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力推动_央妈降准支持实体经济,逆周期调节有望持续

1991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020年1月6日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整体减持将为市场释放约8000亿元的长期资金。考虑到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将很大,央行的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整预计将继续。< br>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货币政策应该“灵活、适度”,而不是延续以前“适度从紧”的表述这意味着,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胀压力并存时,货币政策更注重反周期调整。2020年货币宽松的信号更加清晰。从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看,预计2020年将有2-3次下调,每年下调150-200个基点。今后,央行将进一步完善“三级两优”存款准备金制度框架。运用全面定向降准政策,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选择1月初将整体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金融机构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首先,从下调标准的时间窗口来看,央行1月初下调标准的决定是及时的。一方面,多年来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的数据显示,1月份是银行每年发放贷款最多的月份。2018年和201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都在1月份创下新高,因此1月初发放的资金可以让银行弥补季节性流动性缺口。另一方面,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焦点仍然是地方政府的特别债券。大规模的减税和减费迫使地方政府增加发行特别债券的数量和速度,以尽快充分发挥基金的效益。1月份的下降反映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这两者共同推动了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其次,从减排范围来看,整体减排并不等于洪水虽然总体减少并不比定向减少更精确,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洪水央行行长特别指出,大银行应降低服务重心,中小银行应聚焦主业,积极利用降低后的资金增加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全面下调使中小银行,如仅在省级行政区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为县服务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获得了1200多亿元的长期资金,这将大大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的现状。

最后,从减持的效果来看,它不仅直接有利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也间接有利于股市和房地产。春节前流动性收紧往往会导致a股波动。此次降级将有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a股被认为是稳定和良好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降级往往对股市有利。此外,这一下调不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太多的直接好处,因为“不炒房”监管政策的总体基调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而信托、信贷等金融政策比以往更加收紧了房地产市场的缺口,但从上涨趋势来看,房地产市场仍有间接好处。

事实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19年下半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徘徊在繁荣与萧条之间,反映出企业家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央行在年初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这对2020年的经济是一剂强心针。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来看,除了商业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所采用的信贷传导渠道外,预期传导渠道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发现,央行现在将通过及时的市场沟通来解释其政策意图,增加公众信任,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这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然而,在短暂的狂欢之后,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地思考如何顺利地将“广义货币”转变为“广义信用”中国目前正处于货币宽松时期,但企业融资需求仍未完全得到满足,实体经济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融资问题不仅在于资本成本,还在于市场信用。一方面,小型和微型私营企业缺乏抵押品以及频繁的违约导致银行不愿放贷;另一方面,风险较低的国有企业受到金融机构的追捧,导致了信贷分层现象。宽松的流动性侧重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很难缓解市场的信贷环境。在这方面,未来的政策导向应继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中的制度和机制问题,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让中小银行立足本地,回归源头,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