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从未缺少大新闻,即使是在今年初春疫情令人不安的时候。
2年10月10日晚,吉利和沃尔沃同时宣布,双方正在进行业务整合的初步讨论,并将分别在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在
的消息传出后,吉利汽车在2月11日香港股票的开盘价为13.00港元,收于13.74港元,上涨5.05%当日最高价为13.94港元,最低价为12.92港元,成交额为6320.5万港元,总市值为1234.41亿港元
吉利早在10年前就收购了沃尔沃,不是吗?这仅仅是10年前的一个前奏,但现在吉利和沃尔沃经过10年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了?
◆
十年辉煌成就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们的爱情历史:
10年前,也就是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和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作为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当时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公众舆论普遍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无异于“蛇吞大象”
2年10月,019,吉利和沃尔沃宣布计划合并他们的发动机业务合并后的发动机公司年产量达到200万台,从两家公司原来的发动机部门吸收了8000多名员工。主要业务是传统的燃料动力总成和纯电力总成
在吉利和沃尔沃的十年“牵手”中,双方创造了新的辉煌。
2019年年中,销售业绩136.2万辆的吉利汽车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汽车品牌销售冠军,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但一度濒临破产的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后,于2019年售出逾70万辆汽车,营业额为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1978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8.5%。与
的销量相比,吉利和沃尔沃已经在技术领域进行了更多的整合和尝试。除了在吉利汽车上随处可见的沃尔沃技术,双方还共同开发了CMA技术平台。如今,三大品牌,包括吉利、链接和沃尔沃,都在利用CMA的技术成果。
表明吉利和沃尔沃享受了甜蜜的10年爱情长跑,可以说是共同成就的典范。现在,这两个计划合并,当然是为了更好
◆
不存在谁吃谁
。针对合并消息的影响,吉利也首先对大家的担忧做出了一些回应:首先,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后,吉利、沃尔沃、链接、北极星、几何等品牌保持独立。因此,吉利仍然是吉利、沃尔沃或沃尔沃,这两个汽车品牌的独立发展不应在未来受到干扰从短期来看,合并的核心工作集中在研发投资、成本和财务方面。追求效率是合并的基础,而不是谁吃谁的问题。
其次,吉利汽车是与沃尔沃汽车集团(也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合并的主体。此次合并将使吉利加快与全球资本的对接。沃尔沃汽车也将考虑下一步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第三,关于两家公司合并后的管理问题,由于合并仍处于准备阶段,具体细节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公布。但根据双方目前的管理结构,双方仍将保持各自独立的日常运营模式,并成立一个高层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其中李书福、安志明、韩肯萨缪尔森、李东辉、袁晓林等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的高级成员最有可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
跨国巨头正在冉冉崛起。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后,一个每年生产和销售200万辆汽车的跨国巨头正在冉冉崛起我们也看不出这次合并的真正目的:
主要是为了资本市场。吉利沃尔沃合并,资本运营是主要原因之一吉利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合并后的新集团将在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新形象将有更大的融资能力和空间。不仅沃尔沃将上市,吉利的股价也将进一步提高。
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合并的根本目的是投资、降低成本和融资,并通过合并获得资本市场的批准。沃尔沃汽车集团一直在寻求上市,但由于估值问题,一直未能如愿。合并后的公司年销量超过200万辆,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它可以从估值中期待很多。
紧随其后的是吉利的全球化目标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直对吉利品牌抱有“生于世界”的梦想。目前,沃尔沃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是吉利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汽车公司,或任何中国企业,必须国际化,才能变得更大更强。
,作为最早出海的企业之一,吉利一直是全球化的先行者。早在2006年,它就与英国锰铜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以启动全球化进程。2017年购买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为进入东南亚市场铺平道路。2019年,吉利与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合作组建了一家50:50的智能全球合资企业在合并和重组之后,作为吉利旗下的深度充电品牌,链接品牌有望凭借沃尔沃的人气迅速打开全球市场,包括欧洲市场。
将再次展示新能源汽车。尽管双方没有明确这次合作的具体目的,但吉利和沃尔沃都在智能、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提出了非常宏伟的计划。然而,在短期内,巨额投资和成本不是一方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面对电力时代“百年前所未有的变化”,并购重组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可以预期,未来的吉利沃尔沃将在电气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和跟进。
写在
的末尾。放眼全国,一汽、东风、长安成立T3项目。SAIC与广汽达成合作放眼全球,丰田和铃木加强了合作关系,PSA和FCA合并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拥抱大众取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购浪潮已经开始。无论如何,进入世界汽车企业的最强阵营是吉利和沃尔沃的共同目标。合并不仅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汽车的一个里程碑。这标志着一个跨国巨头的崛起,中国品牌在冉冉参与并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