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渗透到能源领域,各国都把能源互联网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突破口。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也十分重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推广能源互联网的新应用,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然而,目前中国的能源互联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设备不足、缺乏标准、应用有限等。迫切需要完善政策支持,加强行业引导,促进能源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当前能源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近年来,中国对能源互联网的支持一直在增加。电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基于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能源产品和服务。许多新技术、新模型和新应用已经出现,使得能源开发、监测、使用和配置更加高效。根据
建设规划,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实时能源运行数据,结合环境条件、用户需求等参数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协助能源投资和建筑企业进行能源规划和选址。例如,视觉能源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它收集风电场设计数据、风力涡轮机设计数据、风力涡轮机模拟数据等。并与地理位置数据、公共天气数据、风速数据、海拔数据等环境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为企业提供风电场规划、风资源评估、微定位等技术解决方案。在
能源传输和运营方面,能源整合服务商基于智能传感和大数据技术,对能源生产、传输、调度等指标进行监控,实现对能源网络故障的预判和感知。例如,南瑞集团开发的“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分布式线路监控终端、安全接入平台、APP服务器、手持移动终端等对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它自动记录线路故障时的工频电量和导线温度,并将数据发送至监控运行中心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进行电网负荷状况的状态评估、故障诊断和风险预警。在
能源管理和调度方面,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统一供能侧、负荷侧和储能,进行整体规划、管理和控制,实现区域能源综合调度和优化,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例如,协鑫集团无锡协鑫智能能源中心通过大数据和微网技术,将分布式发电、储能、输电和用电集成在一起,将天然气、光伏、风能、光能和热能等多种能源连接起来,根据用电需求调动不同的能源,实现多种能源的集成运行和有效互补,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
能源数据分析方面,能源运营企业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取用户端用能设备的网络运行状态数据和运行状态参数,通过大数据评估经济趋势和政策效果。例如,国家电网将创建“基于大数据的能源公共服务建设和应用项目”,结合工业和居民用电数据预测地区和行业的经济趋势和发展趋势。通过用户用电情况识别房屋空置情况,支持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等。
2
能源互联网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管理、运营、服务等布局加速,特别是电力设备监控和能源运营优化正在迅速涌现。然而,总的来说,中国的能源互联网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互联网与能源的整合相对较浅。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智能设备都有一定的限制,集成应用有限。
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和能源基础设施(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电网等)的整合。)不足,并且传输线路和光纤通信的集成水平相对较低。分布式能源的获取受到限制,一些分布式能源项目无法长时间接入电网。此外,目前的能源网络缺乏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能源开发、分配和利用的优化效果有限。
能源互联网技术和设备能力不足中国的智能能源传感、大数据、云计算、微电网等核心技术还不发达,并且部署了相关的计算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和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智能设备有限,导致能源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能力弱,能源互联网组合扁平化,运行智能化程度低。
能源互联网标准缺失能源互联网带来了能源资源的多样化和能源供应商的分散化,对统一通信协议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能源互联网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标准缺失、滞后、重叠等问题,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和不同类型能源之间的能源互联网互联存在障碍。
能源互联网应用不足目前,我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领域的整合有限,在电能的存储和转化方面没有突破。能源互联网应用仍处于相对较浅的水平,如数据管理和故障分析。一些高级应用程序只能部署在小范围的能源互联网上。应用的深度、规模和范围仍需进一步扩大。
3
能源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
能源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为通信和能源的跨境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议今后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标准规范等支撑能力建设,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能源更加智能化地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建议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1是为能源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由移动通信网、光纤固定接入网、电力线通信等组成的能源设施接入、传输和交换网络。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乡镇、企业等。加强电、气、热等各种能源的协调优化,建设区域微电网,为分布式能源生产和消费提供可靠的途径。
2是加强5G+能源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探索;积极推进各类能源互联网创新应用综合平台建设,加快能源生产、储存、管理和调度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建议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设备部署
1是继续实施税前扣除和加速折旧等税收引导政策,同时探索和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促进电力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开展关键技术和智能电力设备的研发,加强国外能源互联网关键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学习。
2是通过政府采购、支付凭证补贴、政府贴息等方式,创造良性发展环境,探索鼓励推广新能源互联网技术和安装部署各类智能电力设备的途径。
建议加快制定和实施能源互联网领域的设备、数据和网络标准。
1是加快能源互联网下关键应用领域的基本通用标准和标准的开发,包括设备标准、接口标准、数据标准、网络协议等。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行业联盟、协会等组织,构建统一、全面、开放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
2是协调互联网企业、能源企业、能源研究机构等主体,开展最新标准的解释和推广,提高相关标准的行业普及率,推动能源互联网标准的实施,促进各种形式能源设备互联互通和海量能源数据共享
建议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整合和渗透,大力培育能源互联网的新形式和新应用。
1是综合运用税收引导、政府采购、试点示范等政策工具,鼓励相关市场主体发展大数据分析、能源管理、能源咨询等新兴能源互联网服务。
2是加强尖端应用的案例总结。通过舆论宣传、展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宣传典型能源互联网应用的类型和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行业分析、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来自北极星输配电网络,内容不代表平台的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