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入、实用的财经信息在此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中国关于中美经贸协定第一阶段的声明13日晚发布。声明说,通过中美经贸小组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中美经贸协定第一阶段的文本达成了协议。
日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国家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哲;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副部长韩军;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了中美经贸谈判进展情况。
王受文首次发表中国对中美经贸协定第一阶段的声明。五个部门的负责人随后回答了中外媒体的提问。
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中美扩大贸易合作的积极意义以及是否会影响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关系的提问时,宁说,中美双方最近就扩大贸易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认识到,扩大中美贸易合作有利于两国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美贸易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源于中美经济的强互补性。从两国的大规模经济和市场来看,中美贸易仍有很大潜力。为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欢迎高质量、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扩大中美贸易合作对美国也有积极意义。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棉花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扩大中美能源合作也是美国的现实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扩大贸易合作必须以市场化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美国需要确保供应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并满足中国的相关监管要求。中国和美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只要美国的产品和服务是适销对路的,能够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从美国的进口。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对高质量、低价格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欢迎各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平等竞争。扩大中美贸易合作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在回答路透社记者关于第一阶段协议是否包括中国明年从美国进口500亿美元的农产品以及双方是否将取消现有关税增长的50%的问题时,廖岷表示,取消关税是中国在经贸谈判中的核心关切,双方已就此问题达成一致。随着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美国承诺取消其打算对中国征收和已经征收的部分关税,并将增加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的关税豁免,推动关税增长的趋势从上升到下降。中方希望美方切实履行承诺。中国还将考虑不实施原计划于12月15日生效的美国进口关税上调提议。这是双方在协议第一阶段就关税问题达成的共识。
宁表示,中国将增加购买高质量和有市场竞争力的美国农产品,但目前第一阶段的协议文本正在审核过程中,涉及协议的具体内容和数据将在未来公布。
针对《经济日报》记者提出的中国从美国大量进口农产品是否会对国内产业产生影响的问题,韩军表示,中美经贸协定的第一阶段将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协定。该协议的实施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经过反复讨论,美国最近发布了最终规则,允许中国向美国出口自己的熟禽肉和鲶鱼产品。中国已经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和其他国家之后,可以向美国出口自己的原料禽肉的国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三个可以向美国出口鲶鱼的国家之一。
此外,美国还同意公布中国对美国出口香梨、橙子和鲜枣的监管通知程序,允许这些产品出口美国,并在协议中做出积极承诺,尽快取消对中国出口美国水产品的自动扣留。其中一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十多年,最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这些成果将对中国相关产品向美国出口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中国农业扩大对美国出口,为中国农民和工业赢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协议的实施将大大增加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和美国都是农业大国,两国农业互补性很强。他们是天然的农业伙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在经济和贸易摩擦之前的正常年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受关税上调影响,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减少至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32.7%今年1月至10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达到104亿美元,同比下降30.8%。协议的缔结和实施将解决两国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消除许多分歧,为解决两国的长期关切奠定良好基础。自
协议实施以来,中国大幅增加了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有利于填补中国农产品的供需缺口。中国约85%的大豆是进口的,大豆年进口量约为9000万吨。今后,中国还将扩大从美国进口目前国内市场急需的一些农产品,如猪肉和禽肉。这些产品的进口不会对我们的国内农业产生影响。协议实施后,我们将从美国进口一些小麦、玉米和大米,其数量将严格控制在关税配额范围内。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主要是通过适度调整国内盈余和短缺。总之,我们要坚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把自己的粮食打包,保持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协议第一阶段关于食品和农产品的章节充分落实了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和大阪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体现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中美农业合作,加强农业在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回答彭博社记者关于中国取消相应关税上调的计划以及签署协议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时,廖岷表示,这是一个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关于关税的内容,美方已承诺取消其打算征收的部分关税,并已对中国征收了部分关税。第二是提高对美国出口的中国产品的关税豁免。中方也将做出相应安排,双方已就此达成一致。
关于本协议的签署,双方在商定签署本协议的时间、地点和形式之前,仍需完成各自的法律审查、翻译检查和其他必要的程序。目前,双方的工作水平正在就此问题进行谈判,中国也非常愿意听取美国的意见。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我相信商务部和外交部会及时发布。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共识和具体内容的提问时,王受文表示,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商业秘密保护、涉毒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盗版和假冒、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法和程序等方面达成共识。
我想强调的是,上述双方共同努力达成的共识符合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改革方向,有利于保护创新,有利于更多的外国知识产权进入中国,符合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们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
下一步,中国将继续按照既定的步伐和步伐,稳步改革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时,双方在这方面达成的共识应该得到落实。
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中国对该协议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的问题时,廖岷表示,该协议是中美两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的,持续了22个月。中国对本协议有以下看法和共识:第一,本协议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与美国达成这项协议的最初意图是维护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相信,这项协议将对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该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的总方向和中国自身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同时,协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维护中部地区所有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美国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三,随着中国国内市场潜力的不断开发和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将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化、商业化原则,扩大中美双边贸易合作。这将使成千上万的中国消费者和生产者享受到具有不同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
第四,协议的签署及其在未来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控制和化解经贸分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中国也愿与美国一道,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做更多有益和积极的事情。
协议的好坏取决于企业和市场。过去两天,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金融市场反应最灵敏我相信,这种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将逐步在更多的经济、经济、贸易、金融和其他领域出现,这符合我们签署这一协议的初衷。
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关于协议文本具体内容的提问时,廖岷表示,双方将分别就协议发表一些共识。当务之急是签署和实施第一阶段协议,充分发挥其三大功能:一是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第二是改善中国、美国和世界人民的福祉。第三是稳定全球市场的预期后续磋商何时开始以及何时进行,仍有待双方工作层面的讨论。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于美方是否有取消关税的具体时间表的问题时,郑泽光表示,达成协议对中国、美国和世界都有利。在中美关系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致力于与美国合作,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同时,我们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经过40年的外交关系发展,中美两国的利益深深融合。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这也包括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中美之间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妥善处理。中国已经并将继续表明自己的严正立场,对美国的错误言行做出必要和坚决的回应。
4年中美关系的最大启示是,中美两国将从合作中受益,而战争将伤害双方。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是中美两国相处的唯一方式。过去一年两国经贸谈判的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希望美国和中国相互努力,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处理分歧,在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各领域的合作,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在协调、合作和稳定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中美关系。
在回答日本经济记者关于除农产品外,中国还将扩大哪些美国产品的进口规模的问题时,宁表示,由于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有扩大贸易合作的潜力。除农产品外,根据市场化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中美将共同努力,帮助和促进中国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并根据需要扩大从美国进口能源、制成品和服务的规模。
新闻发布会于13日23: 00举行,持续约40分钟
前期回顾
本期责任编辑:邵子义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或转载本文,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