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是不是被隔离了_河北病区直击:与确诊患者一起被隔离的,是18名医务人员

这是最接近感染新冠状病毒的确诊肺炎患者的地方,也被外界认为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是抗击传染病的前线。它也是一个为社会和每个人点燃生活希望和信心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孤立的世界,与病人隔离,是医务人员

这是河北省胸科医院的隔离病房,是河北省治疗新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的省级定点医院驻院第一梯队的18名医务人员负责直接为确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着装10分钟,进入隔离病房

1年26日,农历新年第二天,8: 30左右,河北胸科医院第一名确诊患者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接受治疗

隔离病房分为“三区两通道”。最里面是隔离病房,最外面依次是缓冲室、潜在污染区(办公区)、缓冲室和清洁区在办公区,医务人员除了根据防护要求穿工作服外,还需要穿一套绿色防护服、防护面罩和手套。然而,如果他们想进入隔离病房,防护设备必须完全升级。

患者第一步,第一组进入隔离病房与患者接触的,是梯队医疗组李振声和护理组严郭蓉他们洗手很小心,由主管监督。他们依次在不同区域更换工作服、工作鞋、戴防护面罩、一次性帽子、手套、防护服、靴盖、手套、护目镜和其他防护设备。"这套程序大约需要10分钟才能完成。"没有任何问题,病人通过由多层玻璃门隔开的缓冲室进入隔离病房。这是一个负压病房,意识到内部空气只能通过一个特殊的通道排出并被消毒。

"多重保护,多重保险,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同时也确保外界不受污染”梯队医疗小组组长王晓静说道

的脸上布满了痕迹,穿着防护服,李振声和严郭蓉立刻感到窒息,“上气不接下气”,再加上病房里的暖气充足,很快“汗流浃背”

"感觉如何?有什么不舒服的吗?”李振声来到病人的床边,详细询问和了解他的症状和病史。大约半个小时后,李振声走出病房,按照要求换了衣服,然后进入医务室,与王晓静、高永等医生交流了病人的情况,制定了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开了医嘱,并写了病历。严郭蓉,

值班护士,目前仍在病房,主要负责监测患者体温和血压的变化,分发药物,杀人等工作。她八点钟进去,直到下午两点钟才出来。停留持续了6个小时。当严郭蓉脱下防护装备的那一刻,他喘息着说:“呼吸顺畅真好。””这时,她满脸通红,额头、鼻子等部位压满了深深的印痕,她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去厕所这么长时间怎么样护理小组组长安·贺娟解释说,护士不能去病房的厕所,所以每个人进去前都要穿上尿布。

医患关系:战壕里的一位战友

王晓静说,关键是消除疫情,战胜疾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计划,而医患沟通和患者合作同样重要。隔离病房的

名患者不能外出与家人见面。只有医务人员陪同他们。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桥梁并没有因为隔离而被堵塞,而是被加强了。

除了每天的床边查房,医院还在隔离病房、医务室和护士站的病人床边安装了视频通话系统,极大地方便了隔离病房的病人、医务人员、专家组和其他各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促进了会诊、疾病沟通、病人心理安慰、计划讨论等方面的发展。当第一个病人来到病房时,院长吴树才和市委书记钱伟国通过视频系统给他接通了电话:“你要有信心,我们也要有信心,一起战胜疾病!”

1年28日,第二名确诊患者被送入隔离病房。这个病人来自武汉考虑到她一个人在国外会感到孤独,医务人员更加关心她,分发她家人送来的水果和牛奶,并帮助联系医疗保险备案。患者的情绪稳定和积极合作为疾病治疗和早期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医务人员:“在战斗中我们并不孤单”早上7: 30,我们告别家人,背着行李来到这个新家。我们没有抱怨,士气高昂。以后,我们将成为在前线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战斗的同志...我们相信,我们能够携手并进,同心同德,赢得这场流行病防治战争!”这是张慧清护士在驻军的第一天下班后写的日记。

在18名医务人员中,王晓静、贺娟、李振声等17年前在隔离病房与非典直接对抗,充分意识到前线的危险和艰辛。张莉一脱下新衣服,就忘记了他的新婚夫妇,换上了防护服。李宁、董建利和尚刚,家里的老人都需要孝顺。何朝南4岁的孩子通过视频问道:“妈妈,你为什么不回来,不想要我?”“我在照顾病人,过一会儿我就回来,”她说,并补充说还有何慧娜、石华乾、李伟、严郭蓉等。尹小然和施费霞刚刚走出大学大门...这是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也有家庭,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甚至比普通人更了解危险。然而,面对巨大的灾难,大大的对与错,他们毫不犹豫地站在医生的专业使命和热爱一边,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承担主要责任。

”事实上,我们并不孤单”王晓静说,虽然他们在隔离病房,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在他们身后,整个医院都在一起工作,是每个家庭和家属的支持,是全省和全国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干部群众的全力支持。“没有不可战胜的流行病!”(记者孔令杰和孙亚飞)

编辑:徐亚洲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