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肺炎爆发以来,手机医疗应用、微信公众号、医疗电子商务等各种网上免费门诊活动相继出现。目前,这些网络医疗活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三大关键作用:
1是填补家庭医生在疫情防控中的“空缺”,包括提供及时的疾病咨询、分诊和分诊、情绪安抚、心理咨询等。二是降低轻度疾病患者交叉感染的概率,即通过远程询问实现患者就医行为的“物理隔离”。第三,它突破了医疗资源的地理限制,动员全国1万多名医生“随时随地”参与防疫和控制
考虑到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继续引导和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为抗击疫情和打这场“抗战”的“第二战场”的作用势在必行在
网上免费门诊的网络医疗服务中,
网上免费门诊,如微型医疗平台、京东健康等,分别与多国政府、人民日报和健康时报联合推出网上免费门诊,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网上咨询和心理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2月3日,参加网上免费门诊的医生人数高达12,775人,提供了约620,000例咨询,其中60%以上因心理影响而被咨询的人得到了安抚。更多的是“自发”的在线免费诊所模式第一类
是由互联网公司或移动医疗平台自愿提供的在线免费咨询例如,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公司在支付宝应用上为湖北居民提供免费的免费门诊服务。平均每小时有3000人发起在线咨询。90%以上的问题集中在新皇冠肺炎的防治等方面。第二类
是公立医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移动应用开通的在线免费诊所
截至1月28日,全国已有10多家公立医院自愿进入网上咨询其中,武汉联合医院投资320名医生进行24小时全天候会诊,一天接待12000名患者。强调了网络医疗在防疫和控制方面的两大优势:
是方便患者随时咨询病情和购买药品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过滤“轻度患者”,减轻医院负担,减少交叉感染,还可以避免患者“盲目就医”,缓解本已紧张的医疗资源。
突破区域限制扩大医疗服务“溢出效应”优势由在线医生服务的患者在本地和远程位置之间没有区别,并且与身份和位置无关,从而使医疗服务的价值最大化。
社科院政策建议
网络医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真正的制约因素是政府相关部门规定医生“不能为首次就诊者开展网络诊疗活动”,“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才有资格开展网络诊疗活动”有鉴于此,除了尽快开放互联网医学首诊外,我们进一步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我们将尽快制定一套统一、简便的新皇冠肺炎网络咨询程序和标准。
目前,大多数网络医疗平台采用“用户提问+医生回答”的简单提问模式。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在提问方式和个人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医生、在线服务平台和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医疗行为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为了尽可能避免“医疗风险”,有必要规范网上服务诊疗流程,降低误诊概率,提高疑似病例的识别率。
第二,在疫情期间,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互联网平台,发挥积极作用,缓解和平息人们的恐慌情绪,有针对性地向“两个群体”倾斜
班是一群农村居民。农村医疗资源配置一直处于“弱势”,医疗实力也是最弱的在线医生大多是三级医院的医生。相对而言,患者的信任度较高,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较高。对于收取一定费用的在线服务,政府应该考虑给予农村咨询用户一定的补贴。
是另一类已经返回城市的农民工,尤其是更多的流动快递人员和外卖兄弟。他们不熟悉在线诊断和治疗、健康咨询等。他们通过“美团外卖”和“饿面”等网络外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预防和控制这类人群的疫情。
第三,新诊断肺炎疑似患者的网上诊断将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个人负担将根据现行政策规定予以减免。
确保患者不会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治疗,从而实现线上和线下“共同努力抗击疫情”。这也符合国家医疗安全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加“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以促进网上和网下医疗服务的公平支付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即在线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但也可能导致患者消费更多无效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资源的滥用,建议判断患者是否去了离线医院进行诊断。事实上,在疫情期间,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并不高。
第四,从长远来看,网络医疗的发展仍然需要关注医生的“实践中的痛点”
目前,网络医疗涉及的主体:医生、医生线下执业医院、医生在线服务平台、药品供应商和患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医疗服务闭环。
,但是大多数在线医生仍然是具有机构状态的单位。在线“分享”可能意味着离线“损失”要实现医生网上与网下的结合,确保患者在网上诊疗的同时能够方便地获取电子处方,从而完成药品采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中国有大量的医疗应用,其中一些是公司自建的,一些是医院自建的,还有一些是医院和公司联合开发的。为避免“鱼龙混杂”,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有必要加强对网上医疗服务和咨询服务的监管,打击疫情期间利用网络医疗服务的欺诈和投机行为。我们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监督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来限制网络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