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极_助力世界第三极研究更上一层楼

科技日报记者杨雪

“据汤森路透(一家由加拿大汤姆森公司和英国路透社集团合并而成的商业和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报道,2015年和2016年,中国青藏高原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达到前沿领域第一方阵的水平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欣最近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的建成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青藏高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6月,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被赋予更多新的任务。据了解,此次调整建立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基本上是按学科分类的,青藏高原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是少数几个按地区命名的中心之一。其目的是与国家的主要任务——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相联系。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也被称为地球屋脊。它是亚洲十多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由于这种重要性,青藏高原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自然实验室李欣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各种调查,长期的研究和科学积累产生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例如,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将产生一系列关于西风和季风的协同作用和影响、亚洲水塔的动态变化和影响、高原的生长和演变、人类活动和生活环境安全等专题的大量多样的数据。

目前,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拥有许多不同主题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资源是动态的,反映在我们位于青藏高原的强大观测网络中通过自动采集的形式,几十个观测站实现了从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到入库可视化的全自动化,每月采集约1000万条数据。李欣表示,经过长期积累,该团队在青藏高原建立了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系统和流域尺度水文数据同化系统,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同时,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数据标准化体系,正在制定冰川、水文、生态等具体观测的学科内容标准。

据了解,2018年数据中心注册用户达到24,000人,用户单位达到1,430个。雪和冻融长序列产品和近地表大气驱动数据集被广泛引用,包括支持性的自然文件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专委)的评估报告。“除了科学发现,大数据应用还包括生态保护和灾难预防,以及为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服务”李信说道

下一步,如何做好数据集成和分析工作,将巨型数据仓库升级为大数据平台,从而突破青藏高原数据集成瓶颈,攀登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制高点,推进青藏高原科学研究新范式,服务国家战略决策,是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这涉及到如何实现青藏高原科研站的遥感和网络观测的一体化,从观测到综合科学分析和可视化,再到决策支持”李信说道

”现在祁连山站已经实现了分布式IOU观测,然后逐步增加纳木错、珠穆朗玛峰和西藏东南部,以后还将增加穆斯塔法、阿里、座右铭和双湖站此外,将来可能会有小型卫星观测冰冻圈。我们将制作一些特殊的产品,如冰厚数据和冻土含冰量数据,并发布共享。李欣说,青藏高原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项目资源的整合。他呼吁将青藏高原相关国家项目产生的数据原则上转移到青藏高原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共享产生的利益归属。

的李欣表示,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开放共享和服务主要是在线的,下载和引用都是由数据计量系统记录的。同时,还建立了用户和作者之间的自动交互系统,以保护数据作者的专有权利。“所有数据都是中英文双语的。我们注重英语元数据和数据实体的高质量,以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李信说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