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阴道_北斗年度“七连发”完美收官 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建成

2年12月16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联网高密度发射计划的年终战役,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三号卫星。此次发射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的完成

第五十二颗和第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于16日成功发射,到目前为止,所有中圈地球轨道卫星均已发射。此次发射也是北斗系统在2019年的第七次发射。

在谈到此次发射的意义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西昌对媒体表示,北斗三号发射2颗地球轨道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优质的导航服务、全球短信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的发射意味着所有24颗北斗三号中圈地球轨道卫星已经发射。这些卫星是在一个非常密集的发射计划下完成的。《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自2017年11月以来,仅两年多时间,中国就成功进行了18次连续网络发射,成功将28颗北斗三号网络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联网速度新的世界纪录,平均每月高密度卫星达到1.2颗。杨长风说,根据计划,明年上半年还将发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这将提前六个月完成所有网络卫星的发射。

航空航天技术专家黄植诚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北斗的高速组网表明,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已达到高效发展的新水平。我们的火箭和卫星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过去每年都有几颗卫星和几枚火箭,现在可以大规模生产。同时,这也表明火箭和卫星开发团队与发射和测量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和谐和高效的水平。什么样的

核心星座

北斗3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对本次发射意义重大核心星座是什么,由哪些卫星组成?《环球时报》

记者从北斗三号卫星的主要研发单位——第五航天科学技术研究院获悉,在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等导航系统部署了单轨道卫星星座的背景下,中国的北斗利用地球静止轨道(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形成混合导航星座。这三类卫星被研发单位称为“吉野”、“爱星”和“梦星”,其中“梦星”是全球网络中的绝对主力

据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中轨卫星的轨道高度约为2万公里,轨道周期约为12小时,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从地面上看,从西向东的运动覆盖了整个世界为了提供全球导航服务,我们主要依靠中轨卫星,这就是为什么24颗中轨卫星是北斗全球网络的核心星座“

火箭的创始人邢强博士在16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的轨道选择有其独特性,与其他主要系统相比并无太多可比性。从自主性和可控性的角度来看,建设北斗系统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大国必须拥有自主和可控的通信、导航和遥感星座。

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将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王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圆轨道上的24颗卫星全部送入轨道后,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实现全天候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一般来说,核心星座建成后,北斗的导航定位精度可以在世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达到我们承诺的性能。

,为了实现地面高精度导航,除了提高天基卫星网络的性能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地基增强系统。《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组建的川岛千寻定位公司提供的地基加固系统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土地面积,能够为用户提供动态厘米和静态毫米定位能力。我相信随着北斗全球网络的建成,普通人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导航精度。未来,导航将不再是关于哪条道路拥堵,而是关于哪条车道拥堵到哪条道路。

为什么普通人似乎没有感受到北斗卫星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谢军早些时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难区分北斗和全球定位系统是否用于特定的导航和定位应用场景。普通用户在使用导航软件时并不太关心哪个卫星提供信号,而是关心使用体验。谢军认为,随着北斗三号卫星网络的完善,单颗卫星的性能越来越好,配套的地基增强系统也越来越成熟。没有国内用户的意识,北斗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和份量将越来越大。国内知名导航应用技术专家

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中国大多数主流手机厂商都内置了兼容的北斗系统芯片,“兼容互操作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邓小慈、记者刘洋、张洋]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