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玉东
在宏观经济低迷、监管严格的环境下,中小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范同业业务操作,这对中小银行的客户获取能力、风险管理和资金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小银行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小银行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
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显著差异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监管趋紧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业务模式不同,资产负债结构也不同与国有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长更依赖于同业业务,这是由于它们的地理限制和在零售端获得客户的能力的限制,使得在债务端获得稳定的资金和较高的成本更加困难。农村商业银行植根于农村群体,资金来源相对较好。然而,由于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资产,它们在资产配置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从债务结构来看(如图1所示),农业企业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重相对较高。截至2019年6月30日,a股和h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平均负债存款比例为78%,远高于66%的城市企业。城市商业银行传统银行间负债(银行间存款、回购销售和借入资金)和应付债券的比例高于农业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间存单规模较大(如图2所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间存单存量为4.1万亿元。随着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和新的流动性监管的出台,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总规模仍在四类银行之首债务结构对债务成本有直接影响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市国有银行的平均生息债务成本为1.77%,股份制银行为2.54%,城市商业银行为2.76%,农业商业银行为2.4%,城市商业银行高于国有银行随着利率水平的降低,银行的生息负债成本低于2018年。但是,由于存款业务竞争激烈,一些银行通过高利率和高存款来补充存款负债,负债方面的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从资产结构来看(如图3所示),城市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比例相对较高。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高资本成本,他们更喜欢高回报的非标准资产。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和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一些同行业资产相对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与城市商业银行不同,农业商业银行在资金可获得性相对较好的情况下,面临着缺乏可配置的优质资产的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良资产认定更加严格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的不良率高于国有银行(如图4所示)2019年,城市农业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其中农业企业不良率为3.95%,城市商业企业不良率为2.3%,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为1.81%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的信贷成本上升,增加了更高的债务成本,资产配置面临更大压力。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债务端成本高,不良贷款率增加,近年来上市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调整后的净息差逐渐下降,银行利润率承压,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弱(如图5、6所示)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农业商业银行拥有更好的资金可获得性,但不良贷款率在头两年显著上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风险调整后的净息差高于城市商业银行,但主要原因是其贷款利率相对较高,拨备覆盖率低于国有银行经过风险调整后,农业企业的净息差近期有下降趋势。目前,中小银行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净息差获取利润。在难以降低债务方成本、资产方收益减少、风险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内生资本补充能力降低。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在引入新的资本补充工具后,永久债务仍主要用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弱,这将极大地制约其业务的拓展。
监管变化对中小银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小银行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9年6月,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共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5.6万亿元,占比53%,是普惠性金融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小银行是当地的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相比,它们更容易受到区域风险的影响,信贷风险也难以扩散。发展同业业务是中小银行平衡收入和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宏观经济低迷和银行间市场崩溃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的风险是监管机构主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监管机构正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政策,以规范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2年至2010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中小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现跨区域资产配置。由于现阶段部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猛,出现了资产套现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为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自2017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宏观审慎评估制度(MPA)、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和新的流动性规定等监管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逐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长期稳定负债比例,将资产侧回归信贷和债券投资业务。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对债务方面的存款需求增加,对存款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利率下调的环境下,2019年部分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中小银行仍将面临更大的债务压力。与此同时,一些中小银行需要降低银行间资产的比重,增加贷款、债券等资产的比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良贷款标准收紧的环境下,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暴露速度加快,信贷成本上升,地方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优质资产难度加大。虽然银行间业务的规模受到监管的限制,但它在分散中小银行信贷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宏观经济低迷、监管严格的环境下,中小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范同业业务操作,这对中小银行的客户获取能力、风险管理和资金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近年来,中小银行正在逐步探索向大型零售和金融技术转型的路径。然而,由于中小银行的客户基础和技术水平较大银行薄弱,中小银行在消费信贷和其他个人信贷业务上依赖第三方金融技术机构,其业务模式较为广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客户准入和风险防控方面为中小银行提供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中小银行的控风能力已经从数据公司的模式中输出。随着最近对大数据公司风暴的调查,监管机构的数据监管政策也在不断改善。浙江和北京银监局已发布文件,要求辖区内银行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遵循独立风险控制原则。从长期来看,中小银行依靠金融科技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业务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建立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来大幅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而中小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受到影响。
几点建议
与过去几年追求业务创新和规模扩张的业务模式相比,目前中小银行应更加重视如何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改变业务发展模式基于当前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特征和监管趋势,中小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依托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发展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主动客户获取能力,寻找具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一些中小银行过去依赖外部机构来获取和控制客户,而它们自己的业务模式(仅作为资金提供者)是不可持续的。目前,中小银行需要加大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独立的风控系统二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更难找到可配置的高质量资产。由于自身的经营需要,中小银行需要深化信贷风险研究,提高信贷资产配置能力,同时调整债务结构。提高中小银行的独立控风能力不仅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监管水平的要求。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宏观经济低迷、监管环境趋紧的环境下,中小银行需要放弃短期利益,保持战略集中度,以时间换空间,练好内功,逐步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塑造新的发展模式,建设新的价值银行。
在中小银行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帮助它们缓解经营压力,为中小银行向新价值银行转型提供帮助。首先,中小银行的债务面临更大压力,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释放债务压力,向中小银行准确注入流动性。二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严格监管的环境下,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暴露加快,净息差收窄,核心一级资本承压。中小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弱,资本扩张渠道有限。监管部门可以加大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为运营良好的中小银行提供更多上市机会,补充资本,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这篇文章发表在2019年11月的《清华金融评论》上,并于2019年11月5日发表。艺术经纬:谢我们期待您的贡献
欢迎阅读
深刻|理念|展望|实践智库全媒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