以被视为已经超过(美国为4%,日本为7%),就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增长能力而言,这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资本市场避免非理性恐慌情绪的宣泄

记者:股市2月3日开盘,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应对疫情的影响?刘枫,

:要重点引导机构投资者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恐慌情绪的宣泄,发挥负面示范效应。鼓励相关机构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充分利用风险对冲来对冲风险。从股市在2003年非典蔓延期间的表现来看,在2003年4月21日至6月24日期间,当市场避险情绪充分发酵时,跌幅最大的五个行业是住宿和餐饮(跌11.24%)、建筑(跌9.90%)、房地产(跌9.71%)、农林牧渔(跌9.13%)和教育(跌8.88%)相对抗拒的行业是科学研究技术(2.24%)和水、电、气(1.49%)根据风能一类行业指数,五个行业指数跌幅最大的是:房地产(跌10.93%)、金融(跌9.62%)、日常消费(跌8.42%)、电信服务(跌0.32%)和公用事业(跌1.45%)此外,在2003年余下的时间里,抗击非典疫情的行业整体表现更好。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稳定的基石。他们应该更加专业,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性抛售和短期投机,正确识别和使用套期保值等工具来对冲风险,基于理性和科学的投资理念,客观分析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

总体而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监管部门应立足于完善法治制度的供给,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融资,包括股权市场再融资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企业债券融资等。,并应考虑紧急方便措施。除了引导商业银行系统为实体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便利渠道,在疫情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立足于引导资本市场避免非理性恐慌,通过市场化缓解风险规避,从树立正确投资理念的角度稳定市场正常运行和投融资功能。

从历史上看,2003年非典疫情在短期内(约1 ~ 3个月)对实体经济和主要资产价格走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没有影响中长期趋势。流行病导致的股市恐慌下跌为进入股市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与此同时,疫情对市场的外部影响将具有良好的价值过滤功能,今年抗击当前非典和新冠状病毒市场下跌的行业预计在今年剩余时间表现良好。这是非典疫情对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我们认为,这对于今年资本市场的市场推断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此外,要以新证券法的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供给,加强信息披露,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运行的有效功能。在新的疫情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经济和市场的稳定运行,加强信息的准确及时披露,对于缓解市场恐慌和建立积极预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版《证券法》对加强信息披露做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关键在于其实施。只有让信息充分流动,交易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价值和风险评估与配置功能,从而建立积极的市场预期,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真正成为现代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石。

借鉴救助基金记者模式帮助上市公司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缓解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困境和经营压力?

刘峰:建议采取市场化的救助措施,救助有价值的上市企业

借鉴2018年为缓解股权质押风险而建立的救助基金模式,采取市场化措施救助流动性困难企业。这将有效地树立积极的预期,缓解市场担忧,防止非理性抛售和市场危机。

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该基金从成立之初,就应遵循普通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流程,向基金行业协会备案,按照市场规律设立,并在阳光下运作。我们不能像以前在一些地方建立的所谓产业基金,即所谓的股权投资平台。事实上,从如何设立、筹资到投资和退出的所有环节都是非市场和非标准操作。它实际上是一个变相的政府投融资平台。这样一个不透明的平台,无法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无法实施基于信息披露的全过程监管,难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延续一些基金或资产管理计划的弊端,不能继续玩资产管理产品评级的游戏,也不能变相利用杠杆。

其次,基金投资对象和投资项目的选择应坚持市场化原则,防止利益转移和一些“借机解套”的不良企图纾困基金不能作为一种工具,将利益转移给一些失去业务前景的僵尸企业,甚至是有相关利益的自然人,如上市企业的大股东,他们通过内幕信息和杠杆操纵公司股价,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就投资目标而言,即选择救助目标,拥有执照和资格的基金经理或投资顾问应自行决定。一方面,政府及其引导下的国有资产可以作为金融投资者(通常是有限合伙人)通过其投资平台注入资金,参与基金的运营和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增加对基金本身的信任,以吸引其他各方的财政支持,而不需要过多的干预、缺席或越位。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投资目标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具有良好或稳定增长前景的朝阳产业企业。对被救助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指标、盈利能力、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ESG标准)的调查应符合市场化和专业化原则,努力实现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

就救助基金的运作而言,有必要在实施新《证券法》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法》及相关基金管理规定,以利于依法对救助基金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实现对政府、国有企业、银行等接受投资的上市企业等基金发起人、合伙人及交易参与者合法权益的明晰和保护。

必须明确“国有企业也是企业,国有资产权益也是产权”的原则拯救相关困难企业的这部分国有资产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独立性和市场化原则,不应延续“管资产”的旧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由于这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行为,它应该与其他投资者分担投资风险,而不是期望收到硬性的回报。

在运行救助基金、完善配套制度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法治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营造清洁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建立在法治和信用基础上的金融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提高实体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我国经济稳定而深远的发展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记者:朱惠春

编辑:王永前

编辑:布莱尔

执行董事:范姜

这篇文章是原创的。请指出重印的来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