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故意捏造或捏造事实的行为称为谣言和诽谤。如果这种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它可能构成犯罪,将受到法律制裁。在现实生活中,谣言和诽谤大多在互联网上传播,借助互联网的虚拟特性,远程歪曲事实,试图逃避责任。那么,什么是诽谤和中伤,诽谤和中伤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网民咨询:几天前,我们刚刚更换了党委书记,但他们似乎要求拆除平房,重建高层建筑。我们都很抱歉。我在网上发帖说,在此之前他一定已经收到了很多报酬。然后警察介入了想知道诽谤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吗?
北京腾凯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志亮答:
网络诽谤是指客观上表现为故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尊严和名誉,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诽谤在下列情况下属于严重案件:
1。相同的诽谤信息实际上被点击、浏览了5000多次,或者转发了500多次
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曾在3年或2年内因诽谤他人受到行政处罚
4、其他严重情节
[法律依据]
《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列犯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犯罪外,只能经申诉处理。被害人应当通过信息网络将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告知人民法院,但确实难以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律师马志亮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处理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司法解释将于2013年9月10日生效《解释》明确规定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情形;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造成种族和宗教冲突;对许多人的诽谤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造成不利的国际影响;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两级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实际点击浏览同一诽谤信息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500次以上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是在特定情况下犯下的罪行。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诽谤并受到调查
根据刑法第246条第1款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司法解释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设定了相对严格的“门槛”,作为诽谤的标准。如果肇事者犯有诽谤罪,但不符合《解释》规定的“严重情节”,他不能被视为诽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