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嘉宾的看法:
关于如何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动力电池热失控造成的,但热失控只是结果。热失控原因复杂,事故源难以识别,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理论上,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成反比。企业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安全问题也会随之暴露。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场火灾与追求能源密度有多大关系,但随着高镍三元电池进入市场,新能源汽车正面临更高的安全技术要求。
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火灾的原因还不清楚,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吗?还是在以后的使用中有问题?或者问题是什么样的情况?王子东认为这还不清楚
主要从单电池、模块设计和电池组结构设计三个层面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至于单体电池芯,可以通过向电解质中添加添加剂来降低其可燃性、提高隔板的耐温性或提高阳极材料的稳定性来改善单体电池芯。在模块设计方面,通过加强温度控制设计、楼宇管理系统充电管理或改变单链路模式来提高安全性。在车辆层面,可以放置电池以更好地散热。最后,通过改进充电方法,可以降低因充电不当导致析锂的安全隐患。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总结了电动汽车频繁燃烧的四点根源首先是电池的技术原因。因为锂离子电池含有易燃溶剂,所以没有绝对安全的电池。其次,国家对发展远程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引发了安全焦虑。杨裕生认为,电池组的自然概率不仅与电池的性质有关,还与电池总量成正比。里程越长,需要安装的电池越多,电池组燃烧的可能性就越高。追求长里程的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是频繁烧车的诱因之一。
另一方面,国家补贴政策与纯电里程挂钩,这导致了“更多电池用于补贴”的新高潮,而另一个考虑因素——能源密度——促使企业追求高能电池。“双钩”补贴政策导致电池过度充电和快速高能耗,从而使安全性“双降”。这也是杨裕生总结的第三个因素。
杨裕生思考的最后一个原因是思考的原因和方法——他不能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今天,里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安全是次要考虑因素。这是发热车辆频繁出现的思想和方法原因,也是发展路线、政策和技术问题的根源。与节能减排相结合是正确的方向。长安新能源电池开发总监刘波谈了一些关于热安全的思考和讨论他认为第一阶段应该是预防阶段,这对于电池组电池的选择特别重要,因为电池组电池本身决定了可燃电解质和正负电极产生热量。在电池芯的一些测试中,长安汽车并不盲目追求高里程,而是主要关注安全性,这是正确的。目前长安汽车仍然谨慎使用811。迄今为止,第811号产品已经用于其推出的汽车中。
,第二阶段是整个行驶状态的监控,包括电池单元状态和车辆健康状态的分析。刘波表示,在后端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无论是外部短路还是内部短路,都只能延长或抑制整个热失控时间,让人员逃生。因此,长安把更多的工作放在了前端。热失控阶段包括电池芯状态监控。通过整个安全模块,识别和监控电池的现有特征参数,如电压、温度、气体挥发或其他方面。尽可能地,它们首先在前端被发现和处理。当发现后端时,必须采取抑制措施,如隔热、隔热或一些防爆评估处理。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现在业内初步讨论的是要有5分钟以上的逃生空间。长安现在正在按照10分钟的目标工作。刘波说,每个信任产品的用户都必须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威来汽车储能系统部主任曾世哲介绍了威来目前的安全服务环节据报道,威来的所有电池安全数据全天24小时监控,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检测车辆分布情况和车辆是否异常。曾世哲表示,大多数异常车辆和电池事件(至少在威来的情况下)基本上都发生在车辆无法静止的时候。当站着不动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办法应用所有的监控,所以魏莱首先吸取了教训并做出了改进。根据研究,90%的用户认为他们应该在10分钟前感觉到车辆的异常,除非是紧急情况。因此,现在威来的车辆每隔10分钟就会醒来检查车辆数据,包括电压是否异常和温度是否变化等。如果后台发现任何异常,将通知客户进行安全保护。目前,高镍电池的大部分问题发生在一天静置一小时甚至两天之后。威来希望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简而言之,电池可以在工厂检测到并得到保护。
摘要:
true lithium research的创始人ink ke认为,电动汽车到2025年应该能超过1600万辆,到2030年应该能超过3500万辆。目前,似乎只有锂离子电池才能履行这一职责。当然,将来很有可能会有更高导电性的新电池技术,但ink ke说他目前还没有看到。因此,如何平衡当前锂电池世界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努力的方向。
本文来自车家号的作者,并不代表车家号的立场