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2日,G1手机正式发布——尽管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它的生产商宏达电甚至可能被认为是“过时的”然而,在那个时候,这种只有0.38千兆赫单核处理器规格的又厚又丑(甚至从那个时候的角度来看)的设备真的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这是因为这是第一款消费类安卓手机,也是安卓和苹果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的开始。
当然,作为科技媒体,我们今天不想提醒每个人过去。有一点常识的人也知道,市场上有8核、10核、4K屏幕和超大相机的安卓手机肯定比十年前的“祖父母”更强大...
等等!
今天的旗舰安卓手机在各方面真的比十年前的安卓手机好吗?不完全是。至少,在某一点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与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WM和塞班智能手机相比,当前的安卓手机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甚至倒退。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了,但很久没有使用的——手机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你可能不知道手机的USB接口现在已经倒退了
2014,当三星发布Galaxy S5的时候——与今天的王者S10的流行情况不同,那一年关于Galaxy旗舰产品有很多争议:外形奇特的塑料背板、为防水而牺牲的边框宽度、第一代ISOCELL最初的16:9的照片比例以及会掉漆的中间框架都成为了严厉批评的对象。但即便如此,同年的三星银河S5和银河笔记3仍有许多不可否认的技术创新。
例如,这两款手机不仅开启了三星旗舰的防水时代,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USB 3.0数据接口的旗舰手机。与通用串行总线2.0接口相比,通用串行总线3.0速度快十倍多,在连接计算机时具有更高的默认电流——这难道不是一个改进吗?
之后不久,随着C型接口的诞生,包括ZUK和魅族在内的一些国内旗舰手机也进入了USB 3.0的怀抱——那么?世上没有这样的事...今天,从三星到苹果,从中兴到华为,从联想到魅族...所有旗舰手机都专门使用2000年发布的通用串行总线2.0传输标准,该标准已有近20年的历史。换句话说,我们都“不约而同”在手机数据接口上选择了保守甚至落后
,然而,事情比这更糟——如果你有10年或更长时间的“机器年龄”的老玩家,你都应该记住,过去的手机一般都有一个叫做“u盘模式”的功能在这种模式下,电脑不仅可以看到手机存储区中的所有文件,而且读写速度更快。相比之下,目前智能手机采用的传输模式(MTP模式)只能访问手机中的一小部分数据,甚至传输文件的速度也慢得多。一方面,
用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制造商也有少量的
。为什么在今天的智能手机中,连接电脑传输文件的体验普遍缩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一个大前提:当我们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时,主要目的是什么?
首先,媒体文件的传输和备份可以说是智能手机与电脑连接的最重要原因:无论是将从电脑下载的电影拷贝到手机上随时观看,还是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备份到电脑上存储,此时连接速度越快,传输等待时间自然会越短。
其次,对于稍微专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来说,将计算机与移动电话连接有时是为了安装特定的应用程序(例如,现在在许多游戏评估中使用的游戏平台必须连接到计算机才能激活);或者它不再能够容忍官方系统,并计划将手机连接到电脑上进行刷机(自行安装操作系统)
理解“手机连接电脑”的这些基本要求。事实上,不难理解现在天气冷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移动网络费用的大幅降低,现在每月几十个千兆的流量不再是问题。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不再需要通过计算机下载和传输视频和音乐,甚至照片备份也可以完全通过网络进行——这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
但与此同时,从手机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大部分主要品牌都需要通过内置应用商店在内容方面获利,当然,用户不愿意绕过(所谓的)官方渠道安装自己的软件。至于打印机?对不起,有些品牌甚至自下而上地屏蔽了第三方打印机和超级用户的可能性。首先,它不希望用户从现有系统中删除广告、推送和其他内容。其次,它还想在未来促进新产品的销售。虽然这让人们既愤怒又憋屈,但这实在是无能为力。
手机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会消失吗?是的,但现在不是
。因此,在(大多数)用户不再需要他们的移动电话具有连接到计算机的能力的背景下,(少数)用户制造商不希望他们将他们的移动电话连接到用于“业务”的计算机上,所有移动电话品牌都选择淡化移动电话和计算机之间的相关性,甚至打算选择更低的有线连接标准,这并不奇怪。
,那么,在手机制造商稀释手机和个人电脑之间的有线连接和传输能力的背景下,我们是否有一天会看到智能手机完全淘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或其他有线传输方法)?
老实说,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例如之前众筹失败的魅族零点(Meizu Zero)声称完全取消了物理接口,很可能实现了通过NFC配对、WiFi传输等解决方案连接电脑的功能。当然,这样,应用程序的USB调试、电缆刷洗和安装自然会“完全密封”,计划也很简单话虽如此,
,至少在短期内,现有智能手机仍将保留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毕竟,有线快速充电仍是制造商青睐的卖点吗?[这篇文章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