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31个省(区、市)报告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与此同时,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受影响人群、易感人群和公众在一个特殊的“封闭春节”里呆在室内,通过新媒体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
现阶段,一些由疫情演变及其隔离状态引起的“次要”心理问题开始出现,如各种谣言在微信群和微博上传播。有些人不停地刷手机,当他们刷得太多时,他们发现自己“太虚弱了,看不见”。有些人一天测量几次体温,当他们偶尔发现体温略有变化时就会哭...为什么
在疾病爆发的特殊时期容易传播恐慌和焦虑?公众应该如何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中国心理学会专家徐凯文博士接受了《中国青年报》和《中国Youth》记者的专访,并给出了解释和建议。
保持适度焦虑
“当人们意识到灾难和危险即将来临时,通常会有消极情绪,如恐慌,通常主要包括恐惧和焦虑害怕危及自己或亲人的安全,甚至危及生命。“
徐凯文说,人们在灾难性事件后感到恐慌和焦虑是很常见的。它属于“异常事件后人们的正常反应”。本能地,人们会有一些恐慌反应。然后这些反应和情绪也在推动我们采取行动来缓解我们的情绪并试图减轻危险。
“当人们面临压力危机时,他们通常会产生两种行为战斗还是恐惧“战斗是指为了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战斗。恐惧意味着躲避和逃离,忽视或逃离危险。
徐凯文指出,这两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生存意义。“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面对并解决它是积极的行为反应然而,如果敌人太强,危险太强,当前形势不明朗,个人能力相对较弱,回避、孤立和逃避也是人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疫情,我认为在国家和政府层面积极面对的同时,从个人角度看,公众要保持危险距离,注意自我保护,避免负面情绪和信息,这本身是有益的”
徐凯文认为最恰当的方式是保持“适度的焦虑”:既不完全避免忽视现实的危险,也不做任何事情;但同时,它也不会过度恐慌,做出错误的决定。保持适当的焦虑,就能积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而且,在不同类型的风险中,应对策略也不同,例如,在传染病爆发时,普通人不适合去“战斗”的前线徐凯文指出,春节期间,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时,普通人选择呆在家里,不参加人群聚集活动,不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接触,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在心理层面,关注来自科学权威的有事实依据的信息,不去关注来源不明的信息,片面武断,盲目传播恐慌,是避免心理伤害的好方法。
次生灾害预警
在大多数普通人接受“自我隔离”和利用互联网关注疫情的时期,我们也看到一些充满较大负面情绪的信息肆意传播。例如,散布医院不作为的谣言,指责记者在第一线报道“乱七八糟”,甚至痛骂武汉人...
“心理上有一个“弱势群体”——容易焦虑和恐慌的人,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同样的威胁,不同的人的心理感受和解释是不同的如果有些人有相对强烈的心理反应,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他们可能需要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徐凯文分析,恐慌是因为缺乏安全感,缺乏控制感严重的恐慌通常以“指出”或“指出”的形式表达“指着里面,人们可能会沮丧;指出变成了攻击他人的行为。”
“由于这种病毒的潜在危险和人们引起的严重恐慌,我们称之为次生灾难。”心理专家解释说,次生灾害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生理伤害表现为对疾病的易感性、压力传递造成的心理伤害以及谣言造成的社会伤害。
徐凯文说,有些人会进行“压力传递”,随便把目前的情况归咎于个人、媒体和政府来发泄他们的不满“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越是齐心协力,我们就越会集中精力控制疫情,解决困难,以后再考虑“
而谣言是次生灾害造成社会破坏的典型表现“当灾难和危险发生时,情况不明,危险尚未解除,因为人们想获得控制感,对危险信息更加敏感,对信息的需求变得更大,这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的专家得出结论,谣言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发生在危险和动荡的时代,传播迅速,传播恐慌,并有一定的真实背景。
徐凯文通过对人们心理特征的分析指出,人们对所谓的“坏消息”和“危险信息”比“好消息”本能地更敏感。然而,新媒体手段的便利加速了这种情绪的传播。防止谣言的最好方法是让信息发布平台在社会上更可信,为公众提供公平、透明、准确、科学的信息。
徐凯文举了“戴面具”为例。以前,许多人可能会看到一个人戴着面具,想知道另一个人是否生病,从而对这种行为产生“污名化歧视”。然而,当疫情发生时,政府积极倡导所有人戴口罩,合作程度明显提高。这种明确的措施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也能平息恐慌情绪。
“我认为人们的恐慌应该逐渐转向一个转折点并平息——这也要求全社会大力宣传并告诫每个人注意科学和正确的信息。”“
加强心理咨询
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还是会持续很长时间徐凯文表示,个人和社会仍需做出大量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恐慌。“科学、有力和有序的行动是恢复控制感和安全感从而应对恐慌的最有效措施。我们需要从我开始,团结一致,开始行动。"就
信息发布和接受而言,政府应成为权威信息的主要来源,并应在整个过程中实时、透明、可信地发布。普通人只注意权威的科学信息;媒体避免传播迎合群体“恐慌情绪”的信息。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替代创伤——意思是我个人没有经历过,但是因为我看到了别人经历的痛苦,我也感受到了类似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方式是突出更客观和科学的信息,而不是容易抑郁的信息。人们不看断章取义和来源不明的单词。
随着国家宣布春节长假的延长,近两天各种各样关于“房子”的笑话纷纷出现,似乎呈现出一种既乐观又恐慌的状态。徐凯文强调,围绕“房子”的心理动态将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封闭的空间里呆了很长时间,缺乏线下的人际和社交活动后,一些人可能会有新的情感和心理问题。
徐凯文建议普通人应重视激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即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尤其是网上交流;在家“静修”期间,我尽最大努力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在线阅读和看电影来“充电”。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决定一个人免疫能力的重要方面。亲属、朋友和社会组织应尽可能向隔离区内的病人、疑似感染者和自我隔离者提供远程和充分的精神支持。”温暖本身也是对抗病毒的良药。
国家卫生委员会近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南》,为各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科学指导徐凯文认为这是特别必要的。各级政府和心理机构应提供远程心理咨询服务(电话、互联网等)。)“这样恐慌、孤独和其他情绪就可以输出”;然而,如果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和媒体能够提供丰富的精神娱乐产品,在现阶段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