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作为爆发的起点和焦点,武汉在1月23日2400小时内报告了495例确诊病例。
为了控制疫情,集中治疗患者,武汉将参照北京的“小汤山模式”,在蔡甸尹稚湖武汉职工疗养院设立一所医院,计划在6天内完成。
2003年4月,为了有效控制非典疫情,北京在7天内建立了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在两个月内治疗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实现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确保零感染”
七天七夜,唐笑山是怎样建成的?《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小汤山医院建设的北京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前总经理程丽萍,重现了17年前的“非凡生活”。
“时间是最大的考验”
新京报:北京小汤山医院何时开始建设?程丽萍:2003年4月20日,北京的非典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当时,北京医院病房床位不足,医护人员受到感染。根据市委、市政府扩大北京集中救治非典病人能力的总体规划,北京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连夜部署。北京市六大建筑集团公司,包括北京市住房和建设局、北京市城建局、北京市建设局和中国建设第一局,联手建设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1994年22日晚,我们只接到通知,一家野战医院正在紧急修建。当晚,我们动员了7个项目部门、5家专业公司、100多名管理人员和2000多名农民工待命。23日凌晨,除了一些遗留问题,六家北京居民公司的所有领导都赶到了建设线上。新京报:你当时知道“非典”定点医院要建吗?程丽萍,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任务有多重,我只知道我们急需建立一所野战医院,直到我们进入体育场才知道我们需要为非典建立一所专门的传染病医院。那时传染病医院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在我们最初的印象中,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病房,但事实并非如此。传染病医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具有高标准的通风和隔离。我们进入现场的第一天,我们就建造了基础设施。第二天,卫生部总后勤部派出专家告诉我们呼吸系统传染病医院的一些具体要求。当我们建造它的时候,我们改进了它。新京报:施工过程中最大的考验是什么?
程丽萍: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医院采用板房材料建造,这是典型野战医院的特点——简单适用因此,困难不在于施工,而在于时间太紧。
这种施工,最考验的是管理人员经理应该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和进度全面负责,并且应该对施工过程非常清楚,所以他们必须在现场七天七夜。项目经理的妻子是人民医院的护士。在丈夫去小汤山的三天前,她自愿申请进入非典病房。4月23日凌晨,项目经理接到开工小汤山的任务后,一刻也没有离开施工现场。这对夫妇一个接一个地救出了病人,并一个接一个地建造了医院。13岁的女儿独自呆在家里。在
高峰期,7000名施工人员“并肩作战”
新京报:“小汤山”建设是一项紧张而任务繁重的工程。如何确保项目的进展?程丽萍:小汤山是由六家建筑企业分工建造的。快速建造材料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3日,
在前往施工现场的途中,我们及时联系了材料生产厂家和供应商,落实材料供应的各个方面,并尽快在现场开辟了一个储存场地,以确保水泥、沙子、白灰和红机砖以及2000多吨和11种现场材料的供应。在
+
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断变化,给水电建设单位的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刚刚购买的材料会突然用完。我们负责建筑材料采购的同事没有抱怨,尽一切办法确保供应。我记得26日晚上,由于设计的突然变化和空调的增加,他们连夜联系了制造商,协调运输和安装。第二天早上,安装了130多台空调。当时,
也有建筑电力短缺。珠海第六公司急着再转让两个项目,钢结构公司也参与了施工。各种工程的立体交叉施工共同保证了工程的速度。高峰期,7000多名建筑人员在整个建筑工地并肩作战。
最终,我们在3天3夜内完成了68间900平方米以上的混凝土箱型房和48间600平方米以上的轻钢活动房的建设。新京报:七天七夜,我们怎么能容纳这么多建筑人员?程丽萍:现场没有施工人员的食宿公司一天三次将它们从程楠运送出去。昏昏欲睡,裹着军大衣躺在草地上一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个人都很紧张我记得,在完成安装任务的第七天晚上,仍然下着毛毛雨。安装者赵师傅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他没想到会掉进沟里。这条沟装满了水和泥。他甚至没有注意到。他在那里睡着了。直到黎明,工人们才找到他
队员穿三层防护服进入隔离区施工
新京报:医院建成后有没有紧急维修?
程丽萍:在5月1日晚第一批非典病人被转移到小汤山医院之前,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按照命令撤离现场的。然而,为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作,六个主要施工小组都离开各自的小组承担紧急维修任务。团队
位于医院体检大楼的北侧,距离病房不到100米。一天早上,每个人都突然醒来,说急诊室和重症监护室的电路已经关闭,影响了空调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形势非常紧急。我们的员工立即去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医院花了20多分钟才恢复供电。
新京报:医院开业后,有没有什么任务要进入隔离区进行建设?
程丽萍:医院开业后,留守保安队曾接到总部的命令,进入病房,为护士站安装4台柜式空调和4台电热水器。
根据原工程设计,护士站只有通风设备,没有空调和热水器。然而,医院运营后,发现医务人员穿着三层隔离服工作,室内温度过高,于是决定紧急安装空调和热水器。小汤山医院分为东西两个区。护士站位于中间。空调和热水器的安装本来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但在隔离区施工非常困难,电缆线路必须穿过充满非典病人的西区病房。
留守队的四名领班自愿进入病房安装。为了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四个人分两批进入病房,上午完成水工作,下午完成电工作。他们将携带工具袋、水管和梯子,进入一扇门进行消毒,并穿上一层隔离衣。当进入病房时,三层隔离服都湿透了,经过5个小时的施工,最终安装完成。
武汉可以借鉴北京“小汤山”建设的过程经验
新京报:小汤山医院在北京抗击非典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程丽萍:小汤山医院占地25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它在两个月内接收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工作人员没有医院感染,达到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确保零感染”的目的
现在,医院有效地遏制了非典的蔓延,稳定了人们的心,为抗击非典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新京报:作为今年建筑的参与者,你如何看待这次经历?
新京报:现在武汉正在建设“小汤山”抗击新肺炎。你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
程丽萍:武汉此次对“小汤山”的重建,应在做出此决定之前,对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建设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在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北京在组织、决策、建设和后期保障方面的一系列过程经验。此外,他们在治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